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國論者,無以折衷,天下不知所适,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效使夷狄亂華,莫不遏也。
” *【春秋新說】十一卷 右皇朝餘安行撰。
采左氏、公羊、?梁及孫複四家書,參以己意為之。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 右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景先之解為一通,具載本文。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右魯左丘明撰,吳韋昭弘嗣集鄭衆、賈逵、虞翻、唐固四家說成此解,皇朝宋庠為【補音】三卷。
班固【藝文志】有【國語】二十一篇,【隋志】雲二十二卷,【唐志】雲二十一卷。
今書篇次與【漢志】同,蓋曆代儒者析簡并篇,互有損益,不足疑也,要之【藝文志】審矣。
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為,蓋未必然。
範甯雲【左氏】豔而富”,韓愈雲“【左氏】浮誇”,今觀如此,信乎其富豔且浮誇也,非左氏而論證?柳宗元稱【越語】尤奇駿,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此。
*【非國語】二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撰。
序雲:“左氏【國語】,其文深闳傑異,而其說多誣淫。
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本諸理作【非國語】。
”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春秋名号歸一圖】二卷 右僞蜀馮繼先撰。
【左氏】所書人,不但稱其名,或字,或号,或爵、谥,多互見,學者苦之。
繼先皆取以系之名下雲。
*【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 右皇朝王當撰。
類【左氏】所載列國諸臣事,效司馬遷為之傳,凡一百三十有四人,系之以贊雲。
*【帝王曆紀譜】三卷 右題曰秦相荀卿撰。
載周末列國世家,故一名【春秋公子血脈圖】。
頗多疏略,決非荀卿所着,且卿未嘗相秦,豈世别有一荀卿邪? *【春秋機括】一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春秋世系】一卷 右不着撰人姓名。
譜【左氏】諸國君臣世系,獨秦無世臣。
*【春秋會義】二十六卷 右皇祐間進士杜谔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先儒同異篇】、【指黨碎玉】、【折衷】、【指黨議】、【纂例】、【辨疑】、【微旨】、【摘微】、【通例】、【胡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微】、【本旨】、【辨要】、【旨要】、【集議】、【索隐】、【新義】、【經社】三十馀家成一書,其後仍斷以己意。
雖其說不皆得聖人之旨,然使後人博觀古今異同之說,則于聖人之旨,或有得焉。
◎孝經類 *【唐明皇注孝經】一卷 右漢初顔芝之子真獻于朝,千八百七十二字。
唐玄宗注。
序稱取王肅、劉邵、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說,約孔、鄭舊義為之。
何休稱:“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信斯言也,則【孝經】乃孔子自着者也。
今其首章雲:“仲尼居,曾子侍。
”則非孔子所着明矣。
詳其文義,當是曾子弟子所為書也。
柳宗元謂:“【論語】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參不然,蓋曾子之徒樂正子春、子思相與為之耳。
”餘于【孝經】亦雲。
*【孝經正義】三卷 右皇朝邢?等撰。
世傳【孝經疏】外,馀家尚多。
鹹平中,?集說為此書。
*【王介甫孝經解】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
【經】雲“當不義,則子不可不诤于父”,而孟子猥曰父子之間不責善,夫豈然哉!今介甫因謂當不義則诤之,非責善也。
