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僞史類 *【華陽國志】十二卷 右晉常璩撰。

    華陽,梁州地也。

    紀漢以來巴蜀人物。

    呂微仲跋雲:“漢至晉初四百載間,士女可書四百人,亦可謂盛矣。

    複自晉至周顯德僅七百歲,而史所紀者無幾人,忠魂義骨,與塵埃同沒,何可勝數,豈不重可歎哉!” *【蜀桂堂編事】二十卷 右僞蜀楊九齡撰。

    雜記孟氏廣政中舉試事,載詩、賦、策題及知舉登科人姓氏,且雲:“科舉起于隋開皇前,陋者謂唐太宗時,非也。

    ” *【九國志】五十一卷 右皇朝路振子發撰。

    雜記吳、越、唐、前蜀、後蜀、東漢、南漢、閩、楚,凡九國。

     *【十國紀年】四十二卷 右皇朝劉恕道原撰。

    溫公序雲:渙之子也。

    博學強記,同修【通鑒】,史事之紛錯難治者,以诿恕。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

    恕往借觀之,目為之瞀。

    性剛介。

    初與王安石善,及改新法,言其非,遂與之絕。

    卒年四十九。

    所謂“十國”者,一王蜀,二孟蜀,三吳,四唐,五吳越,六閩,七楚,八南漢,九荊南,十北漢。

    溫公又題其後,雲:世稱路氏【九國志】在五代之史中最佳,此書又過之。

    以予考之,長于考異同,而拙于屬文。

    其書國朝事,皆曰宋,而無所隐諱。

    意者各以其國為主耳。

     *【外史?杌】十卷 右皇朝張唐英次公撰。

    序稱:王建、孟知祥父子四世八十年,比之公孫述輩,最為久遠。

    其間善惡,有可為世戒者,路振之書未備。

    治平中成此書,以補其遺。

    凡【五代史】及皇朝日曆所書皆略之。

    溫公修【通鑒】,搜羅小說殆遍,未嘗取此書,蓋多差舛,如光天至二年之類是也。

     *【江南錄】十卷 右皇朝徐铉等撰。

    铉等自江南歸朝,奉诏撰集李氏時事。

    王介甫嘗謂:铉書至亡國之際,不言其君之過,但以曆數存亡論之,其于【春秋】、箕子之義為得也。

    雖然,潘佑以直見殺,而铉書佑死以妖妄,殆與佑争名。

    且恥其善不及佑,故匿其忠,污之以罪耳。

    若然,豈惟厚誣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世多以介甫之言為然。

    獨劉道原得佑子華所上其父事迹,略與【江南錄】所書同,乃知铉等非欺誣也。

     *【江南别錄】四卷 右皇朝陳彭年撰。

    僞吳、僞唐四主傳也。

     *【南唐近事】二卷 右皇朝鄭文寶編。

    記李氏三主四十年間雜事。

     *【江南野史】二十卷 右皇朝龍衮撰。

    凡八十四傳。

     *【戴鬥奉使錄】二卷 右皇朝王曙撰。

    景德三年為契丹主生辰使、祥符三年為吊慰使所錄也。

     *【生辰國信語錄】一卷 右皇朝寇?撰。

    ?與康德輿天聖六年使契丹,賀其主生辰,往返語錄,并景德二年至天聖八年使副姓名及雜儀附于後。

     *【乘轺錄】一卷 右皇朝路振子發撰。

    振,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此書以獻。

    事見其傳。

     *【富公語錄】一卷 右皇朝富弼使虜時所撰。

     *【張浮休使遼錄】二卷 右皇朝元祐甲戌春,張舜民被命為回謝大遼吊祭使,鄭介為副,錄其往返地裡及話言也。

    舜民字芸叟,浮休居士,其自号雲。

     *【匈奴須知】一卷 右契丹歸朝人田緯編次。

     *【北遼遺事】二卷 右不題撰人,蓋遼人也。

    記女真滅遼事。

    序雲:“遼國自阿保機創業于其初,德光恢廓于其後,吞并諸蕃,割據漢界,南北開疆五千裡,東西四千裡,戎器之備,戰馬之多,前古未有。

    子孫繼統二百三十馀年,迨至大祚失馭,女真稱兵。

    十三年間,舉國土崩。

    古人謂得之難失之易,非虛言耳。

    ” *【金人節要】一卷 右陷金人所上也。

    記金人初内侮,止紹興十年,共十六年事,頗詳實。

     *【西夏須知】一卷 右皇朝劉溫潤守延州日,編錄僞境雜事。

     *【蕃爾雅】一卷 右不載撰人姓名。

    以夏人語依【爾雅】體譯以華言。

     *【?南行紀】二卷 右唐韋齊休撰。

    齊休,長慶三年從韋審規使?南,紀其往來道裡及其見聞。

    序謂:?南所以能為唐患者,以開道越?耳。

    若自黎州之南、清溪關外,盡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