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略譯文
關燈
小
中
大
說疲勞;飯菜沒有燒好,将帥不說饑餓。
冬日不獨自穿皮衣,夏日不獨自用扇子,下雨不獨自打雨傘,這就是所說的“将禮”。
能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軍隊便會萬衆一心,不可分離,南征北戰,不覺疲勞。
這是由于将帥平日裡積蓄恩惠、上下一心的緣故。
所以說:不斷地施恩惠于士卒,便可以赢得千萬人的擁護。
将帥的威嚴源于号令,作戰的勝利在于軍政,士卒的敢戰根于聽命。
因此,将帥要令出必行,賞罰必信,像天地時令那樣不可更易,這樣,将帥才能統禦士卒。
士卒服從命令,才可以出境作戰。
統帥軍隊、把握态勢的是将領,奪取勝利、打敗敵人的是士卒。
所以,治軍無方的将領不能讓他統率三軍,離心離德的士卒不能用以攻伐敵國。
這樣的軍隊,攻打城池難以拔取,圖謀市鎮難以占領,兩件事都做不到,反而會使軍力疲憊不堪。
軍力疲憊不堪,就會使将領更加孤立,士卒更加抗命。
這樣的軍隊,用來守衛則陣地必不穩固,用來作戰則士卒必然潰逃。
這就叫做師老兵疲。
師老兵疲,将領就沒有威信。
将領沒有威信,士卒就不怕刑罰。
士卒不怕刑罰,軍隊就必然混亂。
軍隊混亂,士卒就必然逃亡。
士卒逃亡,敵人就必然乘機進攻。
敵人進攻,軍隊就必然大敗。
《軍谶》說:良将統率軍隊,以恕己之道治理部下。
廣施恩惠,軍隊的戰鬥力就會日新月異,交戰時就像狂風一樣迅疾。
進攻時就像河決一樣猛烈。
敵人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這樣的軍隊攻上來,卻根本無力抵擋。
敵人隻能俯首向我投降,卻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将領能身先士卒,他的軍隊便可以稱雄天下了。
《軍谶》說:治軍應當以獎賞為表,以懲罰為裡。
賞罰分明,将領的威信才能樹立起來。
選官用人得當,士卒們才會心悅誠服。
重用德才兼備的人,敵國就會懼怕。
《軍谶》說:賢士歸附的國家,一定會所向無敵。
所以,對待賢士要謙恭而不可簡慢,對待将帥要令其心情愉快而不可使之有隐憂,對于謀略要深思熟慮而不可猶豫不決。
待賢簡慢,下屬就不會悅服。
将有隐憂,君主與将領之間便互不信任。
謀略猶豫,敵國就會乘機得勢。
這樣去打仗,必然招緻禍亂。
将帥是國家命運的掌握者。
将帥能率軍戰勝敵人,國家才會安定。
《軍谶》上說:将帥應能清廉,能沉靜,能公平,能嚴肅,能接受勸谏,能明斷是非,能容納人才,能博采衆議,能知各國風俗,能通山川形勢,能明險關要隘,能把握三軍的形勢。
所以說,舉凡賢臣的睿智,君主的遠慮,民衆的議論,官員的意見,以及天下興衰的往事,都是将帥所應當了解的。
将帥能思賢如渴,有謀略的人就會聚集在他周圍。
将帥不聽下屬的意見,傑出的人才就會散去。
不采納謀士的良策,謀士就會叛離。
善惡不分,功臣就會灰心。
一意孤行,下屬就會歸咎于上。
自我炫耀,下屬就不願多建戰功。
聽信讒言,軍隊就會離心離德。
貪圖錢财,壞的東西就無法禁止。
貪戀女色,士卒就會淫亂無度。
将帥如有上面的一條,士卒就不會心說誠服。
有了兩條,軍隊就沒了法紀。
有了三條,全軍就會潰敗。
有了四條,就會給國家帶來災禍了。
