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法》逸文
關燈
小
中
大
禮會諸侯,施同政。
殷以禮見諸侯,發同禁。
〔〈周禮.大行人〉注〕 五人為伍,十伍為隊,一軍凡二百五十隊,餘奇為握奇。
故一軍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隊七十有五以為中壘,守地六千尺,積尺得四裡,以中壘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三百步。
壘內有地三頃,餘百八十步。
正門為握奇,大將軍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府藏、輜積,皆中壘外。
餘八千七百五十人,隊百七十五,分為八陳。
六陳各有千九百十四人,六陳各減一人,以為一陳之部署,舉一軍則千軍可知。
(注:凡兵者有四正四奇。
或合而為一,或離而為八,是曰八陳。
故以正合,以奇勝也。
)〔《通典》一百四十八。
案《禦覽》二百九十八引作「二百五十人,隊無餘奇」雲雲十八字,下作「餘其兵隊」雲雲,又「頃餘」作「頊 」,「握奇」作「屋奇」,「大將」下無「軍」字,「藏」作「臧」,「輜」作「資」,「百」作「一」,「陳」皆作「陣」,「各有一千」作「有一千各」,「減」作緘」,「一陳」作「二陳」,注「四奇」作「四部」,「首」或字作「武」,無「是曰八」三字,「陳」作「或」,末句作「故以正合而奇勝」。
〕 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一作[火多])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故二乘兼一百人為一隊,舉十萬之眾則革車千乘,校其費用支計,則百萬之眾皆可知也。
〔《困學紀聞》、〈孫子.軍爭篇〉杜牧注〕 五人為伍,五伍為隊,萬二千五百人為隊,二百五十,十取三焉,而為其餘,七以為正,四奇四正而八陳生焉。
〔《玉海》一百四十引蘇氏〕 王國百裡為郊,五十裡為近郊,百裡為遠郊。
〔《一切經音義》十七,案〈爾雅.釋地〉疏引作「王國百裡為遠郊」。
〈禮記.玉制〉正義引作「百裡郊,天子畿內方千裡、百裡為郊。
」,〈儀禮.聘禮〉疏引作「遠郊百裡」。
〈周禮.士師〉疏引作「去國百裡曰郊」。
〈周禮.鄉師序官〉疏引作「王城百裡為遠郊」。
〈書.洛誥〉正義引「百裡為郊」。
〕 王國百裡為郊,二百裡為州,三百裡為野,四百裡為縣,五百裡為都。
〔〈周禮.載師〉注、〈孟子.梁惠王〉疏。
案《一切經音義》廿一引無下二句。
〕 二百裡、三百裡,其上大夫如州長;四百裡、五百裡,其下大夫如縣正。
〔〈周禮.載師〉疏。
案〈大司馬〉疏引作「二百裡如州長,四百裡、五百裡如縣正。
」〕 大都,五百裡為都。
〔〈華嚴經音義.下〉〕 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九乘為小偏,十五乘為大偏。
〔〈左氏.成七年傳〉注。
案《急就篇》三注引「車十五乘曰偏」。
陳祥道引「二十五人」句在上,又雲「卒兩皆人也,偏則車也」似注文。
〕 五十乘為兩,百二十五乘為伍。
(注:伍重故百二十五乘。
)〔〈周禮.司右〉疏。
〕 八十一乘為專,二十九乘為偏。
〔〈左.昭元年傳〉正義。
案〈周禮.司右〉疏引「二十五乘為偏」又引「百二十五乘為伍」。
〈左.隱二年傳〉注引「車戰二十五乘為偏」又〈漢揚雄傳〉蕭氏音義引亦同,無「戰」字。
〕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書.費誓〉正義。
案〈孫子.謀攻第三〉魏武帝注、杜牧注,彼文「萬」上有「一」字。
〕 十人之師(《玉海》引作「長」)執鈴,百人之帥(引作師下同)執鐸,千人之帥執鼓,萬人之將執大鼓。
〔〈左氏.襄十三年傳〉正義。
案〈周禮.大司馬〉疏引「鈴」作「鉦」,上「鼓」字作「鼙」,「將」作「主」。
〕 〈謀帥〉篇曰:「大前驅,啟乘車。
大晨,倅車屬焉。
」〔〈左.襄廿三年傳〉正義。
案〈論語.雍也〉疏引同,「大」作「夫」,「晨」作「震」。
〕 天子之園方百裡,公侯十裡,伯七裡,子、男五裡,皆取一也。
〔〈左氏.成十八年傳〉正義〕 周制畿內,用夏之貢法,稅去無公田。
〔〈周禮.考工.匠人〉正義〕 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
〔〈周禮.大司馬〉注。
案〈詩.擊鼓其堂〉正義引首句。
〕 或起甲兵以征不義,廢貢職則討,不朝會則誅,亂嫡庶則縶,變禮刑則放。
