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異事異疾附
關燈
小
中
大
。
以刃切之,柔甚于鉛;雖大塊,亦可刀切,其中皆虛軟。
以石磨之,則霏霏成屑。
小說謂麟趾褭?,乃婁敬所為藥金,方家謂之“婁金”,和藥最良。
《漢書注》亦雲:“異于他金。
”餘在漢東一歳凡數家得之。
有一窖數十餅者,餘亦買得一餅。
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
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
餘少時見小兒輩等閑則召之,以為嬉笑。
親戚間曾有召之而不肯去者,兩見有此,自後遂不敢召。
景祐中,太常博士王綸家因迎紫姑,有神降其閨女,自稱上帝後宮諸女,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于世。
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然皆非世間篆隸。
其名有藻牋篆、茁金篆十餘名。
綸與先君有舊,餘與其子弟遊,親見其筆迹。
其家亦時見其形,但自腰以上見之,乃好女子;其下常為雲氣所擁。
善鼓筝,音調凄婉,聽者忘倦。
嘗謂其女曰:“能乘雲與我遊乎?”女子許之。
乃自其庭中湧白雲如蒸,女子踐之,雲不能載。
神曰:“汝履下有穢土,可去履而登。
”女子乃韈而登,如履缯絮,冉冉至屋復下。
曰:“汝未可往,更期異日。
”後女子嫁,其神乃不至,其家了無禍福。
為之記傳者甚詳。
此餘目見者,粗志于此。
近歳迎紫姑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
餘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谪仙。
醫蔔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
然其靈異顯著,無如王綸家者。
世有奇疾者。
呂缙叔以知制诰知颍州。
忽得疾,但縮小,臨終公如小兒。
古人不曾有此疾,終無人識。
有松滋令姜愚,無他疾,忽不識字。
數年方稍稍復舊。
又有一人家妾,視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類,視之皆如鈎,醫僧奉真親見之。
江南逆旅中一老婦,啖物不知飽。
徐德占過逆旅,老婦愬以饑,其子恥之,對德占以蒸餅啖之,盡一竹篑,約百餅,猶稱饑不已;日飯一石米,随即痢之,饑復如故。
京兆醴泉主簿蔡繩,餘友人也,亦得饑疾,每饑立須啖物,稍遲則頓仆悶絕。
懷中常置餅餌,雖對貴官,遇饑亦便龁啖。
繩有美行,博學有文,為時聞人,終以此不幸。
無人識其疾,每為之哀傷。
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
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處,居民行人常常見之。
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
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
如橫一金線。
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
十餘裡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于波中,杳杳如日。
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
崔伯易嘗為《明珠賦》。
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
近歳不復出,不知所往。
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
登州巨嵎山,下臨大海。
其山有時震動,山之大石皆頹入海中。
如此已五十餘年,土人皆以為常,莫知何謂。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雞卵,微绀色,瑩徹如水。
手持之映空而觀,則末底一點凝翠,其上色漸淺;若回轉,則翠處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謂之“滴翠珠”。
佛書:“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雖深皆可見,如人仰望虛空月形。
”疑此近之。
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曆曆可見,謂之“海市”。
或日“蛟蜃之氣所為”,疑不然也。
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過高唐縣,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此不具紀。
問本處父老,雲:“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曆曆見人物。
”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
近歳延州永甯關大河岸崩,入地數十尺,土下得竹筍一林,凡數百莖,根榦相連,悉化為石。
适有中人過,亦取數莖去,雲欲進呈。
延郡素無竹,此入在數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
無乃曠古以前,地卑氣濕而宜竹耶?婺州金華山有松石,又如核桃、蘆根、蛇蟹之類,皆有成石者;然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
此深地中所無,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可異耳。
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蜿如龍蛇。
大畏之,不敢角,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
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
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随州醫蔡士甯常寶一息石,雲:“數十年前得于一道人。
”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極光瑩,如映人;搜和藥劑;有纏紐之紋;重如金錫。