《軍谶》上說:将帥的謀劃要秘密,士卒的意志要統一,攻擊的行動要迅速。
将帥謀劃秘密,奸細便無機可乘。
士卒意志統一,軍心便團結不離。
攻擊行動迅速,敵軍便不及防備。
做到了這三條,軍隊的行動計劃便不會失敗了。
将帥謀劃洩露,軍隊的有利态勢便失去了。
奸細窺得内情,軍隊的禍患便無法制止了。
不義的财物進入軍營,各種壞事便一齊發生了。
将帥有了這三條,軍隊一定會潰敗。
将帥謀淺慮短,謀士就會離去。
将帥怯懦無勇,官兵就會惶恐。
将帥輕舉妄動,軍心便不穩定。
将帥遷怒于人,上下就會畏懼。
《軍谶》上說:謀深慮遠,堅定勇敢,是将帥高貴的品德。
适時而動,當怒而怒,是将帥用兵的藝術。
這四項,都是将帥要經常提醒自己的。
《軍谶》上說:軍中沒有資财,士就不來歸附。
軍中沒有獎賞,士就不勇往直前。
《軍谶》說:在香美的魚餌的引誘下,必定有上鈎之魚。
在厚重的賞賜引誘之下,必定有敢死之士。
所以,使士衷心歸附的是禮,使士樂于效死的是賞。
以禮來招徕重視禮節者,以賞來吸引追求賞賜者,那麼所需要的人才也就來到了。
所以先以禮相待,後來又反悔的,士就不會留在營中。
先以賞示人,後來又反悔的,士就不會為之效命。
隻有禮、賞始終如一,士才會争着為其赴死。
《軍谶》上說:要進行戰争,務必事先厚施恩惠。
要進攻别國,務必事先與民休息。
能以少勝多,是厚施恩惠的結果。
能以弱勝強,是得到民衆擁護與支持的結果。
所以優秀的将帥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士卒。
這樣就能全軍上下萬衆一心,在戰争中百戰百勝了。
《軍谶》上說:用兵的關鍵,在于首先查明敵情。
了解其庫存的實虛,
冬日不獨自穿皮衣,夏日不獨自用扇子,下雨不獨自打雨傘,這就是所說的“将禮”。
能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軍隊便會萬衆一心,不可分離,南征北戰,不覺疲勞。
這是由于将帥平日裡積蓄恩惠、上下一心的緣故。
所以說:不斷地施恩惠于士卒,便可以赢得千萬人的擁護。
将帥的威嚴源于号令,作戰的勝利在于軍政,士卒的敢戰根于聽命。
因此,将帥要令出必行,賞罰必信,像天地時令那樣不可更易,這樣,将帥才能統禦士卒。
士卒服從命令,才可以出境作戰。
統帥軍隊、把握态勢的是将領,奪取勝利、打敗敵人的是士卒。
所以,治軍無方的将領不能讓他統率三軍,離心離德的士卒不能用以攻伐敵國。
這樣的軍隊,攻打城池難以拔取,圖謀市鎮難以占領,兩件事都做不到,反而會使軍力疲憊不堪。
軍力疲憊不堪,就會使将領更加孤立,士卒更加抗命。
這樣的軍隊,用來守衛則陣地必不穩固,用來作戰則士卒必然潰逃。
這就叫做師老兵疲。
師老兵疲,将領就沒有威信。
将領沒有威信,士卒就不怕刑罰。
士卒不怕刑罰,軍隊就必然混亂。
軍隊混亂,士卒就必然逃亡。
士卒逃亡,敵人就必然乘機進攻。
敵人進攻,軍隊就必然大敗。
《軍谶》說:良将統率軍隊,以恕己之道治理部下。
廣施恩惠,軍隊的戰鬥力就會日新月異,交戰時就像狂風一樣迅疾。
進攻時就像河決一樣猛烈。
敵人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這樣的軍隊攻上來,卻根本無力抵擋。