〔〈晉書.刑法志〉〕 將軍死綏。
(注:綏
殷以禮見諸侯,發同禁。
〔〈周禮.大行人〉注〕 五人為伍,十伍為隊,一軍凡二百五十隊,餘奇為握奇。
故一軍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隊七十有五以為中壘,守地六千尺,積尺得四裡,以中壘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三百步。
壘內有地三頃,餘百八十步。
正門為握奇,大將軍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府藏、輜積,皆中壘外。
餘八千七百五十人,隊百七十五,分為八陳。
六陳各有千九百十四人,六陳各減一人,以為一陳之部署,舉一軍則千軍可知。
(注:凡兵者有四正四奇。
或合而為一,或離而為八,是曰八陳。
故以正合,以奇勝也。
)〔《通典》一百四十八。
案《禦覽》二百九十八引作「二百五十人,隊無餘奇」雲雲十八字,下作「餘其兵隊」雲雲,又「頃餘」作「頊 」,「握奇」作「屋奇」,「大將」下無「軍」字,「藏」作「臧」,「輜」作「資」,「百」作「一」,「陳」皆作「陣」,「各有一千」作「有一千各」,「減」作緘」,「一陳」作「二陳」,注「四奇」作「四部」,「首」或字作「武」,無「是曰八」三字,「陳」作「或」,末句作「故以正合而奇勝」。
〕 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一作[火多])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故二乘兼一百人為一隊,舉十萬之眾則革車千乘,校其費用支計,則百萬之眾皆可知也。
〔《困學紀聞》、〈孫子.軍爭篇〉杜牧注〕 五人為伍,五伍為隊,萬二千五百人為隊,二百五十,十取三焉,而為其餘,七以為正,四奇四正而八陳生焉。
〔《玉海》一百四十引蘇氏〕 王國百裡為郊,五十裡為近郊,百裡為遠郊。
〔《一切經音義》十七,案〈爾雅.釋地〉疏引作「王國百裡為遠郊」。
〈禮記.玉制〉正義引作「百裡郊,天子畿內方千裡、百裡為郊。
」,〈儀禮.聘禮〉疏引作「遠郊百裡」。
〈周禮.士師〉疏引作「去國百裡曰郊」。
〈周禮.鄉師序官〉疏引作「王城百裡為遠郊」。
〈書.洛誥〉正義引「百裡為郊」。
〕 王國百裡為郊,二百裡為州,三百裡為野,四百裡為縣,五百裡為都。
〔〈周禮.載師〉注、〈孟子.梁惠王〉疏。
案《一切經音義》廿一引無下二句。
〕 二百裡、三百裡,其上大夫如州長;四百裡、五百裡,其下大夫如縣正。
〔〈周禮.載師〉疏。
案〈大司馬〉疏引作「二百裡如州長,四百裡、五百裡如縣正。
」〕 大都,五百裡為都。
〔〈華嚴經音義.下〉〕 百人為卒,二十五人為兩,車九乘為小偏,十五乘為大偏。
〔〈左氏.成七年傳〉注。
案《急就篇》三注引「車十五乘曰偏」。
陳祥道引「二十五人」句在上,又雲「卒兩皆人也,偏則車也」似注文。
〕 五十乘為兩,百二十五乘為伍。
(注:伍重故百二十五乘。
)〔〈周禮.司右〉疏。
〕 八十一乘為專,二十九乘為偏。
〔〈左.昭元年傳〉正義。
案〈周禮.司右〉疏引「二十五乘為偏」又引「百二十五乘為伍」。
〈左.隱二年傳〉注引「車戰二十五乘為偏」又〈漢揚雄傳〉蕭氏音義引亦同,無「戰」字。
〕 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書.費誓〉正義。
案〈孫子.謀攻第三〉魏武帝注、杜牧注,彼文「萬」上有「一」字。
〕 十人之師(《玉海》引作「長」)執鈴,百人之帥(引作師下同)執鐸,千人之帥執鼓,萬人之將執大鼓。
〔〈左氏.襄十三年傳〉正義。
案〈周禮.大司馬〉疏引「鈴」作「鉦」,上「鼓」字作「鼙」,「將」作「主」。
〕 〈謀帥〉篇曰:「大前驅,啟乘車。
大晨,倅車屬焉。
」〔〈左.襄廿三年傳〉正義。
案〈論語.雍也〉疏引同,「大」作「夫」,「晨」作「震」。
〕 天子之園方百裡,公侯十裡,伯七裡,子、男五裡,皆取一也。
〔〈左氏.成十八年傳〉正義〕 周制畿內,用夏之貢法,稅去無公田。
〔〈周禮.考工.匠人〉正義〕 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
〔〈周禮.大司馬〉注。
案〈詩.擊鼓其堂〉正義引首句。
〕 或起甲兵以征不義,廢貢職則討,不朝會則誅,亂嫡庶則縶,變禮刑則放。
〔〈晉書.刑法志〉〕 將軍死綏。
(注: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