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始末皆全,無所亡失,豈後人并之耶? *【周易口訣義】七卷 右唐史證。

    鈔【注】、【經籍考】卷二作六卷,蓋從【崇文總目】。

    【崇文總目】鄭一、【書錄解題】卷一、【宋志】卷一、【四庫總目】卷一着錄【大典】輯本及今本俱作六卷。

     *【周易微指】三卷 右唐陸希聲撰。

    希聲仁至右拾遺。

    大順中,棄官居陽羨,自号君陽遁叟。

    着【傳】十卷,别撰【易圖】一,【指說】一,【釋變】一,【微旨】一,通十卷。

    此【微旨】也,皆設問答。

    【崇文目】止有二篇。

     *【周易舉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

    京嘗任蘇州司戶。

    序稱:京家藏王弼、韓康伯手劄【周易】本及石經,校正一百三十五處、二百七十三字。

    蓋以繇彖相證,有阙漏處,可推而知,?雲得王、韓手劄與石經耳。

    如:【渙】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貞”字,而彖辭無之,則增入;【漸】之繇“女歸吉”下無“也”字,而彖辭有之,則削去,他皆此類。

     *【元命包】十卷 右唐衛元嵩撰,蘇源明傳,李江注。

    坤為首,因八卦世變為六十四卦之次。

    又着【運蓍】、【說源】二篇。

    統言卦體,不列爻位,自雲【周易】、【元包】,一也。

     *【周易開玄關】一卷 右唐蘇鹗撰。

    鹗自序雲:“五代祖晉,官至吏部侍郎,學兼天人,嘗着【八卦論】,為世所傳,遭亂遺墜,而編簡尚有存者,鹗乃略演其旨于此。

    ” *【周易流演】五卷 右唐成玄英撰。

    錯綜六十四卦,演九宮,以直年月日,推國家之吉兇。

    玄英,道士也,故【道藏】錄之。

    或雲釋仁英撰。

    未知孰是。

     *【周易啟源】十卷 右蔡廣成撰。

    李邯鄲雲唐人,田偉置于王昭素之下。

    今從李說。

    有【德恒】、【德言】、【德膚】、【德翰】四目,皆作問對。

    凡三十六篇。

     *【易論】三十三卷 右皇朝王昭素撰。

    昭素居酸棗,太祖時,嘗召令講【易】。

    其書以【注】、【疏】異同,互相诘難,蔽以己意。

    昭素隐居求志,行義甚高,史臣以王烈、管甯比之。

     *【證墜簡】一卷 右皇朝天禧中毗陵從事建溪範谔昌撰。

    其書酷類郭京【舉正】,如【震卦象辭】内雲脫“不喪七鬯”四字,程正叔取之;【漸卦】“上六”,疑“陸”字誤,胡翼之取之。

    自謂其學出于溢浦李處約、廬山許堅,意者豈果有師承,故程、胡有所取焉。

     *【胡先生易傳】十卷 右皇朝胡瑗撰。

    瑗,字翼之,泰州人。

    通經術樂律,教人有法,在湖州從其學者常數百人,成材而備朝廷器使者不可勝數。

    此解甚詳,或雲門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着,故序首稱“先生曰”。

     *【邵古周易解】五卷 右皇朝邵古天叟撰。

    古,雍之父也。

    世本範陽。

    治平初,卒于洛,年七十九。

    其學先正音文雲。

     *【代淵易論】二十卷 右皇朝代淵撰。

    【國史藝文志】有其目。

     *【周易述聞】一卷,【隐訣】一卷,【補解】一卷,【精微】三卷 右皇朝皇甫泌撰。

    又有【紀師說】、【辯道】,通為八卷。

     *【邵康節皇極經世】十二卷 右皇朝邵雍撰。

    雍,字堯夫,谥康節,隐居博學,尤精于【易】。

    世所謂其能窮作【易】之本原,前知來物。

    其始學之時,睡不施枕者至三十年。

    此書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起于堯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終于周顯德六年己未,編年紀興亡治亂之事,以符其學。

    後又有【系述叙篇】其子伯溫解。

     *【劉長民易】十五卷 右皇朝劉牧長民撰。

    仁宗時言數者皆宗之。

    慶曆初,吳秘獻其書于朝,優诏獎之。

    田況為序。

     *【鈎隐圖】三卷 右劉牧撰。

    皆【易】之數也。

    凡五十五圖,并【遺事】九。

    有歐陽永叔序,而其文殊不類。

     *【鄭揚庭用易傳】十三卷 右皇朝鄭?揚庭撰。

    姚嗣宗謂劉牧之學受之吳秘,秘受之?,?又作【明數】、【明象】、【明傳道】、【明次例】、【明節】五篇。

    邵雍言?竊其學于王豫,沈括亦言?之學似雍雲。

     *【徐庸易意蘊】一卷 右皇朝徐庸撰。

    庸以【春秋】凡例,【易】亦有之,故着書九篇,号【意蘊凡例總論】。

    其學祖劉牧、陸重秉雲。

     *【徂徕先生周易】五卷 右皇朝石介守道撰。

    景迂雲:“【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謂費直專以【彖】、【象】、【文言】參解【易】爻,以【彖】、【象】、【文言】雜入卦中者,自費直始。

    孔穎達雲:‘王輔嗣又分爻之【象辭】,各附當爻。

    ’則費氏初變古制時,猶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末欤?古經始變于費氏,卒大亂于王弼,惜哉!今學者曾不之知也。

    石守道亦曰:‘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