敵人隻能俯首向我投降,卻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将領能身先士卒,他的軍隊便可以稱雄天下了。
《軍谶》說:治軍應當以獎賞為表,以懲罰為裡。
賞罰分明,将領的威信才能樹立起來。
選官用人得當,士卒們才會心悅誠服。
重用德才兼備的人,敵國就會懼怕。
《軍谶》說:賢士歸附的國家,一定會所向無敵。
所以,對待賢士要謙恭而不可簡慢,對待将帥要令其心情愉快而不可使之有隐憂,對于謀略要深思熟慮而不可猶豫不決。
待賢簡慢,下屬就不會悅服。
将有隐憂,君主與将領之間便互不信任。
謀略猶豫,敵國就會乘機得勢。
這樣去打仗,必然招緻禍亂。
将帥是國家命運的掌握者。
将帥能率軍戰勝敵人,國家才會安定。
《軍谶》上說:将帥應能清廉,能沉靜,能公平,能嚴肅,能接受勸谏,能明斷是非,能容納人才,能博采衆議,能知各國風俗,能通山川形勢,能明險關要隘,能把握三軍的形勢。
所以說,舉凡賢臣的睿智,君主的遠慮,民衆的議論,官員的意見,以及天下興衰的往事,都是将帥所應當了解的。
将帥能思賢如渴,有謀略的人就會聚集在他周圍。
将帥不聽下屬的意見,傑出的人才就會散去。
不采納謀士的良策,謀士就會叛離。
善惡不分,功臣就會灰心。
一意孤行,下屬就會歸咎于上。
自我炫耀,下屬就不願多建戰功。
聽信讒言,軍隊就會離心離德。
貪圖錢财,壞的東西就無法禁止。
貪戀女色,士卒就會淫亂無度。
将帥如有上面的一條,士卒就不會心說誠服。
有了兩條,軍隊就沒了法紀。
有了三條,全軍就會潰敗。
有了四條,就會給國家帶來災禍了。
《軍谶》上說:将帥的謀劃要秘密,士卒的意志要統一,攻擊的行動要迅速。
将帥謀劃秘密,奸細便無機可乘。
士卒意志統一,軍心便團結不離。
攻擊行動迅速,敵軍便不及防備。
做到了這三條,軍隊的行動計劃便不會失敗了。
将帥謀劃洩露,軍隊的有利态勢便失去了。
奸細窺得内情,軍隊的禍患便無法制止了。
不義的财物進入軍營,各種壞事便一齊發生了。
将帥有了這三條,軍隊一定會潰敗。
将帥謀淺慮短,謀士就會離去。
将帥怯懦無勇,官兵就會惶恐。
将帥輕舉妄動,軍心便不穩定。
将帥遷怒于人,上下就會畏懼。
《軍谶》上說:謀深慮遠,堅定勇敢,是将帥高貴的品德。
适時而動,當怒而怒,是将帥用兵的藝術。
這四項,都是将帥要經常提醒自己的。
《軍谶》上說:軍中沒有資财,士就不來歸附。
軍中沒有獎賞,士就不勇往直前。
《軍谶》說:在香美的魚餌的引誘下,必定有上鈎之魚。
在厚重的賞賜引誘之下,必定有敢死之士。
所以,使士衷心歸附的是禮,使士樂于效死的是賞。
以禮來招徕重視禮節者,以賞來吸引追求賞賜者,那麼所需要的人才也就來到了。
所以先以禮相待,後來又反悔的,士就不會留在營中。
先以賞示人,後來又反悔的,士就不會為之效命。
隻有禮、賞始終如一,士才會争着為其赴死。
《軍谶》上說:要進行戰争,務必事先厚施恩惠。
要進攻别國,務必事先與民休息。
能以少勝多,是厚施恩惠的結果。
能以弱勝強,是得到民衆擁護與支持的結果。
所以優秀的将帥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士卒。
這樣就能全軍上下萬衆一心,在戰争中百戰百勝了。
《軍谶》上說:用兵的關鍵,在于首先查明敵情。
了解其庫存的實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