其上有兩三竅,以細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
病心狂熱者,服麻子許即定。
其斤兩歳息。
士甯不能名,忽以歸餘。
或雲“昔人所練丹藥也。
”形色既異,又能滋息,必非凡物,當求識者辨之。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遙,殺人亡命。
逾年,至秭歸,因出市,見鬻柱杖
以刃切之,柔甚于鉛;雖大塊,亦可刀切,其中皆虛軟。
以石磨之,則霏霏成屑。
小說謂麟趾褭?,乃婁敬所為藥金,方家謂之“婁金”,和藥最良。
《漢書注》亦雲:“異于他金。
”餘在漢東一歳凡數家得之。
有一窖數十餅者,餘亦買得一餅。
舊俗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
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
餘少時見小兒輩等閑則召之,以為嬉笑。
親戚間曾有召之而不肯去者,兩見有此,自後遂不敢召。
景祐中,太常博士王綸家因迎紫姑,有神降其閨女,自稱上帝後宮諸女,能文章,頗清麗,今謂之《女仙集》,行于世。
其書有數體,甚有筆力,然皆非世間篆隸。
其名有藻牋篆、茁金篆十餘名。
綸與先君有舊,餘與其子弟遊,親見其筆迹。
其家亦時見其形,但自腰以上見之,乃好女子;其下常為雲氣所擁。
善鼓筝,音調凄婉,聽者忘倦。
嘗謂其女曰:“能乘雲與我遊乎?”女子許之。
乃自其庭中湧白雲如蒸,女子踐之,雲不能載。
神曰:“汝履下有穢土,可去履而登。
”女子乃韈而登,如履缯絮,冉冉至屋復下。
曰:“汝未可往,更期異日。
”後女子嫁,其神乃不至,其家了無禍福。
為之記傳者甚詳。
此餘目見者,粗志于此。
近歳迎紫姑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
餘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谪仙。
醫蔔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
然其靈異顯著,無如王綸家者。
世有奇疾者。
呂缙叔以知制诰知颍州。
忽得疾,但縮小,臨終公如小兒。
古人不曾有此疾,終無人識。
有松滋令姜愚,無他疾,忽不識字。
數年方稍稍復舊。
又有一人家妾,視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類,視之皆如鈎,醫僧奉真親見之。
江南逆旅中一老婦,啖物不知飽。
徐德占過逆旅,老婦愬以饑,其子恥之,對德占以蒸餅啖之,盡一竹篑,約百餅,猶稱饑不已;日飯一石米,随即痢之,饑復如故。
京兆醴泉主簿蔡繩,餘友人也,亦得饑疾,每饑立須啖物,稍遲則頓仆悶絕。
懷中常置餅餌,雖對貴官,遇饑亦便龁啖。
繩有美行,博學有文,為時聞人,終以此不幸。
無人識其疾,每為之哀傷。
嘉祐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
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處,居民行人常常見之。
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
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
如橫一金線。
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正視。
十餘裡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于波中,杳杳如日。
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
崔伯易嘗為《明珠賦》。
伯易,高郵人,蓋常見之。
近歳不復出,不知所往。
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宵以待現,名其亭為“玩珠”。
登州巨嵎山,下臨大海。
其山有時震動,山之大石皆頹入海中。
如此已五十餘年,土人皆以為常,莫知何謂。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雞卵,微绀色,瑩徹如水。
手持之映空而觀,則末底一點凝翠,其上色漸淺;若回轉,則翠處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謂之“滴翠珠”。
佛書:“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雖深皆可見,如人仰望虛空月形。
”疑此近之。
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曆曆可見,謂之“海市”。
或日“蛟蜃之氣所為”,疑不然也。
歐陽文忠曾出使河朔,過高唐縣,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其說甚詳,此不具紀。
問本處父老,雲:“二十年前嘗晝過縣,亦曆曆見人物。
”土人亦謂之“海市,”與登州所見大略相類也。
近歳延州永甯關大河岸崩,入地數十尺,土下得竹筍一林,凡數百莖,根榦相連,悉化為石。
适有中人過,亦取數莖去,雲欲進呈。
延郡素無竹,此入在數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
無乃曠古以前,地卑氣濕而宜竹耶?婺州金華山有松石,又如核桃、蘆根、蛇蟹之類,皆有成石者;然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
此深地中所無,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可異耳。
治平中,澤州人家穿井,土中見一物,蜿蜿如龍蛇。
大畏之,不敢角,久之,見其不動,試摸之,乃石也。
村民無知,遂碎之,時程伯純為晉城令,求得一段,鱗甲皆如生物。
蓋蛇蜃所化,如石蟹之類。
随州醫蔡士甯常寶一息石,雲:“數十年前得于一道人。
”其色紫光,如辰州丹砂;極光瑩,如映人;搜和藥劑;有纏紐之紋;重如金錫。
其上有兩三竅,以細篾剔之,出赤屑如丹妙。
病心狂熱者,服麻子許即定。
其斤兩歳息。
士甯不能名,忽以歸餘。
或雲“昔人所練丹藥也。
”形色既異,又能滋息,必非凡物,當求識者辨之。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遙,殺人亡命。
逾年,至秭歸,因出市,見鬻柱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