噫,不為不義,即善也。
阿其所好,以巧豐盛侮聖人之言至此,君子疾夫!佞者有以也。
*【溫公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右古文二十二章,與【尚書】同出于壁中,蓋孔惠所藏者。
與顔芝十八章大較相似,而析出三章,又有【閨門】一章,不同者四百有馀字。
劉向校書,以十八章為定,故世不大傳,獨有孔安國注,今亡。
然諸家說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推此言之,未必非真也。
國朝司馬文正公為之指解并音。
*【範淳夫古文孝經說】一卷 右皇朝範祖禹撰。
元祐中侍經幄時所上。
” *【春秋新說】十一卷 右皇朝餘安行撰。
采左氏、公羊、?梁及孫複四家書,參以己意為之。
*【四家春秋集解】二十五卷 右或人集皇朝師協、石季長、王?、景先之解為一通,具載本文。
*【春秋外傳國語】二十一卷 右魯左丘明撰,吳韋昭弘嗣集鄭衆、賈逵、虞翻、唐固四家說成此解,皇朝宋庠為【補音】三卷。
班固【藝文志】有【國語】二十一篇,【隋志】雲二十二卷,【唐志】雲二十一卷。
今書篇次與【漢志】同,蓋曆代儒者析簡并篇,互有損益,不足疑也,要之【藝文志】審矣。
陸淳謂“與【左傳】文體不倫,定非一人所為,蓋未必然。
範甯雲【左氏】豔而富”,韓愈雲“【左氏】浮誇”,今觀如此,信乎其富豔且浮誇也,非左氏而論證?柳宗元稱【越語】尤奇駿,豈特【越】哉!自【楚】以下類如此。
*【非國語】二卷 右唐柳宗元子厚撰。
序雲:“左氏【國語】,其文深闳傑異,而其說多誣淫。
懼學者溺其文采,而淪于是非,本諸理作【非國語】。
”上卷三十一篇,下卷三十六篇。
*【春秋名号歸一圖】二卷 右僞蜀馮繼先撰。
【左氏】所書人,不但稱其名,或字,或号,或爵、谥,多互見,學者苦之。
繼先皆取以系之名下雲。
*【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 右皇朝王當撰。
類【左氏】所載列國諸臣事,效司馬遷為之傳,凡一百三十有四人,系之以贊雲。
*【帝王曆紀譜】三卷 右題曰秦相荀卿撰。
載周末列國世家,故一名【春秋公子血脈圖】。
頗多疏略,決非荀卿所着,且卿未嘗相秦,豈世别有一荀卿邪? *【春秋機括】一卷 右皇朝沈括存中撰【春秋】譜也。
*【春秋世系】一卷 右不着撰人姓名。
譜【左氏】諸國君臣世系,獨秦無世臣。
*【春秋會義】二十六卷 右皇祐間進士杜谔集【釋例】、【繁露】、【規過】、【膏肓】、【先儒同異篇】、【指黨碎玉】、【折衷】、【指黨議】、【纂例】、【辨疑】、【微旨】、【摘微】、【通例】、【胡氏論】、【箋義】、【總論】、【尊王發微】、【本旨】、【辨要】、【旨要】、【集議】、【索隐】、【新義】、【經社】三十馀家成一書,其後仍斷以己意。
雖其說不皆得聖人之旨,然使後人博觀古今異同之說,則于聖人之旨,或有得焉。
◎孝經類 *【唐明皇注孝經】一卷 右漢初顔芝之子真獻于朝,千八百七十二字。
唐玄宗注。
序稱取王肅、劉邵、虞翻、韋昭、劉炫、陸澄六家說,約孔、鄭舊義為之。
何休稱:“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信斯言也,則【孝經】乃孔子自着者也。
今其首章雲:“仲尼居,曾子侍。
”則非孔子所着明矣。
詳其文義,當是曾子弟子所為書也。
柳宗元謂:“【論語】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參不然,蓋曾子之徒樂正子春、子思相與為之耳。
”餘于【孝經】亦雲。
*【孝經正義】三卷 右皇朝邢?等撰。
世傳【孝經疏】外,馀家尚多。
鹹平中,?集說為此書。
*【王介甫孝經解】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
【經】雲“當不義,則子不可不诤于父”,而孟子猥曰父子之間不責善,夫豈然哉!今介甫因謂當不義則诤之,非責善也。
噫,不為不義,即善也。
阿其所好,以巧豐盛侮聖人之言至此,君子疾夫!佞者有以也。
*【溫公古文孝經指解】一卷 右古文二十二章,與【尚書】同出于壁中,蓋孔惠所藏者。
與顔芝十八章大較相似,而析出三章,又有【閨門】一章,不同者四百有馀字。
劉向校書,以十八章為定,故世不大傳,獨有孔安國注,今亡。
然諸家說不安處,古文字讀皆異,推此言之,未必非真也。
國朝司馬文正公為之指解并音。
*【範淳夫古文孝經說】一卷 右皇朝範祖禹撰。
元祐中侍經幄時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