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雜志二

關燈
尚為館職。

    良久,乘輿自宮中出,燈燭亦不過數十而已。

    宴具甚盛。

    卷簾,令不拜,升殿就坐。

    禦座設于席東,設文忠之坐于席西,如常人賓主之位。

    堯叟等皆惶恐不敢就位,上宣喻不已,堯叟懇陳“自古未有君臣齊列之禮”,至于再三。

    上作色曰:“本為天下太平,朝廷無事,思與卿等共樂之。

    若如此,何如就外朝開宴?今日隻是宮中供辦,未嘗命有司,亦不召中書輔臣。

    以卿等機密及文館職任侍臣無嫌,且欲促坐語笑,不須多辭。

    ”堯叟等皆趨下稱謝,上急止之曰:“此等禮數,且皆置之。

    ”堯叟悚慄危坐,上語笑極歡。

    灑五六行,膳具中各出兩绛囊,置群臣之前,皆大珠也。

    上曰:“時和歳豐,中外康富,恨不得與卿等日夕相會。

    太平難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費。

    ”群臣欲起謝,上雲:“且坐,更有。

    ”如是灑三行,皆有所賜,悉良金重寶。

    灑罷,已四鼓,時人謂之“天子請客”。

    文惠之子述古得于文忠,頗能道其詳,此略記其一二耳。

     關中無螃蟹。

    元豐中,餘在陝西,聞秦州人家收得一乾蟹。

    土人怖其形狀,以為怪物。

    每人家有病虐者,則借去挂門戶上,往往遂差。

    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丞相陳秀公治第于潤州,極為闳壯,池館綿亘數百步。

    宅成,公已疾甚,唯肩輿一登西樓而已。

    人謂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賣不得。

     福建劇賊廖恩,聚徒千餘人,剽掠市邑,殺害将吏,江浙為之搔然。

    後經赦宥,乃率其徒首降,朝廷補恩右班殿直,赴三班院候差遣。

    時坐恩黜免者數十人。

    一時在铨班叙錄其腳色,皆理私罪或公罪,獨恩腳色稱:“出身以來,并無公私過犯。

    ”曹翰圍江州三年,城将陷,太宗嘉其盡節于所事,遣使喻翰:“城下日,拒命之人盡赦之。

    ”使人至獨木渡,大風數日,不可濟。

    及風定而濟,則翰已屠江州無遺類,适一日矣。

    唐吏部尚書張嘉福奉使河北,逆韋之亂,有敕處斬,尋遣使人赦之。

    使人馬上昏睡,遲行一驿,比至,已斬訖。

    與此相類,得非有命欤? 慶曆中,河北大水,仁宗憂形于色。

    有走馬承受公事使臣到阙,即時召對,問:“河北水災何如?”使臣對曰:“懷山襄陵。

    ”又問:“百姓如何?”對曰:“如喪考妣。

    ”上默然。

    既退,即诏?門:“今後武臣上殿奏事,并須直說,不得過為文飾。

    ”至今?門有此條,遇有合奏事人,即預先告示。

     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

    其初遍履山川,旋以面糊木屑寫其形勢于木屑上。

    未幾寒凍,木悄不可為,又熔蠟為之。

    皆欲其輕,易赍故也。

    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

    上召輔臣同觀。

    乃诏邊州皆為木圖,藏于内府。

     蜀中劇賊李順,陷劍南、兩川,關右震動。

    朝廷以為憂。

    後王師破賊,枭李順,收復兩川,書功行賞,子無間言。

    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順尚在廣州,巡檢使臣陳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順也,年已七十餘。

    推驗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實。

    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賞已行,不欲暴其事。

    但斬順,賞文琏二官,仍閣門祗候。

    文琏,泉州人,康定中老歸泉州,餘尚識之。

    文琏家有《李順案款》,本末甚詳。

    順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始王小博反于蜀中,不能撫其徒衆,乃推順為主。

    順初起,悉召鄉裡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據其生齒足用之外,一切調發,大赈貧乏;錄用材能,存撫良善;号令嚴明,所至一無所犯。

    時兩蜀大饑,旬日之間,歸之者數萬人,所向州縣,開門延納,傳檄所至,無復完壘。

    及敗,人尚懷之。

    故順得脫去三十餘年,乃始就戮。

     交趾乃漢、唐交州故地。

    五代離亂,吳文昌始據安南,稍侵交、廣之地。

    其後文昌為丁琏所殺,復有其地。

    國朝開寶六年,琏初歸附,授靜海軍節度使;八年,封交趾郡王。

    景德元年,土人黎桓殺琏自立;三年,桓死,安南大亂,久無酋長。

    其後國人共立閩人李公蘊為主。

    天聖七年,公蘊死,子德政立。

    嘉祐六年,德政死,子日尊立。

    自公蘊據安南,始為邊患,屢将兵入寇。

    至日尊,乃僭稱“法天應運崇仁至道慶成龍祥英武睿文尊德聖神皇帝”,尊公蘊為“太祖神武皇帝”,國号大越。

    熙甯元年,僞改元寶象;次年又改神武。

    日尊死,子乾德立,以宦人李尚吉與其母黎氏号燕鸾太妃同主國事。

    熙甯八年,舉兵隐邕、欽、廉三州。

    九年,遣宣徽使郭促通、天章閣待制趙公才讨之,拔廣源州,擒酋領劉紀,焚甲峒,破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