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史,不錄小說雜書。
至祥符六年,書成上之。
凡三十一部,有總序,千一百四門,有小序。
同修者十五人:錢惟演、杜鎬、刁ぅ、李維、戚綸、王希哲、陳彭年、姜輿、宋贻序、陳越、陳從易、劉筠、查道、王曙、夏竦。
初撰篇序,諸儒皆作。
帝以體制不一,遂擇李維、錢惟演、陳彭年、劉筠、夏竦等,付楊億竄定。
賜今名,為序冠其首。
其音釋,又命孫?為之。
*【類要】六十五卷 右皇朝晏殊纂。
分門輯經史子集事實、以備修文之用。
*【書林韻海】一百卷 右不題撰人。
分門依韻纂經史雜事,以備尋閱。
或雲皇朝許冠所編。
*【異号錄】二十卷 右皇朝馬永易明叟編。
古今殊異名号,如銅馬帝,無愁天子之類。
頃嘗見近世人增廣其書,名曰【賓實錄】,亦殊該博。
*【禁殺錄】一卷 右皇朝李象先纂。
元祐中,象先集錄古今冥報事,以為殺戒。
*【文房四譜】五卷 右皇朝蘇易簡撰。
集古今筆、硯、紙、墨本原故實,繼以賦頌述作,有徐铉序。
*【錢譜】十卷 右梁顧ピ嘗撰【錢譜】一卷,唐張台亦有【錢錄】二卷。
皇朝紹聖間李孝美以兩人所纂舛錯,增廣成十卷,分八品雲。
*【貨錢錄】一卷 右皇朝陶嶽撰。
記五代諸侯擅改錢币之由。
幽州、嶺南、福建、湖南、江南五國。
*【續錢譜】十卷 右皇朝董?撰。
?之祖嘗得古錢百,令?考次其文譜之,以前世帝王世次為序。
且言梁顧ピ、唐封演之譜,漫汗蔽固,不可用。
其譜自太昊、葛天氏,至堯、舜、夏、商皆錢币,其穿鑿誕妄至此。
*【墨譜】一卷 右皇朝董秉撰。
熙甯間人。
秉患世人徒知祖、李之名,而不知形模之異同,制作之精?角,故作圖以着其源流,用補蘇易簡之阙文雲。
*【硯譜】二卷 右皇朝唐詢撰。
記硯之故事及其優劣,以紅絲石為第一,端石次之。
*【古鼎記】一卷 右唐吳協撰。
記古人鑄鼎本原及其形制。
*【香譜】一卷 右皇朝洪刍駒父撰。
集古今香法,有鄭康成漢宮香,【南史】小宗香,【真诰】嬰香,戚夫人迫駕香,唐員半千香,所記甚該博。
然【通典】載曆代祀天用水沉香獨遺之,何哉? *【印格】一卷 右皇朝晁克一撰。
克一,張文潛甥也。
文潛嘗為之序。
其略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補之愛之尤笃。
悉錄古今印玺之法,謂之【圖書譜】,自秦以來變制異狀,皆能言其故。
餘頗愛其用心不移,緻精于末務,使有傳焉。
” *【侍女小名錄】一卷 右皇朝王钅至纂。
序雲:“大觀中居汝陰,與洪炎玉父遊,讀陸魯望【小名錄】,戲徵古今女侍名字。
因盡發所藏書籍纂集,馀月而成焉。
”凡稗官小說所記,采之且盡,獨是正史所載,返多脫略,子弟之學,其弊如此。
*【蒙求】三卷 右唐李瀚撰。
纂經傳善惡事實類者,兩兩相比為韻語,取【蒙卦】“童蒙求我”之義名其書,蓋以教學童雲。
*【魯史分門屬類賦】三卷 右皇朝楊筠撰。
以【左氏】事類分十門,各為律賦一篇。
乾德四年奏禦,诏褒之。
*【左氏蒙求】三卷 右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
較之【綱領】似為差勝焉。
*【左氏綱領】四卷 右皇朝文濟道撰。
排比事實為俪句,【蒙求】之類也。
*【仙苑編珠】二卷 右唐王松年撰。
取阮倉、劉向、葛洪所傳神仙,又取經記中梁以後神仙百二十八人,比事屬辭,效【蒙求】本體為是書。
*【國史對韻】十二卷 右皇朝範鎮撰。
吳仲庶嘗稱景仁憫諸後學雖涉書傳,而問之今代典故,則懵然不知。
乃自太祖開基,迄于仁宗朝,摭取事實可為規矩鑒戒者,用韻編次之,即此書也。
*【孝悌類鑒】七卷 右皇朝俞觀能撰。
取經史孝悌事,成四言韻語。
*【兩漢蒙求】五卷,【唐史屬辭】五卷,【南北史蒙求】十卷 右未詳撰人。
皆效李瀚也。
*【書叙指南】二十卷 右皇朝任浚撰。
纂集古今文章碎語,分門編次之,凡二百馀類。
*【押韻】五卷 右皇朝張孟撰。
輯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賦之用。
