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雜志二
關燈
小
中
大
有圭璋龍虎之别,皆椟,将之英蕩是也。
漢人所持節,乃古之旄也。
餘在漢東,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紅,酣酣如醉肌,溫潤明潔,或雲即玫瑰也。
古人有以為币者,《春官》“以白琥禮西方”是也。
有以為貨者,《左傳》“加以玉琥二”是也。
有以為瑞節者,“山國用虎節”是也。
國朝汴渠,發京畿輔郡三十餘縣夫,歳一浚。
祥符中,閣門祗侯使臣謝德權領治京畿溝洫,權借浚汴夫。
自爾後三歳一浚,始令京畿民官皆兼溝洫河道,以為常職。
久之,治溝洫之工漸弛,邑官徒帶空名,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歳歳堙澱。
異時京師溝渠之水皆入沐,舊尚書省都堂壁記雲,“疏治八渠,南入汴水”是也。
自汴流堙定,亦城東水門下至雍丘、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餘。
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
熙甯中,議改疏洛水入汴。
餘嘗因出使,按行汴渠,自京師上善門量至泗州淮口,凡八百四十裡一百三十步。
地勢,京師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
于京城東數裡白渠中穿井,至三丈方見舊底。
驗量地勢,用水平、望尺、斡尺量之,不能無小差。
汴渠堤外,皆是出土故溝,水令相通,時為一堰節其水;候水平,其上漸淺涸,則又為一堰,相齒如階陛。
乃量堰之上下水面,相高下之數會之,乃得地勢高下之實。
唐風俗,人在遠或閨門間,則使人傳拜以為敬。
本朝兩浙仍有此俗。
客至,欲緻敬于閨闼,則立使人而拜之;使人入見所禮,乃再拜緻命。
若有中外,則答拜;使人出,復拜客,客與之為禮如賓主。
慶曆中,王君贶使契丹。
宴君贶于混融江,觀釣魚。
臨歸,戎主置君酒謂贶曰:“南北修好風歳久,恨不得親見南朝皇帝兄。
托卿為傳一杯酒到南朝。
”乃自起酌酒,容甚恭,親授君贶舉杯;又自鼓琵琶,上南朝皇帝千萬歳壽。
先是,戎主之弟宗元為燕王,有全燕之衆,久畜異謀。
戎主恐其陰附朝廷,故特效恭順。
宗元後卒以稱亂誅。
潘阆字逍遙。
鹹平間有詩名。
與錢易、許洞為友,狂放不羁。
嘗為詩曰:“散拽禅師來蹴踘,亂拖遊女上秋千。
”此其自序之實也。
後坐戶多遜黨亡命,捕迹甚急,阆乃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
許洞密贈之詩曰:“潘逍遙,平生才氣如天高。
仰天大笑無所懼,天公嗔爾口呶呶。
罰教臨老投補衲,歸中條。
我願中條山神鎮長在,驅雷叱電依前趕出這老怪。
”後會赦,以四門助教召之,阆乃自歸,送信州安置。
仍不懲艾,復為《掃市舞》詞曰:“出砒霜,價錢可。
赢得撥灰兼弄火。
暢殺我。
”以此為士人不齒,放棄終身。
江湖間唯畏大風度。
冬月風作有漸,船行可以為備;唯盛夏風起于顧盻間,往往罹難。
曾聞江國賈人有一術,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風景,須作于午後。
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行;至于巳時即止。
如此,無復與暴風遇矣。
國子博士李元規雲:“平生遊江湖,未嘗遇風,用此術。
” 餘使虜,至古契丹界,大薊茇如車蓋。
中國無此大者。
其地名薊,恐其因此也,如楊州宜楊、荊州宜荊之類。
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别名也。
刁約使契丹,戲為四句詩曰:“抻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
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狸。
”皆紀實也。
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
加跋支,如執衣防閣。
匹裂,小木罂,以色绫木為之,如黃漆。
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肉,狄人為珍膳,味如?子而脆。
世傳江西人好訟,有一書名《鄧思賢》,皆訟牒法也。
其始則教以侮文;侮文不可得,則欺誣以取之;欺誣不可得,則求其罪劫之。
蓋思賢,人名也,人傳其術,遂以之名書。
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
蔡君谟嘗書小吳箋雲:“李及知杭州,市《白集》一部,乃為終身之恨,此君殊清節,可為世戒。
張乖崖鎮蜀,當遨遊時,士女環左右,終三年未嘗回顧。
此君殊重厚,可以為薄夫之檢押。
”此帖今在張乖崖之孫堯夫家。
餘以謂買書而為終身之恨,近于過激。
苟其性如此,亦可尚也。
陳文忠為樞密,一日,日欲沒時,忽有中人宣召。
既入右掖,已昏黑,遂引入禁中。
屈曲行甚久,時見有簾帏、燈燭,皆莫知何處。
已而到一小殿,殿前有兩花檻,已有數人先至,皆立廷中。
