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人事一

關燈
“庖肉為饔人所私,食肉不飽,乞治之。

    ”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日:“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

    ”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當飽。

    ”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

    ”其不發人過皆類此。

    嘗宅門壞,主者徹屋新之。

    暫于廊庑下啟一門以出入。

    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

    門畢,復行正門,亦不問。

    有控馬卒,歳滿辭公,公問:“汝控馬幾時?”曰:“五年矣。

    ”公曰:“吾不省有汝。

    ”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贈之。

    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背,方省也。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鄰有一豪家,日聞歌鐘之聲。

    其家僮仆數十人,常往來曼卿之門。

    曼卿呼一仆,問:“豪為何人?”對曰:“姓李氏,主人方二十歳,并無昆弟,家妾曳羅绮者數十人。

    ”曼卿求欲見之,其人曰:“郎君素未嘗接士大夫,他人必不可見。

    然喜飲灑,屢言聞學士能飲灑,意亦似欲相見。

    待試問之。

    ”一日,果使人延曼卿,曼卿即着帽往見之。

    坐于堂上,久之方出。

    主人著頭巾,系勒帛,都不具衣冠。

    見曼卿,全不知拱揖之禮。

    引曼卿入一别館,供張赫然。

    坐良久,有二鬟妾,各持一小槃至曼卿前,槃中紅牙牌十餘。

    其一槃是酒,凡十餘品,令曼卿擇一牌;其一槃肴馔名,令擇五品。

    既而二鬟去,有群妓十餘人,各執肴果樂器,妝服人品皆豔麗粲然。

    一妓酌酒以進,酒罷樂作;群妓執果肴者,萃立其前;食罷則分列其左右,京師人謂之“軟槃”。

    酒五行,群妓皆退;主人者亦翩然而入,略不揖客。

    曼卿獨步而出。

    曼卿言:“豪者之狀,懵然愚騃,殆不分菽麥;而奉養如此,極可怪也。

    ”他日試使人通鄭重,則閉門不納,亦無應門者。

    問其近鄰,雲:“其人未嘗與人往還,雖鄰家亦不識面。

    ”古人謂之“錢癡”,信有之。

     颍昌陽翟縣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謂之杜五郎。

    所居去縣三十餘裡,唯有屋兩間,其一間自居,一間其子居之。

    室之前有空地丈餘,即是籬門。

    杜生不出籬門凡三十年矣。

    黎陽尉孫轸曾往訪之,見其人頗蕭灑,自陳:“村民無所能,何為見訪?”孫問其不出門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過也。

    ”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于時,無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問其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兄同耕。

    後兄之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以田與兄,攜妻子至此。

    偶有鄉人借此屋,遂居之。

    唯與人擇日,又賣一藥,以具饘粥,亦有時不繼。

    後子能耕,鄉人見憐,與田三十畝,令子耕之,尚有餘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足。

    鄉人貧,以醫自給者甚多,自食既足,不當更兼鄉人之利,自爾擇日賣藥,一切不為。

    ”又問:“常日何所為?”曰:“端坐耳,無可為也。

    ”問:“頗觀書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觀書。

    ”問:“觀何書?”日:“曾有人惠一書冊,無題号。

    其間多說《淨名經》,亦不知《淨名經》何書也。

    當時極愛其議論,今亦忘之,并書亦不知所在久矣。

    ”氣韻閑曠,言詞精簡,有道之士也。

    盛寒,但布袍草履。

    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問其子之為人,曰:“村童也。

    然質性甚淳厚,未嘗妄言,未嘗嬉遊。

    唯買鹽酪,則一至邑中,可數其行迹,以待其歸。

    徑往徑還,未嘗傍遊一步也。

    ”餘時方有軍事,至夜半未卧,疲甚,與官屬閑話,轸遂及此。

    不覺肅然,頓忘煩勞。

    唐白樂天居洛,與高年者八人遊,謂之“九老”。

    洛中士大夫至今居者為多,斷而為九老之會者再矣。

    元豐五年,文潞公守洛,又為“耆年會”,人為一詩,命畫工鄭奂圖于妙覺佛寺,凡十三人:守司徒緻仕韓國公富弼,年七十九;守太尉判河南府路國公文彥博,年七十七;司封郎中緻仕席汝言,年七十七;朝議大夫緻仕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緻仕趙丙,年七十五;秘書監劉幾,年七十五;衛州防禦使馮行已,年七十五;太中大夫充天章閣待制楚建中,年七十三;朝議大夫緻仕王慎言,年七十二;宣徽南院使檢校太尉判大名府王拱辰,年七十一;太中大夫張問,年七十;龍圖閣直學士通議大夫張焘,年七十;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司馬光,年六十四。

    王文正太尉氣赢多病。

    真宗面賜藥酒一注缾,令空腹飲之,可能和氣血,辟外邪。

    文正飲之,大覺安健,因對稱謝。

    上曰:“此蘇合香酒也。

    每一鬥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

    極能調五髒,卻腹中諸疾。

    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

    ”因各出數榼賜近臣。

    自此臣庶之家皆仿為之,蘇合香丸盛行于時,此方本出《廣濟方》,謂之“白術丸”,後人亦編入《千金》《外台》,治疾有殊效。

    餘于《良方》叙之甚詳。

    然昔人未知用之。

    錢文僖公集《箧中方》,“蘇合香丸”注雲:“此藥本出禁中,祥符中嘗賜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