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辨證一
關燈
小
中
大
唐書》成于後人之手,所傳容有訛謬;此乃當時所記也。
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雲:“目如懸鈴者佳。
”則玄齡果名,非字也。
然蘇世長,太宗召對玄武門,問雲:“卿何名長意短?”後乃為學士,似為學士時,方更名耳。
唐貞觀中,敕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謝朓詩雲:“芳洲采杜若。
”乃責坊州貢之。
當時以為嗤笑。
至如唐故事,中書省中植紫薇花,何異坊州貢杜若,然曆世循之,不以為非。
至今舍人院紫微閣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
餘以制酒法較之,每粗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鬥。
今酒之至醨者,每秫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鬥,若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
能飲者飲多不亂,宜無足怪。
然漢之一斛,亦是今之二鬥七升。
人之腹中,亦何容置二鬥七升水邪?或謂:“石乃鈞石之石,百二十斤。
”以今秤計之,當三十二斤,亦今之三鬥酒也。
于定國食酒數石不亂,疑無此理。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曆下凡發地皆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
東阿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
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
今醫方不載此意。
餘見人為文章多言“前榮”,榮者,夏屋東西序之外屋翼也,謂之東榮、西榮。
四注屋則謂之東霤、西霤。
未知前榮安在? 宗廟之祭西向者,室中之祭也。
藏主于西壁,以其生者之處奧也。
即主祏而求之,所以西向而祭。
至三獻則屍出于室,坐于戶西南面,此堂上之祭也。
戶西謂扆,設扆于此。
左戶、右牖,戶、牖之間謂之扆。
坐于戶西,即當扆而坐也。
上堂設位而亦東向者,設用室中之禮也。
“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
”《周南》、《召南》樂名也。
“胥鼓《南》”;“以《雅》以《南》”是也。
《關雎》、《鵲巢》,二《南》之詩,而已有樂有舞焉。
學者之事,其始也學《周南》、《召南》,末至于舞《大夏》、《大武》。
所謂為《周南》、《召南》者,不獨誦其詩而已。
《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
”乃是兩物。
古人即謂野馬為塵埃,如吳融雲:“動梁間之野馬。
”又韓偓雲:“窗裡日光飛野馬。
”皆以塵為野馬,恐不然也。
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望如羣馬,又如水波,佛書謂“如熱時野馬陽焰”,即此物也。
蒲蘆,說者以為蜾赢,疑不然。
蒲蘆,即蒲、葦耳。
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藝”。
夫政猶蒲蘆也,人之為政,猶地之藝蒲葦,遂之而已,亦行其所無事也。
餘考樂律,及受诏改鑄渾儀,求秦漢以前度量鬥升:計六鬥當今一鬥七升九合;秤三斤當今十三兩;一斤當今四兩三分兩之一,一兩當今六铢半。
為升中方;古尺二寸五分十分分之三,今尺一寸八分百分分之四十五強。
十神太一:一曰太一,次曰五福太一,三曰天一太一,四曰地太一,五曰君基太一,六曰臣基太一,七曰民基太一,八曰大遊太一,九曰九氣太一,十曰十神太一。
唯太一最尊,更無别名,止謂之太一。
三年一移。
後人以其别無名,遂對大遊而謂之小遊太一,此出于後人誤加之。
京師東西太一宮,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庑,甚為失序。
熙甯中,初營中太一宮,下太史考定神位。
餘時領太史,預其議論。
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别為後殿,各全其尊,深為得禮。
然君基、臣基、民基,避唐明帝諱改為“棋”,至今仍襲舊名,未曾改正。
餘嘉祐中客宣州甯國縣,縣人有方玙者,其高祖方虔,為楊行密守将,總兵戍甯國,以備兩浙。
虔後為吳人所擒,其子從訓代守甯國,故子孫至今為甯國人。
?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手教數十紙,紙紮皆精善。
教稱委曲書,押處稱“使”,或稱“吳王”。
