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神奇
關燈
小
中
大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雲:“雷神所墜,多于震雷之下得之。
”而未嘗親見。
元豐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傳。
凡雷斧多以銅鐵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
世傳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間多雷斧、雷楔。
按《圖經》,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貫城下,遂以名州。
如此,則“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然高州有電白縣,乃是鄰境,又何謂也? 越州應天寺有鳗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數丈,井才方數寸,乃一石竅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詩雲:“深泉鳗井開。
”即此也,其來亦遠矣。
鳗時出遊,人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
如鳗而有鱗,兩耳甚大,尾有刃迹。
相傳雲:“黃巢曾以劍佛之。
”凡鳗出遊,越中必有水旱疫疠之災,鄉人常以此候之。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
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
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
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
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
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
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
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
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山陽有一女巫,其神極靈。
予伯氏嘗召問之,凡人間物,雖在千裡之外,問之皆能言。
乃至人中心萌一意,已能知之。
坐客方弈棋,試數白黑棋握手中,問其數,莫不符合。
更漫取一把棋,不數而問之,是亦不能知數。
蓋人心所知者,彼則知之;心所無,則莫能知。
如季鹹之見壺子,大耳三藏觀忠國師也。
又問以巾箧中物,皆能悉數。
時伯氏有《金剛經》百冊,盛一大箧中,指以問之:“其中何物?”則曰:“空箧也。
”伯氏乃發以示之,曰:“此有百冊佛經,安得曰空箧?”鬼良久又曰:“空箧耳,安得欺我!”此所謂文字相空,因真心以顯非相,宜其鬼神所不能窺也。
神仙之說,傳聞固多,餘之目睹二事。
供奉官陳允任衢州監酒務日,允已老,發秃齒脫。
有客候之,稱孫希齡,衣服甚褴褛,贈允藥一刀圭,令揩齒。
允不甚信之。
暇日,因取揩上齒,數揩而良,及歸家,家人見之,皆笑日:“何為以墨染須?”允驚,以鑒照之,上髯黑如漆矣。
急去巾,視童首之發,已長數寸;脫齒亦隐然有生者。
餘見允時年七十餘,上髯及發盡黑,而下髯如雪。
又正郎蕭渤罷白波辇運,至京師,有黥卒姓石,能以瓦石沙土手挼之悉成銀,渤厚禮之,問其法,石曰:“此真氣所化,未可遽傳。
若服丹藥,可呵而變也。
”遂授渤丹數粒。
渤餌之,取瓦石呵之,亦皆成銀。
渤乃丞相荊公姻家,是時丞相當國,餘為宰士,目睹此事,都下士人求見石者如市,遂逃去,不知所在。
石才去,渤之術遂無驗。
石,齊人也。
時曾子固守齊,聞之,亦使人訪其家,了不知石所在。
渤既服其丹,亦宜有補年壽,然不數年間,渤乃病卒。
疑其所化特幻耳。
熙甯中,予察訪過鹹平,是時劉定子先知縣事,同過一佛寺。
子先謂餘曰:“此有一佛牙,甚異。
”餘乃齋潔取視之。
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瘋然湧也,莫知其數,或飛空中,或堕地。
人以手承之,即透過;著床榻,摘然有聲,復透下。
光明瑩徹,爛然滿目。
餘到京師,盛傳于公卿間。
後有人迎至京師,執政官取入東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
神異之迹,不可悉數。
有诏留大相國寺,創造木浮圖以藏之。
今相國寺西塔是也。
菜品中蕪菁、菘、芥之類,遇旱其标多結成花,如蓮花,或作龍蛇之形。
此常性,無足怪者。
熙甯中,李賓客乃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有一佛坐于花中,形如雕刻,莫知其數。
暴幹之,其相依然。
或雲:“李君之家奉佛甚笃,因有此異。
”彭蠡小龍,顯異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
熙甯中,王師南征,有軍仗數十船,泛江而南。
自離真州,即有一小蛇登船。
般師識之,曰:“此彭蠡小龍也,當是來護軍仗耳。
”主典者以潔器薦之,蛇伏其中。
船乘便風,日棹數百裡,未嘗有波濤之恐。
不日至洞庭,蛇乃附一商人船回南康。
世傳其封域止于洞庭,未嘗逾洞庭而南也。
有司以狀聞,诏封神為順濟王,遣禮官林希緻诏。
予中至祠下,焚香畢,空中忽有一蛇墜祝肩上,祝曰:“龍君至矣。
