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雜錄

關燈
,方敢輕彈。

    後遇良辰,飲于花下,酒酣,不覺朗彈數曲。

    洎有黃門放鹞子過其門,私于牆外聽之,曰:“此鄭中丞琵琶聲也。

    ”翊日,達上聽。

    文宗方追悔,至是驚喜,即命宣召;乃赦厚本罪,仍加錫賜焉。

    鹹通中,即有米和(即嘉榮子也)申旋,尤妙。

    後有王連兒也。

     序筝 筝者,蒙恬所造也。

    元和至大和中,李青青及龍佐,大中以來,有常述本,亦妙手也。

    史從、李從周,皆能者也。

    從周,即青孫,亞其父之藝也。

     序箜篌 箜篌乃鄭、衛之音,權輿也;以其亡國之音,故号“空國之侯”,亦曰“坎侯”。

    古樂府有《公無渡河》之曲:昔有白首翁,溺于河,歌以哀之;其妻麗玉善箜篌,撰此曲,以寄哀情。

    鹹通中第一部有張小子,忘其名,彈弄冠于今古,今在西蜀。

    太和中有季齊臯者,亦為上手,曾為某門中樂史,後有女,亦善此伎,為先徐相姬。

    大中末,齊臯尚在,有内官拟引入教坊,辭以衰老,乃止。

    胡部中此樂妙絕。

    教坊雖有三十人,能者一兩人而已。

     序笙 笙者,女娲造也。

    仙人王子晉于缑氏山月下吹之。

    象鳳翼,亦名“參差”。

    自古能者固多矣。

    大和中有尉遲章,尤妙。

    宣宗已降,有範漢恭有子名寶師,盡傳父藝,今在陝州。

     序笛 笛者,羌樂也。

    古有《落梅花》曲。

    開元中有李谟,獨步于當時,後祿山亂,流落江東。

    越州刺史皇甫政月夜泛鏡湖,命谟吹笛,谟為之盡妙。

    倏有一老父泛小舟來聽,風骨冷秀,政異之,進而問焉。

    老父曰:“某少善此,令聞至音,辄來聽耳。

    ”政即以谟笛授之。

    老父始奏一聲,鏡湖波浪搖動;數疊之後,笛遂中裂。

    即探懷中一笛,以畢其曲。

    政視舟下,見二龍翼舟而聽。

    老父曲終,以笛付谟,谟吹之,竟不能聲,即拜謝以求其法。

    頃刻,老父入小舟,遂失所在(案:《文獻通考》一百三十八全引此文,末有“大中以來,有王六六、王師簡,亦妙手也。

    ”十五字。

    疑此有脫簡)。

     序觱篥 觱篥者,本龜茲國樂也,亦曰“悲栗”,有類于笳。

    德宗朝有尉遲青,官至将軍。

    大曆中,幽州有王麻奴者,善此伎,河北推為第一手;恃其藝倨傲自負,戎帥外莫敢輕易請者。

    時有從事姓盧,不記名,台拜入京,臨岐把酒,請吹一曲相送。

    麻奴偃蹇,大以為不可。

    從事怒曰:“汝藝亦不足稱,殊不知上國有尉遲将軍,冠絕今古。

    ”麻奴怒曰:“某此藝,海内豈有及者耶?今即往彼,定其優劣。

    ”不數月,到京,訪尉遲青所居在常樂坊,乃側近僦居,日夕加意吹之。

    尉遲每經其門,如不聞。

    麻奴不平,乃求谒;見阍者不納,厚賂之,方得見通。

    青即席地令坐,因于高般涉調中吹一曲《勒部羝曲》曲終,汗浃其背。

    尉遲領頤而已,謂曰:“何必高般涉調也?”即自取銀字管,于平般涉調吹之。

    麻奴涕泣愧謝,曰:“邊鄙微人,偶學此藝,實謂無敵;今日幸聞天樂,方悟前非。

    ”乃碎樂器,自是不複言音律也。

    元和、長慶中有黃日遷、劉楚材、尚陸陸,皆能者。

    大中以來,有史敬約,在汴州。

     序五弦 貞元中,有趙璧者,妙于此伎也。

    白傅《諷谏》有《五弦彈》,近有馮季臯。

     序方響 鹹通中,有調音律官吳缤,為鼓吹署丞,善打方響,其妙超群,本朱崖李太尉家樂人也。

     序擊瓯 武宗朝,郭道源後為鳳翔府天興縣丞,充太常寺調音律官,善擊瓯,率以邢瓯越瓯共十二隻,旋加減水于其中,以筋擊之,其音妙于方響也。

    鹹通中有吳缤,洞曉音律,亦為鼓吹署丞,充調音律官,善于擊瓯。

    擊瓯,蓋出于擊缶。

     序琴 古者,能士固多矣。

    貞元中,成都雷生善斫琴,至今尚有孫息,不墜其業,精妙天下無比也。

    彈者亦衆焉。

    大和中有賀若夷尤能,後為待诏,對文宗彈一調,上嘉賞之,仍賜朱衣,至今為《賜绯調》。

    後有甘黨,亦為上手。

     序阮鹹 大中初,有待诏張隐聳者,其妙絕倫。

    蜀郡亦多能者。

     序羯鼓 明皇好此伎。

    有汝陽王花奴,尤善擊鼓。

    花奴時戴砑絹帽子,上安葵花數曲,曲終花不落,蓋能定頭項爾。

    黔帥南卓著《羯鼓錄》,中具述其事。

    鹹通中有王文舉,尤妙。

    弄三杖打撩,萬不失一,懿皇師之。

     序鼓 其聲坎坎然,其衆樂之節奏也。

    祢衡常衣彩衣擊鼓,其妙入神。

    武宗朝,趙長史尤精。

     序拍闆 柏闆本無譜。

    明皇遣黃幡綽造譜,乃于紙上畫兩耳以進。

    上問其故,對:“但有耳道,則無失節奏也。

    ”韓文公因為樂句。

     序安公子 隋炀帝遊江都時,有樂工笛中吹之。

    其父老廢,于卧内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