内一紙報方虔雲:“錢镠此月内已亡殁”。
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
”按《五代史》,錢镠以後唐長興二年卒,楊溥天成四年已僭即僞位,豈得長興二年尚稱“吳王”?溥手教所指揮事甚詳,翰墨印記,極有次序,悉是當時親迹。
今按,天成四年歳庚寅,長興三年歳壬辰,計差二年。
溥手教,餘得其四紙,至今家藏。
以舊史考之,魏鄭公對太宗雲:“目如懸鈴者佳。
”則玄齡果名,非字也。
然蘇世長,太宗召對玄武門,問雲:“卿何名長意短?”後乃為學士,似為學士時,方更名耳。
唐貞觀中,敕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謝朓詩雲:“芳洲采杜若。
”乃責坊州貢之。
當時以為嗤笑。
至如唐故事,中書省中植紫薇花,何異坊州貢杜若,然曆世循之,不以為非。
至今舍人院紫微閣前植紫薇花,用唐故事也。
漢人有飲酒一石不亂。
餘以制酒法較之,每粗米二斛,釀成酒六斛六鬥。
今酒之至醨者,每秫一斛,不過成酒一斛五鬥,若如漢法,則粗有酒氣而已。
能飲者飲多不亂,宜無足怪。
然漢之一斛,亦是今之二鬥七升。
人之腹中,亦何容置二鬥七升水邪?或謂:“石乃鈞石之石,百二十斤。
”以今秤計之,當三十二斤,亦今之三鬥酒也。
于定國食酒數石不亂,疑無此理。
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曆下凡發地皆是流水,世傳濟水經過其下。
東阿亦濟水所經,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用攪濁水則清。
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濟水性趨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濁及逆上之疾。
今醫方不載此意。
餘見人為文章多言“前榮”,榮者,夏屋東西序之外屋翼也,謂之東榮、西榮。
四注屋則謂之東霤、西霤。
未知前榮安在? 宗廟之祭西向者,室中之祭也。
藏主于西壁,以其生者之處奧也。
即主祏而求之,所以西向而祭。
至三獻則屍出于室,坐于戶西南面,此堂上之祭也。
戶西謂扆,設扆于此。
左戶、右牖,戶、牖之間謂之扆。
坐于戶西,即當扆而坐也。
上堂設位而亦東向者,設用室中之禮也。
“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
”《周南》、《召南》樂名也。
“胥鼓《南》”;“以《雅》以《南》”是也。
《關雎》、《鵲巢》,二《南》之詩,而已有樂有舞焉。
學者之事,其始也學《周南》、《召南》,末至于舞《大夏》、《大武》。
所謂為《周南》、《召南》者,不獨誦其詩而已。
《莊子》言:“野馬也,塵埃也。
”乃是兩物。
古人即謂野馬為塵埃,如吳融雲:“動梁間之野馬。
”又韓偓雲:“窗裡日光飛野馬。
”皆以塵為野馬,恐不然也。
野馬乃田野間浮氣耳,遠望如羣馬,又如水波,佛書謂“如熱時野馬陽焰”,即此物也。
蒲蘆,說者以為蜾赢,疑不然。
蒲蘆,即蒲、葦耳。
故曰:“人道敏政,地道敏藝”。
夫政猶蒲蘆也,人之為政,猶地之藝蒲葦,遂之而已,亦行其所無事也。
餘考樂律,及受诏改鑄渾儀,求秦漢以前度量鬥升:計六鬥當今一鬥七升九合;秤三斤當今十三兩;一斤當今四兩三分兩之一,一兩當今六铢半。
為升中方;古尺二寸五分十分分之三,今尺一寸八分百分分之四十五強。
十神太一:一曰太一,次曰五福太一,三曰天一太一,四曰地太一,五曰君基太一,六曰臣基太一,七曰民基太一,八曰大遊太一,九曰九氣太一,十曰十神太一。
唯太一最尊,更無别名,止謂之太一。
三年一移。
後人以其别無名,遂對大遊而謂之小遊太一,此出于後人誤加之。
京師東西太一宮,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庑,甚為失序。
熙甯中,初營中太一宮,下太史考定神位。
餘時領太史,預其議論。
今前殿祠五福,而太一别為後殿,各全其尊,深為得禮。
然君基、臣基、民基,避唐明帝諱改為“棋”,至今仍襲舊名,未曾改正。
餘嘉祐中客宣州甯國縣,縣人有方玙者,其高祖方虔,為楊行密守将,總兵戍甯國,以備兩浙。
虔後為吳人所擒,其子從訓代守甯國,故子孫至今為甯國人。
?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手教數十紙,紙紮皆精善。
教稱委曲書,押處稱“使”,或稱“吳王”。
内一紙報方虔雲:“錢镠此月内已亡殁”。
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
”按《五代史》,錢镠以後唐長興二年卒,楊溥天成四年已僭即僞位,豈得長興二年尚稱“吳王”?溥手教所指揮事甚詳,翰墨印記,極有次序,悉是當時親迹。
今按,天成四年歳庚寅,長興三年歳壬辰,計差二年。
溥手教,餘得其四紙,至今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