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人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景德中,河北用兵,車駕欲幸澶淵,中外之論不一,獨寇忠愍贊成上意。
乘輿方渡河,虜騎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恟恟。
上使人微觇準所為,而準方酣寝于中書,鼻息如雷。
人以其一時鎮物,比之謝安。
武昌張谔,好學能議論,常自約:仕至縣令則緻仕而歸,後登進士第,除中允。
谔于所居營一舍,榜為中允亭,以志素約也。
後谔稍稍進用,數年間為集賢校理,直舍人院。
檢正中書五房公事,判司農寺。
皆要官,權任漸重。
無何,坐事奪數官,歸武昌。
未幾捐館,遂終于太子中允。
豈非前定? 許懷德為殿帥。
嘗有一舉人,因懷德乳姥求為門客,懷德許之。
舉子曳襴拜于庭下,懷德據座受之。
人謂懷德武人,不知事體,密謂之曰:“舉人無沒階之禮,宜少降接也。
”懷德應之曰:“我得打乳姥關節秀才,隻消如此待之!” 夏文莊性豪侈,禀賦異于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覺,須令人溫之,良久方能動。
人有見其陸行,兩車相連,載一物巍然,問之,乃綿賬也,以數千兩綿為之。
常服仙茅、鐘乳、硫黃,莫知紀極。
晨朝每食鐘乳粥。
有小吏竊食之,遂發疽,幾不可救。
鄭毅夫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選,意甚不平。
謝主司啟詞,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
又雲:“骐骥已老,甘弩馬以先之;臣鳌不靈,因頑石之在上。
”主司深銜之。
他日廷策,主司復為考官,必欲黜落,以報其不遜。
有試業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發考卷,則獬乃第一人及第。
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
驟為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
歐陽公深惡之。
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
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
”公曰:“此必劉幾也。
”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
”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
即而果幾也。
復數年,公為禦試考官,而幾在庭。
公曰:“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有一士人論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
”公曰:“吾已得劉幾矣。
”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仁賦》,有曰:“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
”公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煇。
人有識之者曰:“此劉幾也,易名矣。
”公愕然久之。
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内積安行之德,蓋禀于天”,公以謂“積”近于學,改為“蘊”,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古人謂貴人多知人,以其閱人物多也。
張鄧公為殿中丞,一見王城東,遂厚遇之,語必移時,王公素所厚唯楊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則取茶囊具茶,他客莫與也。
公之子弟,但聞“取茶囊”,則知大年至。
一日公命“取茶囊”,群子弟皆出窺大年;及至,乃鄧公。
他日,以復取茶囊,又往窺之,亦鄧公也。
子弟乃問公:“張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張有貴人法,不十年當據吾座。
”後果如其言。
又文潞公為太常博士,通判兖州,回谒呂許公。
公一見器之,問潞公:“太博曾在東魯,必當别墨。
”令取一丸墨瀕階磨之,揖潞公就觀:“此墨何如?”乃是欲從後相其背。
既而密語潞公日:“異日必大貴達。
”即日擢為監察禦史,不十年入相,潞公自慶曆八年登相,至七十九歳,以太師緻仕,凡帶平章事三十七年,未嘗改易。
名位隆重,福壽康甯,近世未有其比。
王延政據建州,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嘗遣部将剌事于軍前,後期當斬;惜其材,未有以處,歸語其妻。
其妻連氏,有賢智,私使人謂部将曰:“汝法當死,急逃乃免。
”與之銀數十兩,曰:“徑行,無顧家也。
”部将得以潛去,投江南李主,以隸查文徽麾下。
文徽攻延政,部将适主是役。
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連氏一門者,有重賞。
”連氏使人謂之曰:“建民無罪,将軍幸赦之。
妾夫婦罪當死,不敢圖生。
若将不釋建民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
”詞氣感槩,發于至誠。
不得已為之,戢兵而入,一城獲全。
至今連氏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連氏之後也。
又李景使大将胡則守江州,江南國下,曹翰以兵圍之三年,城堅不可破。
一日,則怒一饔人鲙魚不精,欲殺之。
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
暴骨滿地,奈何以一食殺士卒耶?”則乃舍之。
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虛實。
先是,城西南依嶮,素同不設備。
卒乃引王師自西南攻之。
是夜城陷,胡則一門無遺類。
二人者,其為德一也,何其報效之不同?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
