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樂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周禮》:“凡樂,圜鐘為宮,黃鐘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
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函鐘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
若樂八變,即地祇皆出,可得而禮矣。
黃鐘為宮,大呂為角,太蔟為徵,應鐘為羽。
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凡聲之高下,列為五等,以宮、商、角、徵、羽名之。
為之主者曰宮,次二曰商,次三曰角,次四曰徵,次五曰羽,此謂之序;名可易,序不可易。
圜鐘為宮,則黃鐘乃第五羽聲也,今則謂之角,雖謂之角,名則易矣,其實第五之聲,安能變哉?強謂之角而已。
先王為樂之意,蓋不如是也。
世之樂異乎郊廟之樂者,如圜鐘為宮,則林鐘角聲也。
樂有用林鐘者,則變而用黃鐘,此祀天神之音雲耳,非謂能易羽以為角也。
函鐘為宮,則太蔟徵聲也。
樂有用太蔟者,則變而用姑洗,此求地祇之音雲耳,非謂能易羽以為徵也。
黃鐘為宮,則南呂羽聲也。
樂有用南呂者,則變而用應鐘,此求人鬼之音雲耳,非謂能變均外音聲以為羽也。
應鐘、黃鐘,宮之變徵。
文、武之出,不用二變聲,所以在均外。
鬼神之情,當以類求之。
朱弦越席,太羹明酒,所以交于冥莫者,異乎養道,此所以變其律也。
聲之不用商,先儒以謂惡殺聲也。
黃鐘之太蔟,函鐘之南呂,皆商也,是殺聲未嘗不用也,所以不用商者,商,中聲也。
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
故商為中聲。
降興上下之神,虛其中聲人聲也。
遺乎人聲,所以緻一于鬼神也。
宗廟之樂,宮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
宮、角、徵、羽相次者,人樂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世樂之叙宮、商、角、徵、羽,此但無商耳,其餘悉用,此人樂之叙也。
何以知宮為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以律呂次叙知之也。
黃鐘最長,大呂次長,太蔟又次,應鐘最短,此其叙也。
圓丘方澤之樂,皆以角為先,其次徵,又次宮,又次羽。
始于角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水。
越金,不用商也。
木、火、土、水相次者,天地之叙,故以之禮天地,五行之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此但不用金耳,其餘悉用。
此叙,天地之叙也。
何以知其角為先、其次徵、又次宮、又次羽?以律呂次叙之也。
黃鐘最長,太蔟次長,圜鐘又次,姑洗又次,函鐘又次,南呂最短,此其叙也。
此四音之叙也。
天之氣始于子,故先以黃鐘;天之功畢于三月,故終之以姑洗。
地之功見于正月,故先之以太蔟;畢于八月,故終之以南呂。
幽陰之氣,鐘于北方,人之所終歸,鬼之所藏也,故先之以黃鐘,終之以應鐘。
此三樂之始終也。
角者,物生之始也。
徵者,物之成。
羽者,物之終。
天之氣始于十一月,至于正月,萬物萌動,地功見處,則天功之成也,故地以太蔟為角,天以太蔟為徵。
三月萬物悉達,天功畢處,則地功之成也,故天以姑洗為羽,地以姑洗為徵。
八月生物盡成,地之功終焉,故南呂以為羽。
圓丘樂雖以圜鐘為宮,而曰“乃奏黃鐘,以祀天神”;方澤樂雖以函鐘為宮,而曰“乃奏太蔟,以祭地祇”。
蓋圓丘之樂,始于黃鐘;方澤之樂,始于太蔟也。
天地之樂,止是世樂黃鐘一均耳。
以此黃鐘一均,分為天地二樂。
黃鐘之均。
黃鐘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
林鐘為方澤樂而已。
唯圜鐘一律,不在均内。
天功畢于三月,則宮聲自合在徵之後、羽之前,正當用夾鐘也。
二樂何以專用黃鐘一均?蓋黃鐘正均也,樂之全體,非十一均之類也。
故《漢志》:“自黃鐘為宮,則皆以正聲應,無有忽微。
他律雖當其月為宮,則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
其均起十一月,終于八月,統一歳之事也。
他均則各主一月而已。
”古樂有下徵調,沈休文《宋書》曰:“下徵調法:林鐘為宮,南呂為商。
林鐘本正聲黃鐘之徵變,謂之下徵調。
”馬融《長笛賦》曰:“反商下徵,每各異善。
”謂南呂本黃鐘之羽,變為下徵之商,皆以黃鐘為主而已。
此天地相與之叙也。
人鬼始于正北,成于東北,終于西北,萃于幽陰之地也。
始于十一月,而成于正月者,幽陰之魄,稍出于東方也。
全處幽陰,則不與人接;稍出于東方,故人鬼可得而禮也;終則復歸于幽陰,復其常也。
唯羽聲獨遠于他均者。
世樂始于十一月,終于八月者,天地歳事之一終也。
鬼道無窮,非若歳事之有卒,故盡十二律然後終,事先追遠之道,厚之至也,此廟樂之始終也。