殿上垂簾,蠟燭十餘炬而已。
相繼而至者凡七人,中使乃奏班齊。
唯記文忠、丁謂、杜鎬三人,其四人忘之。
杜鎬時
漢人所持節,乃古之旄也。
餘在漢東,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紅,酣酣如醉肌,溫潤明潔,或雲即玫瑰也。
古人有以為币者,《春官》“以白琥禮西方”是也。
有以為貨者,《左傳》“加以玉琥二”是也。
有以為瑞節者,“山國用虎節”是也。
國朝汴渠,發京畿輔郡三十餘縣夫,歳一浚。
祥符中,閣門祗侯使臣謝德權領治京畿溝洫,權借浚汴夫。
自爾後三歳一浚,始令京畿民官皆兼溝洫河道,以為常職。
久之,治溝洫之工漸弛,邑官徒帶空名,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歳歳堙澱。
異時京師溝渠之水皆入沐,舊尚書省都堂壁記雲,“疏治八渠,南入汴水”是也。
自汴流堙定,亦城東水門下至雍丘、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餘。
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
熙甯中,議改疏洛水入汴。
餘嘗因出使,按行汴渠,自京師上善門量至泗州淮口,凡八百四十裡一百三十步。
地勢,京師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
于京城東數裡白渠中穿井,至三丈方見舊底。
驗量地勢,用水平、望尺、斡尺量之,不能無小差。
汴渠堤外,皆是出土故溝,水令相通,時為一堰節其水;候水平,其上漸淺涸,則又為一堰,相齒如階陛。
乃量堰之上下水面,相高下之數會之,乃得地勢高下之實。
唐風俗,人在遠或閨門間,則使人傳拜以為敬。
本朝兩浙仍有此俗。
客至,欲緻敬于閨闼,則立使人而拜之;使人入見所禮,乃再拜緻命。
若有中外,則答拜;使人出,復拜客,客與之為禮如賓主。
慶曆中,王君贶使契丹。
宴君贶于混融江,觀釣魚。
臨歸,戎主置君酒謂贶曰:“南北修好風歳久,恨不得親見南朝皇帝兄。
托卿為傳一杯酒到南朝。
”乃自起酌酒,容甚恭,親授君贶舉杯;又自鼓琵琶,上南朝皇帝千萬歳壽。
先是,戎主之弟宗元為燕王,有全燕之衆,久畜異謀。
戎主恐其陰附朝廷,故特效恭順。
宗元後卒以稱亂誅。
潘阆字逍遙。
鹹平間有詩名。
與錢易、許洞為友,狂放不羁。
嘗為詩曰:“散拽禅師來蹴踘,亂拖遊女上秋千。
”此其自序之實也。
後坐戶多遜黨亡命,捕迹甚急,阆乃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
許洞密贈之詩曰:“潘逍遙,平生才氣如天高。
仰天大笑無所懼,天公嗔爾口呶呶。
罰教臨老投補衲,歸中條。
我願中條山神鎮長在,驅雷叱電依前趕出這老怪。
”後會赦,以四門助教召之,阆乃自歸,送信州安置。
仍不懲艾,復為《掃市舞》詞曰:“出砒霜,價錢可。
赢得撥灰兼弄火。
暢殺我。
”以此為士人不齒,放棄終身。
江湖間唯畏大風度。
冬月風作有漸,船行可以為備;唯盛夏風起于顧盻間,往往罹難。
曾聞江國賈人有一術,可免此患。
大凡夏月風景,須作于午後。
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行;至于巳時即止。
如此,無復與暴風遇矣。
國子博士李元規雲:“平生遊江湖,未嘗遇風,用此術。
” 餘使虜,至古契丹界,大薊茇如車蓋。
中國無此大者。
其地名薊,恐其因此也,如楊州宜楊、荊州宜荊之類。
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别名也。
刁約使契丹,戲為四句詩曰:“抻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
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狸。
”皆紀實也。
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
加跋支,如執衣防閣。
匹裂,小木罂,以色绫木為之,如黃漆。
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肉,狄人為珍膳,味如?子而脆。
世傳江西人好訟,有一書名《鄧思賢》,皆訟牒法也。
其始則教以侮文;侮文不可得,則欺誣以取之;欺誣不可得,則求其罪劫之。
蓋思賢,人名也,人傳其術,遂以之名書。
村校中往往以授生徒。
蔡君谟嘗書小吳箋雲:“李及知杭州,市《白集》一部,乃為終身之恨,此君殊清節,可為世戒。
張乖崖鎮蜀,當遨遊時,士女環左右,終三年未嘗回顧。
此君殊重厚,可以為薄夫之檢押。
”此帖今在張乖崖之孫堯夫家。
餘以謂買書而為終身之恨,近于過激。
苟其性如此,亦可尚也。
陳文忠為樞密,一日,日欲沒時,忽有中人宣召。
既入右掖,已昏黑,遂引入禁中。
屈曲行甚久,時見有簾帏、燈燭,皆莫知何處。
已而到一小殿,殿前有兩花檻,已有數人先至,皆立廷中。
殿上垂簾,蠟燭十餘炬而已。
相繼而至者凡七人,中使乃奏班齊。
唯記文忠、丁謂、杜鎬三人,其四人忘之。
杜鎬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