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雜家類 *【呂氏春秋】二十六卷 右秦呂不韋撰,後漢高誘注。

    按【史記不韋傳】雲:不韋相秦,招緻辨士,厚遇之。

    使人人着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馀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号曰【呂氏春秋】。

    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有能增損一字者予之,時人無增損者。

    高誘以為非不能也,畏其勢耳。

    昔【張侯論】為世所貴,崔浩【五經注】,學者尚之。

    二人之勢,猶能使其書傳如此,況不韋權位之盛,學者安敢牾其意而有所更易乎?誘之言是也。

    然十二紀者,本周公書,後儒置于【禮記】,善矣。

    而目之為“呂令”者,誤也。

     *【淮南子】二十一卷 右漢劉安撰。

    淮南厲王長子也。

    襲封,招緻儒士賓客講論道德,總統仁義,着内書二十一篇,号曰【鴻烈】。

    鴻,大也;烈,明也。

    以為大明道之言也。

    避父諱,以“長”為“修”。

    後漢許慎注。

    慎自名注曰“記上”。

    今存【原道】、【ㄈ真】、【天文】、【墜形】、【時則】、【覽冥】、【精神】、【本經】、【主術】、【缪稱】、【齊俗】、【道應】、【?論】、【诠言】、【兵略】、【說山】、【說林】等十七篇。

    【李氏書目】亦雲第七、第十九亡,【崇文目】則雲存者十八篇。

    蓋【李氏】亡二篇,【崇文】亡三篇。

    家本又少其一,俟求善本是正之。

     *【子華子】十卷 右其傳曰:“子華子,程氏,名本,晉人也。

    ”劉向校定其書。

    按【莊子】稱“子華子見韓昭侯”,陸德明以為魏人,既不合。

    又【藝文志】不錄【子華子】書。

    觀其文辭,近世依托為之者也。

    其書有“子華子為趙簡子不悅”,又有“秦襄公方啟西戎,子華子觀政于秦。

    ”夫秦襄之卒在春秋前,而趙簡子與孔子同時,相去幾二百年,其?牾類如此。

    且多用【字說】,謬誤淺陋,殆元豐以後舉子所為耳。

     *【孔叢子】七卷 右楚孔鲋撰。

    鲋,字子魚,孔子八世孫也。

    仁陳勝,為博士,以言不見用,?目疾而退,論集其先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順之言及己之行事,名之曰【孔叢子】,凡二十一篇。

    叢之為言聚也。

    【邯鄲書目】雲:“一名【盤盂】,取事雜也。

    至漢,孔臧又以其所着賦與書,謂之【連叢】,附于卷末,凡十篇。

    嘉祐中,宋鹹為之注。

    ”按【漢志】無【孔叢子】,而儒家有【孔臧】十篇,雜家有孔甲【盤盂書】二十六篇。

    其注謂“孔甲,黃帝史。

    或曰夏帝,疑皆非。

    ”今此書一名【盤盂】,【獨治篇】又雲鲋或稱孔甲,【連叢】又出孔臧。

    意者【孔叢子】即【漢志】孔甲【盤盂書】,而亡六篇;【連叢】即【漢志】孔臧收,而其子孫或續之也。

    【崇文總目】亦錄于雜家,今從之。

     *【風俗通義】十卷 右漢應劭撰。

    劭,字仲遠,奉之子。

    笃學,博覽多聞。

    靈帝時舉孝廉,仕至泰山太守。

    撰【風俗通】以辨物名号,釋時俗嫌疑。

    文雖不典,世服其洽聞。

     *【論衡】三十卷 右後漢王充仲任撰。

    充好論說,始如詭異,終有實理。

    以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潛思,戶牖牆壁,各置刀筆,着【論衡】八十五篇,釋物類同異,正時俗嫌疑。

    後蔡邕得之,秘玩以為談助雲。

    世謂漢文章溫厚爾雅,及其東也已衰。

    觀此書與【潛夫論】、【風俗通義】之類,比西京諸書驟不及遠甚,乃知世人之言不誣。

     *【抱樸子外篇】十卷 右晉葛洪稚川撰。

    自号抱樸子,博聞深洽,江左絕倫,着書甚富。

    言黃白之事者,名曰【内篇】,其馀【外篇】。

    【晉書】:内外通有一百一十六篇,今世所傳者,四十篇而已。

    【外篇】頗言君臣理國用刑之道,故附于雜家雲。

     *【金樓子】十卷 右梁元帝繹撰。

    書十篇,論曆代興亡之迹,【箴戒】、【立言】、【志怪】、【雜說】、【自叙】、【着書】、【聚書】,通曰“金樓子”者,在藩時自号。

     *【劉子】三卷 右齊劉書孔昭撰,唐袁政注。

    凡五十五篇。

    言修心治知之道,而辭頗俗薄。

    或以為劉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