*【歌詩押韻】五卷 右皇朝楊咨編古今詩人警句,附于韻之下,以備押強韻。
至祥符六年,書成上之。
凡三十一部,有總序,千一百四門,有小序。
同修者十五人:錢惟演、杜鎬、刁ぅ、李維、戚綸、王希哲、陳彭年、姜輿、宋贻序、陳越、陳從易、劉筠、查道、王曙、夏竦。
初撰篇序,諸儒皆作。
帝以體制不一,遂擇李維、錢惟演、陳彭年、劉筠、夏竦等,付楊億竄定。
賜今名,為序冠其首。
其音釋,又命孫?為之。
*【類要】六十五卷 右皇朝晏殊纂。
分門輯經史子集事實、以備修文之用。
*【書林韻海】一百卷 右不題撰人。
分門依韻纂經史雜事,以備尋閱。
或雲皇朝許冠所編。
*【異号錄】二十卷 右皇朝馬永易明叟編。
古今殊異名号,如銅馬帝,無愁天子之類。
頃嘗見近世人增廣其書,名曰【賓實錄】,亦殊該博。
*【禁殺錄】一卷 右皇朝李象先纂。
元祐中,象先集錄古今冥報事,以為殺戒。
*【文房四譜】五卷 右皇朝蘇易簡撰。
集古今筆、硯、紙、墨本原故實,繼以賦頌述作,有徐铉序。
*【錢譜】十卷 右梁顧ピ嘗撰【錢譜】一卷,唐張台亦有【錢錄】二卷。
皇朝紹聖間李孝美以兩人所纂舛錯,增廣成十卷,分八品雲。
*【貨錢錄】一卷 右皇朝陶嶽撰。
記五代諸侯擅改錢币之由。
幽州、嶺南、福建、湖南、江南五國。
*【續錢譜】十卷 右皇朝董?撰。
?之祖嘗得古錢百,令?考次其文譜之,以前世帝王世次為序。
且言梁顧ピ、唐封演之譜,漫汗蔽固,不可用。
其譜自太昊、葛天氏,至堯、舜、夏、商皆錢币,其穿鑿誕妄至此。
*【墨譜】一卷 右皇朝董秉撰。
熙甯間人。
秉患世人徒知祖、李之名,而不知形模之異同,制作之精?角,故作圖以着其源流,用補蘇易簡之阙文雲。
*【硯譜】二卷 右皇朝唐詢撰。
記硯之故事及其優劣,以紅絲石為第一,端石次之。
*【古鼎記】一卷 右唐吳協撰。
記古人鑄鼎本原及其形制。
*【香譜】一卷 右皇朝洪刍駒父撰。
集古今香法,有鄭康成漢宮香,【南史】小宗香,【真诰】嬰香,戚夫人迫駕香,唐員半千香,所記甚該博。
然【通典】載曆代祀天用水沉香獨遺之,何哉? *【印格】一卷 右皇朝晁克一撰。
克一,張文潛甥也。
文潛嘗為之序。
其略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補之愛之尤笃。
悉錄古今印玺之法,謂之【圖書譜】,自秦以來變制異狀,皆能言其故。
餘頗愛其用心不移,緻精于末務,使有傳焉。
” *【侍女小名錄】一卷 右皇朝王钅至纂。
序雲:“大觀中居汝陰,與洪炎玉父遊,讀陸魯望【小名錄】,戲徵古今女侍名字。
因盡發所藏書籍纂集,馀月而成焉。
”凡稗官小說所記,采之且盡,獨是正史所載,返多脫略,子弟之學,其弊如此。
*【蒙求】三卷 右唐李瀚撰。
纂經傳善惡事實類者,兩兩相比為韻語,取【蒙卦】“童蒙求我”之義名其書,蓋以教學童雲。
*【魯史分門屬類賦】三卷 右皇朝楊筠撰。
以【左氏】事類分十門,各為律賦一篇。
乾德四年奏禦,诏褒之。
*【左氏蒙求】三卷 右皇朝王舜俞序,不知何人所作。
較之【綱領】似為差勝焉。
*【左氏綱領】四卷 右皇朝文濟道撰。
排比事實為俪句,【蒙求】之類也。
*【仙苑編珠】二卷 右唐王松年撰。
取阮倉、劉向、葛洪所傳神仙,又取經記中梁以後神仙百二十八人,比事屬辭,效【蒙求】本體為是書。
*【國史對韻】十二卷 右皇朝範鎮撰。
吳仲庶嘗稱景仁憫諸後學雖涉書傳,而問之今代典故,則懵然不知。
乃自太祖開基,迄于仁宗朝,摭取事實可為規矩鑒戒者,用韻編次之,即此書也。
*【孝悌類鑒】七卷 右皇朝俞觀能撰。
取經史孝悌事,成四言韻語。
*【兩漢蒙求】五卷,【唐史屬辭】五卷,【南北史蒙求】十卷 右未詳撰人。
皆效李瀚也。
*【書叙指南】二十卷 右皇朝任浚撰。
纂集古今文章碎語,分門編次之,凡二百馀類。
*【押韻】五卷 右皇朝張孟撰。
輯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賦之用。
*【歌詩押韻】五卷 右皇朝楊咨編古今詩人警句,附于韻之下,以備押強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