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棄之,疆場可以無虞。

    不然,憂未艾也。

    及唐之亡,禍果由此。

    本朝棄?州不守,而遂無邊患。

    以此論之,則齊休之言可不謂善哉! *【?南志】十卷 右唐樊綽撰。

    鹹通中,南诏數寇邊,綽為安南宣慰使,纂八诏始末、名号種族、風俗物産、山川險易、疆場聯接,聞于朝。

     *【至道?南錄】三卷 右皇朝辛怡顯撰。

    蜀賊李順既平,馀黨竄入?南,雷有終募怡顯招出之。

    至道初,歸,因書其所曆,成此書。

     *【皇祐蠻記】一卷 右皇朝馮炳撰。

    記侬智高叛,朝廷遣狄青讨平之事。

     *【南蠻錄】十卷 右未詳撰人。

    熙甯間,交趾叛,朝廷議讨之,或纂曆代南蠻事迹及便宜,上之。

     *【西域志】十二卷 右唐僧玄奘撰。

    玄奘西遊天竺求佛書,既歸,記其所曆諸國風俗。

    其序雲:自黑嶺以西皆土着,尚東左衽,務田畜,重财賄,嫁娶無禮,獨天竺則異,别記于後雲。

     *【雞林志】三十卷 右皇朝崇甯中王?編次。

    崇甯中,劉逵、吳拭使高麗,?為書記官。

    既歸,扌?輯其會見之禮,聘問之辭,類分為八門。

     *【夏國樞要】二卷 右皇朝孫巽纂。

    記夏北兵屯會要、土地肥?堯、井泉湧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與夫城池之完缺,風俗之所尚,編為兩帙,上之于朝。

     *【石晉陷蕃記】一卷 右皇朝範質撰。

    質,石晉末在翰林,為出帝草降北表,知其事為詳。

    記少主初遷于黃龍府,後居于建州,凡十八年而卒。

    按契丹丙午歲入汴,順數至甲子歲為十八年,實國朝太祖乾德二年也。

     *【虜廷雜記】十卷 右契丹降人趙志忠撰。

    記北廷雜事,始于阿保謹,迄邪律宗真。

    李清臣雲:“志忠仕虜,為中書舍人,得罪宗真,來歸。

    上此書及契丹地圖,言北中事甚詳。

    ” ◎史評類 *【劉氏史通】二十卷 右唐劉知幾撰。

    知幾,長安神龍間三為史官,頗不得志,乃以前代書史,叙其體法,因習廢置,掇其得失,述作曲直,分【内】、【外篇】,着為評議,備載史冊之要。

    當時徐堅深重之,雲:“居史職者,宜置座右。

    ”玄宗朝,诏其家錄進,上讀而善之。

    宋子京稱,唐舊史之文猥亵不綱,謂知幾工诃古人而拙于用己。

    觀此書,知子京之論不誣。

    前世史部中有史鈔類而集部中有文史類,今世鈔節之學不行而論說者為多。

    教自文史類内,摘出論史者為史評,附史部,而廢史鈔雲。

     *【史通析微】十卷 右唐柳燦?之撰。

    燦以劉子玄【史通】妄誣聖哲,評湯之德為僞迹,論桀之惡為厚誣,謗周公雲不臣,褒武庚以徇節,其甚至于彈劾仲尼,因讨論其舛謬,共成五十篇。

    蕭統雲:“論則析理精微。

    ”故以為名。

    乾甯四年書成。

    【唐史】雲:燦公綽族孫。

    少孤貧,好學,着【史通析微】,時或稱之。

    起布衣,至為相,不四歲。

    按【唐紀】,相燦在天?改元,則書成時,猶未仕也。

     *【史記索隐】三十卷 右唐司馬貞撰。

    據徐、斐注糾正?牾,援據密纟緻。

    如東坡辦宰我未嘗從田常為亂,蓋本諸貞也。

     *【曆代史贊論】五十四卷 右未詳撰人。

    纂【史記】迄【五代史】臣贊論。

     *【唐書直筆】四卷 右皇朝呂夏卿撰。

    夏卿強記絕人,預修【新史】。

    此其在書局時所建明,歐、宋間有取焉,如增入高祖字叔德之類是也。

     *【唐書新例須知】一卷 右記【新書】比【舊】增減志傳及其總類。

     *【唐書音訓】四卷 右皇朝窦蘋撰。

    【新書】多奇字,觀者必資訓釋。

    蘋問學精博,發揮良多,而其書時有攻蘋者,不知何人附益也。

    蘋,元豐中為詳斷官。

    相州獄起,坐議法不一,下吏。

    蔡确笞掠之,誣服,遂廢死。

     *【唐書音義】三十卷 右未詳撰人。

    比窦氏書大略同而稍異,乃析為三十卷。

     *【唐史要論】十卷 右皇朝孫甫之翰撰。

    歐陽永叔、司馬溫公、蘇子瞻稱其其書議論精?,以為【舊史】所不及。

    終于天章閣待制。

     *【唐鑒】二十卷 右皇朝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