”其重一臂不能勝。
徐下至幾案間,首如龜,不類蛇首也。
子中緻诏意日:“使人至此,齋三日然後緻祭。
王受天子命,不可以不齋戒。
”蛇受命,徑入銀香奁中,蟠三日不動。
祭之日,既
”而未嘗親見。
元豐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傳。
凡雷斧多以銅鐵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無孔。
世傳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間多雷斧、雷楔。
按《圖經》,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貫城下,遂以名州。
如此,則“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然高州有電白縣,乃是鄰境,又何謂也? 越州應天寺有鳗井,在一大磐石上,其高數丈,井才方數寸,乃一石竅也,其深不可知,唐徐浩詩雲:“深泉鳗井開。
”即此也,其來亦遠矣。
鳗時出遊,人取之置懷袖間,了無驚猜。
如鳗而有鱗,兩耳甚大,尾有刃迹。
相傳雲:“黃巢曾以劍佛之。
”凡鳗出遊,越中必有水旱疫疠之災,鄉人常以此候之。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于東南。
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
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
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
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
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
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
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
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山陽有一女巫,其神極靈。
予伯氏嘗召問之,凡人間物,雖在千裡之外,問之皆能言。
乃至人中心萌一意,已能知之。
坐客方弈棋,試數白黑棋握手中,問其數,莫不符合。
更漫取一把棋,不數而問之,是亦不能知數。
蓋人心所知者,彼則知之;心所無,則莫能知。
如季鹹之見壺子,大耳三藏觀忠國師也。
又問以巾箧中物,皆能悉數。
時伯氏有《金剛經》百冊,盛一大箧中,指以問之:“其中何物?”則曰:“空箧也。
”伯氏乃發以示之,曰:“此有百冊佛經,安得曰空箧?”鬼良久又曰:“空箧耳,安得欺我!”此所謂文字相空,因真心以顯非相,宜其鬼神所不能窺也。
神仙之說,傳聞固多,餘之目睹二事。
供奉官陳允任衢州監酒務日,允已老,發秃齒脫。
有客候之,稱孫希齡,衣服甚褴褛,贈允藥一刀圭,令揩齒。
允不甚信之。
暇日,因取揩上齒,數揩而良,及歸家,家人見之,皆笑日:“何為以墨染須?”允驚,以鑒照之,上髯黑如漆矣。
急去巾,視童首之發,已長數寸;脫齒亦隐然有生者。
餘見允時年七十餘,上髯及發盡黑,而下髯如雪。
又正郎蕭渤罷白波辇運,至京師,有黥卒姓石,能以瓦石沙土手挼之悉成銀,渤厚禮之,問其法,石曰:“此真氣所化,未可遽傳。
若服丹藥,可呵而變也。
”遂授渤丹數粒。
渤餌之,取瓦石呵之,亦皆成銀。
渤乃丞相荊公姻家,是時丞相當國,餘為宰士,目睹此事,都下士人求見石者如市,遂逃去,不知所在。
石才去,渤之術遂無驗。
石,齊人也。
時曾子固守齊,聞之,亦使人訪其家,了不知石所在。
渤既服其丹,亦宜有補年壽,然不數年間,渤乃病卒。
疑其所化特幻耳。
熙甯中,予察訪過鹹平,是時劉定子先知縣事,同過一佛寺。
子先謂餘曰:“此有一佛牙,甚異。
”餘乃齋潔取視之。
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瘋然湧也,莫知其數,或飛空中,或堕地。
人以手承之,即透過;著床榻,摘然有聲,復透下。
光明瑩徹,爛然滿目。
餘到京師,盛傳于公卿間。
後有人迎至京師,執政官取入東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
神異之迹,不可悉數。
有诏留大相國寺,創造木浮圖以藏之。
今相國寺西塔是也。
菜品中蕪菁、菘、芥之類,遇旱其标多結成花,如蓮花,或作龍蛇之形。
此常性,無足怪者。
熙甯中,李賓客乃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有一佛坐于花中,形如雕刻,莫知其數。
暴幹之,其相依然。
或雲:“李君之家奉佛甚笃,因有此異。
”彭蠡小龍,顯異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
熙甯中,王師南征,有軍仗數十船,泛江而南。
自離真州,即有一小蛇登船。
般師識之,曰:“此彭蠡小龍也,當是來護軍仗耳。
”主典者以潔器薦之,蛇伏其中。
船乘便風,日棹數百裡,未嘗有波濤之恐。
不日至洞庭,蛇乃附一商人船回南康。
世傳其封域止于洞庭,未嘗逾洞庭而南也。
有司以狀聞,诏封神為順濟王,遣禮官林希緻诏。
予中至祠下,焚香畢,空中忽有一蛇墜祝肩上,祝曰:“龍君至矣。
”其重一臂不能勝。
徐下至幾案間,首如龜,不類蛇首也。
子中緻诏意日:“使人至此,齋三日然後緻祭。
王受天子命,不可以不齋戒。
”蛇受命,徑入銀香奁中,蟠三日不動。
祭之日,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