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略

關燈
夫主將之法,務在於攬英雄之心。

    (攬,結也。

    )賞祿有功,通志於眾。

    (凡為人主,患在驕志,盈不通下,故誡也。

    )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

    治國安家,得人者也;(人,謂賢人也。

    伊尹赴而湯隆,寗戚到而齊興。

    )亡國破家,失人者也。

    (微子去而殷滅,伍員奔而楚亡。

    )是以,明君賢臣,屈己而申人。

    夫用兵之要,在於崇禮而重祿。

    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其死。

    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并而敵國削矣!用人之道,尊之以爵,贍之以財,則士自來;(《易》曰:何以聚人?曰:財。

    )接之以禮,厲之以辭,(崇接士之禮,厲士以見危授命之辭。

    )則士死之。

    夫將師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

    (養士如此,乃可加兵於敵也。

    ) 昔者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飮之。

    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緻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

    軍井未達,將不言渴;(達,徹也。

    )軍幕未辨,將不言倦;冬不服裘,夏不操扇,(與眾同也。

    )是謂禮將。

    (是謂達禮之將。

    )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將與士同禍福、共安危,眾如一體而不可離也。

    )可用而不可疲,(不疲者以主恩養素積、策謀和同也。

    )故曰:畜恩不倦,以一取萬。

    (夫恩以接下,則士歸之。

    養一人可以緻萬人,燕養郭隗以緻樂毅是也。

    )良將之統軍也,恕巳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推此之樂,惠而施恩於人,皆忠恕之道。

    將士用力,故日益新。

    )戰如風發,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

    以身先人,故兵為天下雄。

    賞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振。

    (所得賢則敵國畏威而振怖也)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可驕。

    將者,國之命。

    將能制勝,國家安定。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

    將專已則下歸咎,將自臧則下少功。

    (臧,善也。

    )將受讒則下有離心,將貪財則姦不禁。

    (上貪則下盜也)將內顧則士卒慕,(內顧,思妻妾也。

    )將有一則眾不服。

    (自拒諫以下,將犯此一條,則眾不服,以其違主道。

    )有二則軍無式,(式,法也。

    )有三則軍乖背,有四則禍及國。

    (眾乖散則國亡,故曰禍及國也。

    )軍無財則士不來,軍無賞則士不往;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故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

    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所求者至。

    (求賢材士至,求戰則緻死,故曰所求者至。

    )故禮而後悔者,則士不止;賞而後悔者,則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爭死矣。

     姦雄相稱,鄣蔽主明;毀譽並興,壅塞主聽;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故主察異言,乃覩其萌;主聘儒賢,姦雄乃遁;主任舊齒,萬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實。

    (故傅說陟而殷道興,四皓至而漢祚長,得治之實也。

    )《軍勢》曰:出軍行師,將不得專進退,由內禦之,則功難成。

    (凡師出專制,不稟命於內;稟命則無威,無威則士不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