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法》逸文

關燈
春不東征,秋不西伐。

    月食班師,所以省戰。

    (註:謂春生成,秋不伐熟。

    夫兵,陰象也。

    月食,則陰毀故息戰也。

    )〔《禦覽》二十〕 軍中之樂,鼓笛為上,使聞者壯勇而樂和,細絲豪竹不可用也。

    〔《樂纂》〕(雪寒案:《禦覽》卷五八零引「用也」後尚有「慮悲聲感人,士卒思歸之故也」或係注文。

    ) 夏後氏謂輦曰餘車,殷曰胡奴車,周曰輜輦。

    輦有一斧、一斤、一鑿、一梩、一鋤,周輦加二版、二築。

    夏後氏二十人而輦,殷十八人而輦,周十五人而輦。

    說者以為:夏出師不踰時,殷踰時,周歷時,故前世輦少,後世輦多。

    (案:「說者以為」二十五字,《玉海》引〈周禮.鄉師〉注無有字。

    〈詩.車攻〉正義引自「輦有」起無「一鋤」二字,版作闆。

    〈何草不黃〉正義有作「車梩」誤作「種」無「一鋤」二字,築下有「又曰」二字。

    〈左氏.宣十二年傳〉正義無「有」字,築下有「又曰」二字。

    〈爾雅.釋訓〉疏無「一鋤」二字。

    又案《禦覽》七百七十三引雲「夏曰子車,殷曰胡奴車,周曰輜車,三代之輦」,疑即此文,以意損減耳。

    ) 夏執元戉,殷執白戉,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所以示不進者,審察,斬殺之。

    戉也,有司背執殳戈,示諸鞭樸之辱。

    (注:甌使不行不進者也。

    )〔〈史記.周本紀〉集解。

    案:〈後漢.輿服志〉注「戉」亦作「鉞」。

    《禦覽》一百五十三「鉞」偽「 」,「秉」作「執」,自所以下及注皆《禦覽》引。

    〈說文.□部〉「白戉」作「白戚」。

    〕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有戎馬一匹,牛三頭,是曰匹馬丘牛,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人二人。

    戈楯具,謂之乘馬。

    〔〈詩.信南山〉正義。

    案〈左氏.成元年傳〉正義、〈左.成元年傳〉服注無上五句,「具」下有「備」字。

    〈左.哀十一年傳〉正義,引作「方裡為井」,始有字作出,無「是曰」雲雲六字,四丘為甸,下作「甸乃有馬四匹,牛十二頭,是為革車一乘。

    」。

    〈左.昭四年傳〉正義引「丘十六井當出馬一匹,牛三頭,八裡有戎馬四匹,長轂一乘。

    」。

    〈匠人〉疏同作「一甸之田方八裡」又引鄭注亦同,無「方八裡」三字,〈書.牧誓〉正義引「一車步卒七十二人」,〈詩.采芑〉箋、〈閟宮〉正義、〈論語.學而〉疏引同,無「有」字。

    〈書.牧誓〉正義引「六十四井為甸,計有五百七十六夫,共出長轂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

    〈周禮.小司徒〉疏引〈論語.鄭注〉作「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文選.荅東阿王書〉注引「六尺曰步」。

    〈廣韻.四十五厚〉及〈楚辭.離騷〉經補注引「六尺為步」二句。

    〈後漢書.仲長統傳注引「步百為畝」雲雲四句。

    〈公羊.成元年傳〉疏引「四井為邑」二句。

    〈詩.十畝之閒〉正義引「畝百為夫」句。

    〕 成方十裡,出革一秉。

    〔鄭康成注《論語》引。

    案有脫偽字。

    〕 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為匹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

    通十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車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十成為終,終千井,三百家革車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

    十終為同,同方百裡,萬井,三萬家革車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

    〔〈周禮.小司徒〉注。

    案〈禮記.王制〉正義引自「井十為通」起至「二十人」止,「匹」作「四」。

    〈論語.學而〉章馬注引「通十為成」下即雲「成出革車一乘」,〈孟子.盡心下〉疏引同,無「成出」雲雲六字。

    〈孟子.梁惠王〉疏引「井十為通」下作「通十為成,成方十裡,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裡,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裡。

    」〈詩.甫田〉正義引作「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四句。

    〈左.哀元年傳〉正義引「方十裡為成」。

    〈詩.閟宮〉正義、〈左.襄廿年傳〉正義、〈穀梁.哀十二年傳〉疏、〈論語.公冶〉疏引「成方十裡,出革車一乘」。

    〈周禮.考工.匠人〉疏引作「成方十裡,出長轂一乘」。

    〕 春以禮朝諸侯,圖同事。

    夏以禮宗諸侯,陳同謀。

    秋以禮覲諸侯,比同功。

    冬以禮遇諸侯,圖同慮。

    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