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飯而已。
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
”其子弟愬于公曰:
乘輿方渡河,虜騎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恟恟。
上使人微觇準所為,而準方酣寝于中書,鼻息如雷。
人以其一時鎮物,比之謝安。
武昌張谔,好學能議論,常自約:仕至縣令則緻仕而歸,後登進士第,除中允。
谔于所居營一舍,榜為中允亭,以志素約也。
後谔稍稍進用,數年間為集賢校理,直舍人院。
檢正中書五房公事,判司農寺。
皆要官,權任漸重。
無何,坐事奪數官,歸武昌。
未幾捐館,遂終于太子中允。
豈非前定? 許懷德為殿帥。
嘗有一舉人,因懷德乳姥求為門客,懷德許之。
舉子曳襴拜于庭下,懷德據座受之。
人謂懷德武人,不知事體,密謂之曰:“舉人無沒階之禮,宜少降接也。
”懷德應之曰:“我得打乳姥關節秀才,隻消如此待之!” 夏文莊性豪侈,禀賦異于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覺,須令人溫之,良久方能動。
人有見其陸行,兩車相連,載一物巍然,問之,乃綿賬也,以數千兩綿為之。
常服仙茅、鐘乳、硫黃,莫知紀極。
晨朝每食鐘乳粥。
有小吏竊食之,遂發疽,幾不可救。
鄭毅夫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選,意甚不平。
謝主司啟詞,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
又雲:“骐骥已老,甘弩馬以先之;臣鳌不靈,因頑石之在上。
”主司深銜之。
他日廷策,主司復為考官,必欲黜落,以報其不遜。
有試業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發考卷,則獬乃第一人及第。
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
驟為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
歐陽公深惡之。
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
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
”公曰:“此必劉幾也。
”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
”乃以大朱筆橫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
即而果幾也。
復數年,公為禦試考官,而幾在庭。
公曰:“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有一士人論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
”公曰:“吾已得劉幾矣。
”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仁賦》,有曰:“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
”公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煇。
人有識之者曰:“此劉幾也,易名矣。
”公愕然久之。
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内積安行之德,蓋禀于天”,公以謂“積”近于學,改為“蘊”,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古人謂貴人多知人,以其閱人物多也。
張鄧公為殿中丞,一見王城東,遂厚遇之,語必移時,王公素所厚唯楊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則取茶囊具茶,他客莫與也。
公之子弟,但聞“取茶囊”,則知大年至。
一日公命“取茶囊”,群子弟皆出窺大年;及至,乃鄧公。
他日,以復取茶囊,又往窺之,亦鄧公也。
子弟乃問公:“張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張有貴人法,不十年當據吾座。
”後果如其言。
又文潞公為太常博士,通判兖州,回谒呂許公。
公一見器之,問潞公:“太博曾在東魯,必當别墨。
”令取一丸墨瀕階磨之,揖潞公就觀:“此墨何如?”乃是欲從後相其背。
既而密語潞公日:“異日必大貴達。
”即日擢為監察禦史,不十年入相,潞公自慶曆八年登相,至七十九歳,以太師緻仕,凡帶平章事三十七年,未嘗改易。
名位隆重,福壽康甯,近世未有其比。
王延政據建州,令大将章某守建州城,嘗遣部将剌事于軍前,後期當斬;惜其材,未有以處,歸語其妻。
其妻連氏,有賢智,私使人謂部将曰:“汝法當死,急逃乃免。
”與之銀數十兩,曰:“徑行,無顧家也。
”部将得以潛去,投江南李主,以隸查文徽麾下。
文徽攻延政,部将适主是役。
城将陷,先喻城中:“能全連氏一門者,有重賞。
”連氏使人謂之曰:“建民無罪,将軍幸赦之。
妾夫婦罪當死,不敢圖生。
若将不釋建民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
”詞氣感槩,發于至誠。
不得已為之,戢兵而入,一城獲全。
至今連氏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連氏之後也。
又李景使大将胡則守江州,江南國下,曹翰以兵圍之三年,城堅不可破。
一日,則怒一饔人鲙魚不精,欲殺之。
其妻遽止之曰:“士卒守城累年矣。
暴骨滿地,奈何以一食殺士卒耶?”則乃舍之。
此卒夜缒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虛實。
先是,城西南依嶮,素同不設備。
卒乃引王師自西南攻之。
是夜城陷,胡則一門無遺類。
二人者,其為德一也,何其報效之不同?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
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飯而已。
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
”其子弟愬于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