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略譯文

關燈
要實施仁政,對刁民要嚴加懲治,這樣,政令就會暢通無阻,人無怨言了。

    用民衆所怨恨的政令去治理懷有怨氣的民衆,叫做違背天道;用民衆所仇恨的政令去治理懷有仇恨的民衆,災禍将無法挽救。

    治理民衆要依靠貧富均平,貧富均平要依靠政治清明。

    這樣,民衆便會各得其所,天下也就安甯了。

    犯上的人反而更加高貴,貪鄙的人反而更加富有,雖然有聖明的君王,也無法把國家治理好。

    犯上的受到懲處,貪鄙的受到拘禁,這樣教化才能得到推行,各種邪惡也就自然銷匿。

     品德高尚的人,是無法用爵祿收買的;講究節操的人,是無法用威刑屈服的。

    所以聖明的君主征求賢人,必須根據他們的志趣來羅緻。

    羅緻品德高尚的人,要講究禮節;羅緻崇尚節操的人,要依靠道義。

    這樣,賢士便可以聘到,君主的英名也可以保全了。

    聖人君子能夠明察興衰的根源,通曉成敗的端倪,洞悉治亂的關鍵,懂得去就的時節。

    雖然窮困,也不會貪圖将亡之國的高位:雖然貧苦,也不會苟取衰亂之邦的厚祿。

    隐姓埋名、胸懷經邦治國之道的人,時機到來後一旦行動,便可以位極人臣。

    君主的志向一旦與自己相投,便可以建立絕世的功勳,所以,他的道術高明,美名流芳千古。

     聖明的君主進行戰争,并不是出于喜好,而是用來誅滅殘暴,讨伐叛亂。

    用正義讨伐不義,就像決開江河之水去淹滅小小的火炬一樣,就好像在無底的深淵旁邊去推下一個搖搖欲墜的人一樣,其勝利是必然的。

    聖明的君主之所以安靜從容而不急于進兵,是不願造成過多的人員和物質損耗。

    戰争是不吉祥的東西,天道是厭惡戰争的。

    隻有在迫不得已時進行戰争,才是順乎天道的。

    人和天道的關系,就像魚與水一樣。

    魚得到水便可以生存,失去水肯定要死亡。

    所以,君子們常常是心存敬畏,一刻也不敢背離天道。

     專權跋扈的大臣執政,國君的威望就會受到傷害。

    生殺大權操于其手,國君的權勢也就衰竭了。

    專權跋扈之臣俯首從命,國家才能長久。

    生殺之權操于國君,國家才能安定。

    百姓窮困,國家就沒有儲備。

    百姓富足,國家才會安樂。

    重用賢臣,奸臣就會被排斥在外了。

    重用奸臣,賢臣就會被置于死地了。

    親疏不當,禍亂就會延傳到後世了。

    大臣自比君主,衆奸就會乘機聚集。

    人臣享有君主那樣的尊貴,君臣名分就會昏昧不明。

    君主淪為臣子那樣的地位,上下秩序就會颠倒混亂。

    傷害賢人的,禍患會殃及子孫三代。

    埋沒賢人的,自身就會遭到報應。

    妒忌賢人的,名譽就不會保全。

    舉薦賢人的,子孫後代都會受惠于他的善行。

    所以君子總是熱心于推薦賢人,因而美名顯揚。

    對一個人有好處,對一百個人有害處,民衆就會離開城邑。

    對一個人有好處,對一萬個人有害處,全國就會人心離散。

    除掉一個人而有利于一百個人,人們就會感慕他的恩澤。

    除掉一個人而有利于一萬個人,政治就不會發生混亂了。

     注釋 ①昆蟲:蟲類的統稱,這裡可理解為世間萬物。

     ②六合:天地四方曰六合。

     ③造作過剩:造作,指建造宮室園囿之類。

    過剩:超過标準。

     ④爝火:火把。

     ⑤豪傑:漢代使用這個詞有時帶有貶義。

     ⑥疑:通“拟”,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