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遷謂其書:“闳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

    如其文,近亦少褒矣。

    穰苴為區區小國行師,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 *【黃石公三略】三卷 右題曰:【黃石公上中下三略】。

    其書論用兵機權之妙,嚴明之決,明妙審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

    【經籍志】雲“下邳神人撰”。

    世傳此即圯上老人以一編書授漢張良者。

     *【尉缭子】五卷 右尉缭子,未詳何人。

    書論兵主刑法。

    按【漢藝文志】有二十九篇,今逸五篇。

    首篇稱“梁惠王問”,意者魏人與?其卒章有曰:“古之善用兵者,能殺卒之半,其次殺其十三,其下殺其十一。

    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内;殺十三者,力加諸侯;殺十一者,令行士卒。

    ”嗚呼!觀此則為術可知矣。

     *【張橫渠注尉缭子】一卷 右皇朝張載撰。

    其辭甚簡。

    載早年喜談兵,後谒範文正,文正愛其才,勸其學儒。

    載感悟,始改業。

    此殆少作也。

     *【武侯十六策】一卷 右蜀諸葛亮孔明撰。

    序稱:“謹進便宜十六事,一治國,二君臣,三視聽,四納言,五察疑,六治民,七舉措,八考黜,九治軍,十賞罰,十一喜怒,十二治亂,十三教令,十四斬斷,十五思慮,十六陰察。

    ”陳壽錄孔明書,不載此策,疑依托者。

     *【庾哀保聚圖】一卷 右晉庾哀撰。

    【晉書教友傳】載哀字叔褒。

    齊王ぁ之倡義也,張泓等掠陽翟,哀率衆保禹山,泓不能犯。

    此書序雲:“大駕遷長安,時元康三年己酉,撰【保聚壘議】二十篇。

    ”按ぁ之起兵,惠帝永甯元年也。

    帝遷長安,永興元年也。

    皆在元康後,且三年歲次實癸醜,今雲“己酉”,皆誤。

     *【李衛公對問】三卷 右唐李靖對太宗問兵事。

    史臣謂李靖【兵法】,世無完書,略見于【通典】,今【對問】出于阮逸家,或雲逸因杜氏附益之。

     *【郭元振安邊策】三卷 右唐郭元振撰。

    以總兵進攻、聚衆退守,不可無權謀,乃着此書。

    故舊題曰【定遠安邊策】。

     *【李臨淮武記】一卷 右唐李光弼撰。

    其書凡一百二章,末雲“呂望智廓而遠,孫武思幽而密,黃石寬而重斷,吳起嚴而貴勇,墨翟守而無攻,老聃勝而不美,今擇其精要,雜以愚識,為一家之書”。

    一本題曰【統軍靈轄寶秘策】。

    或雲光弼從事張參所纂。

     *【人事軍律】三卷 右皇朝符彥卿撰。

    其序稱“言兵者多雜以陰陽,殊不知往亡宋捷,甲子胡興,鵝入枭集,翻成吉兆,故此但述人事”雲。

    或以為唐燕僧利正撰,當考之。

     *【神武秘略】十卷 右皇朝仁宗禦撰。

    纂古今兵書戰策及舊史成敗之迹,類【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凡四門,三十篇。

     *【左氏要類】 右皇朝韓迪撰。

    纂【左氏】兵事,凡五十門。

     *【武經聖略】十五卷 右皇朝王洙撰。

    寶元中,西邊用兵,朝廷講武備。

    是時,洙奉诏編祖宗任将、用兵、邊防事迹,分二十門。

     *【武經總要】四十卷 右皇朝曾公亮、丁度撰。

    康定中,朝廷恐群帥昧古今之學,命公亮等采古兵法,及本朝計謀方略,凡五年奏禦。

    制度十五卷,邊防五卷,故事十五卷,占候五卷。

    禦為制序。

     *【百将傳】十卷 右皇朝張預公立撰。

    預觀曆代将兵者所以成敗,莫不與孫武書相符契,因擇良将得百人,集其傳成一書,而以武之【兵法】題其後,上之。

     *【兵要望江南】一卷 右題雲黃石公以授張良者。

    按其書雜占行軍吉兇,寓聲于【望江南】詞,取其易記憶。

    【總目】雲:“武安軍左押衙易靜撰。

    ”蓋唐人也。

     *【倚馬立成法】二卷 右唐李淳風撰。

    兵行占候之書也。

    淳風,太宗時人,而此書起九宮法,至貞元六年庚午,假托以行其書,爾非淳風本真也。

     ◎類書類 *【同姓名錄】三卷 右梁元帝撰。

    纂類曆代同姓名人,成書一卷。

    唐陸善經續增廣之。

    齊梁間士大夫之俗,喜徵事以為其學淺深之候,梁武帝與沈約徵栗事是也。

    類書之起,當在是時,故以此錄為首。

     *【古今刀劍錄】一卷 右梁陶弘景撰。

    記古今刀劍。

     *【古人姓字相同錄】一卷 右唐丘光庭撰。

    光庭中進士第。

     *【藝文類聚】一百卷 右唐歐陽詢等撰。

    分門類事,兼采前世詩賦銘頌文章,附于逐目之後。

    按【唐志】,詢與令狐德?、袁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