人鬼盡十二律為義,則始于黃鐘,終于應鐘,以宮、商、角、徵、羽為叙,則始于宮聲,自當以黃鐘為宮也。
天神始于黃鐘,終于姑洗,以木、火、土、金、水為叙,則宮聲當在太蔟徵之後
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
函鐘為宮,太蔟為角,姑洗為徵,南呂為羽。
若樂八變,即地祇皆出,可得而禮矣。
黃鐘為宮,大呂為角,太蔟為徵,應鐘為羽。
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
”凡聲之高下,列為五等,以宮、商、角、徵、羽名之。
為之主者曰宮,次二曰商,次三曰角,次四曰徵,次五曰羽,此謂之序;名可易,序不可易。
圜鐘為宮,則黃鐘乃第五羽聲也,今則謂之角,雖謂之角,名則易矣,其實第五之聲,安能變哉?強謂之角而已。
先王為樂之意,蓋不如是也。
世之樂異乎郊廟之樂者,如圜鐘為宮,則林鐘角聲也。
樂有用林鐘者,則變而用黃鐘,此祀天神之音雲耳,非謂能易羽以為角也。
函鐘為宮,則太蔟徵聲也。
樂有用太蔟者,則變而用姑洗,此求地祇之音雲耳,非謂能易羽以為徵也。
黃鐘為宮,則南呂羽聲也。
樂有用南呂者,則變而用應鐘,此求人鬼之音雲耳,非謂能變均外音聲以為羽也。
應鐘、黃鐘,宮之變徵。
文、武之出,不用二變聲,所以在均外。
鬼神之情,當以類求之。
朱弦越席,太羹明酒,所以交于冥莫者,異乎養道,此所以變其律也。
聲之不用商,先儒以謂惡殺聲也。
黃鐘之太蔟,函鐘之南呂,皆商也,是殺聲未嘗不用也,所以不用商者,商,中聲也。
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
故商為中聲。
降興上下之神,虛其中聲人聲也。
遺乎人聲,所以緻一于鬼神也。
宗廟之樂,宮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
宮、角、徵、羽相次者,人樂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世樂之叙宮、商、角、徵、羽,此但無商耳,其餘悉用,此人樂之叙也。
何以知宮為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以律呂次叙知之也。
黃鐘最長,大呂次長,太蔟又次,應鐘最短,此其叙也。
圓丘方澤之樂,皆以角為先,其次徵,又次宮,又次羽。
始于角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水。
越金,不用商也。
木、火、土、水相次者,天地之叙,故以之禮天地,五行之叙: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此但不用金耳,其餘悉用。
此叙,天地之叙也。
何以知其角為先、其次徵、又次宮、又次羽?以律呂次叙之也。
黃鐘最長,太蔟次長,圜鐘又次,姑洗又次,函鐘又次,南呂最短,此其叙也。
此四音之叙也。
天之氣始于子,故先以黃鐘;天之功畢于三月,故終之以姑洗。
地之功見于正月,故先之以太蔟;畢于八月,故終之以南呂。
幽陰之氣,鐘于北方,人之所終歸,鬼之所藏也,故先之以黃鐘,終之以應鐘。
此三樂之始終也。
角者,物生之始也。
徵者,物之成。
羽者,物之終。
天之氣始于十一月,至于正月,萬物萌動,地功見處,則天功之成也,故地以太蔟為角,天以太蔟為徵。
三月萬物悉達,天功畢處,則地功之成也,故天以姑洗為羽,地以姑洗為徵。
八月生物盡成,地之功終焉,故南呂以為羽。
圓丘樂雖以圜鐘為宮,而曰“乃奏黃鐘,以祀天神”;方澤樂雖以函鐘為宮,而曰“乃奏太蔟,以祭地祇”。
蓋圓丘之樂,始于黃鐘;方澤之樂,始于太蔟也。
天地之樂,止是世樂黃鐘一均耳。
以此黃鐘一均,分為天地二樂。
黃鐘之均。
黃鐘為宮,太蔟為商,姑洗為角。
林鐘為方澤樂而已。
唯圜鐘一律,不在均内。
天功畢于三月,則宮聲自合在徵之後、羽之前,正當用夾鐘也。
二樂何以專用黃鐘一均?蓋黃鐘正均也,樂之全體,非十一均之類也。
故《漢志》:“自黃鐘為宮,則皆以正聲應,無有忽微。
他律雖當其月為宮,則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
其均起十一月,終于八月,統一歳之事也。
他均則各主一月而已。
”古樂有下徵調,沈休文《宋書》曰:“下徵調法:林鐘為宮,南呂為商。
林鐘本正聲黃鐘之徵變,謂之下徵調。
”馬融《長笛賦》曰:“反商下徵,每各異善。
”謂南呂本黃鐘之羽,變為下徵之商,皆以黃鐘為主而已。
此天地相與之叙也。
人鬼始于正北,成于東北,終于西北,萃于幽陰之地也。
始于十一月,而成于正月者,幽陰之魄,稍出于東方也。
全處幽陰,則不與人接;稍出于東方,故人鬼可得而禮也;終則復歸于幽陰,復其常也。
唯羽聲獨遠于他均者。
世樂始于十一月,終于八月者,天地歳事之一終也。
鬼道無窮,非若歳事之有卒,故盡十二律然後終,事先追遠之道,厚之至也,此廟樂之始終也。
人鬼盡十二律為義,則始于黃鐘,終于應鐘,以宮、商、角、徵、羽為叙,則始于宮聲,自當以黃鐘為宮也。
天神始于黃鐘,終于姑洗,以木、火、土、金、水為叙,則宮聲當在太蔟徵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