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雜錄
關燈
小
中
大
舞綴也。
古之能者,不可勝記。
即有健舞、軟舞、子舞、花舞、馬舞。
健舞曲有《棱大》、《阿連》、《柘枝》、《劍器》、《胡旋》、《胡騰》、軟舞曲有《涼州》、《綠腰》、《蘇合香》、《屈柘》、《團圓旋》、《甘州》等(字舞,以舞人亞身于地,布成字也。
花舞,著綠衣,偃身合成花字也。
馬舞者,栊馬人著采衣,執鞭,于床上舞蹀躞,蹄皆應節奏也。
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僧懷素見之,草書遂長,蓋準其頓挫之勢也)。
序俳優 開元中,黃幡綽、張野狐弄參軍。
始自後漢館陶令石耽,耽有贓犯,和帝惜其才,免罪。
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
後為參軍,誤也。
開元中有李仙鶴善此戲,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參軍,以食其祿,是以陸鴻漸撰詞雲“韶州參軍”,蓋由此也。
武宗朝有曹叔度、劉泉水鹹通以來,即有範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等三人。
弄假婦人,大中以來有孫乾、劉璃瓶,近有郭外春、孫有熊。
僖宗幸蜀時,戲中有劉真者,尤能,後乃随駕入京,籍于教坊。
弄婆羅,大中初有康乃、李百魁、石寶山。
大别有夷部樂,即有扶南、高麗、高昌、骠國、龜茲、康國、疏勒、西涼、安國;樂即有單龜頭鼓及筝、蛇皮琵琶,蓋以蛇皮為槽,厚一寸馀,鱗介具焉,亦以楸木為面,其捍撥以象牙為之,畫其國王騎象,極精妙也。
鳳頭箜篌、卧箜篌,其工頗奇巧。
三頭鼓、鐵拍闆、葫蘆笙;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小圓球子上舞,縱橫勝踏,兩足終不離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
序琵琶 始自烏孫公主造,馬上彈之。
有直項者,曲項者,曲項蓋使于急關也。
古曲有《陌上桑》。
範晔、石苞、謝奕,皆善此樂也。
開元中有賀懷智,其樂器以石為槽,鹍雞筋作弦,用鐵撥彈之。
貞元中有康昆侖,第一手。
始遇長安大旱,诏移兩市祈雨。
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及鬥聲樂。
即街東有康昆侖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以敵也。
遂請昆侖登彩樓,彈一曲新翻羽調《錄要》(即《綠腰》是也,本自樂工進曲,上令錄出要者,因以為名。
自後來誤言《綠腰》也)。
其街西亦建一樓,東市大诮之。
及昆侖度曲,西市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先雲:“我亦彈此曲,兼移在楓香調中。
”及下撥,聲如雷,其妙入神。
昆侖即驚駭,乃拜請為師。
女郎遂更衣出見,乃僧也。
蓋西市豪族,厚賂莊嚴寺僧善本(姓段),以定東郾之勝。
翊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藝,異常嘉獎,乃令教授昆侖。
段奏曰:“且請昆侖彈一調。
”及彈,師曰:“本領何雜?兼帶邪聲。
”昆侖驚曰:“段師神人也。
臣少年,初學藝時,偶于鄰舍女巫授一品弦調,後乃易數師。
段師精鑒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遣昆侖不近樂器十餘年,使忘其本領,然後可教。
”诏許之。
後果盡段之藝。
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孫曹綱皆襲所藝。
次有裴興奴,與綱同時。
曹綱善運撥,若風雨,而不事扣弦,興奴長于攏撚,不撥稍軟。
時人謂:“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
”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樂吏廉郊者,師于曹綱,盡綱之能。
綱嘗謂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靈弟子也。
”郊嘗宿平泉别墅,值風清月朗,攜琵琶于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之聲,必謂是魚;及彈别調,即無所聞;複彈舊調,依舊有聲。
遂加意郎彈,忽有一物锵然躍出池岸之上。
視之,乃一片方響,蓋蕤賓鐵也。
以指撥精妙,律呂相應也。
某門中有樂史楊志,善琵琶。
其姑尤更妙絕。
姑本宣徽弟子,後放出宮,于永穆觀中住。
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夜方彈。
楊志懇求教授,堅不允,且曰:“吾誓死,不傳于人也。
”志乃賂其觀主,求寄宿于觀,竊聽其姑彈弄,仍系脂鞓帶,以手畫帶,記其節奏,遂得一兩曲調。
明日,攜樂器詣姑彈之,姑大驚異,志即告其事,姑意乃回,盡傳其能矣。
文宗朝,有内人鄭中丞,善胡琴(中丞,即宮人之官也)。
内庫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鄭嘗彈小忽雷,偶以匙頭脫,送崇仁坊南趙家修理。
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趙家最妙。
時有權相舊吏梁厚本,有别墅在昭應縣之西,正臨河岸。
垂鈎之際,忽見一物浮過,長五六尺許,上以錦绮纏之。
令家僮接得就岸,即秘器也。
及發棺視之,乃一女郎,妝飾俨然,以羅領巾系其頸。
解其領巾,伺之,口鼻有餘息,即移入室中,将養經旬,乃能言,雲:“是内弟子鄭中丞也,昨以忤旨,命内官缢殺,投于河中,錦绮,即弟子相贈爾。
”遂垂泣感謝,厚本即納為妻。
因言其藝,及言所彈琵琶,今在南趙家。
尋值訓、注之亂,人莫有知者,厚本賂樂匠贖得之。
每至夜分
古之能者,不可勝記。
即有健舞、軟舞、子舞、花舞、馬舞。
健舞曲有《棱大》、《阿連》、《柘枝》、《劍器》、《胡旋》、《胡騰》、軟舞曲有《涼州》、《綠腰》、《蘇合香》、《屈柘》、《團圓旋》、《甘州》等(字舞,以舞人亞身于地,布成字也。
花舞,著綠衣,偃身合成花字也。
馬舞者,栊馬人著采衣,執鞭,于床上舞蹀躞,蹄皆應節奏也。
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僧懷素見之,草書遂長,蓋準其頓挫之勢也)。
序俳優 開元中,黃幡綽、張野狐弄參軍。
始自後漢館陶令石耽,耽有贓犯,和帝惜其才,免罪。
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
後為參軍,誤也。
開元中有李仙鶴善此戲,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參軍,以食其祿,是以陸鴻漸撰詞雲“韶州參軍”,蓋由此也。
武宗朝有曹叔度、劉泉水鹹通以來,即有範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等三人。
弄假婦人,大中以來有孫乾、劉璃瓶,近有郭外春、孫有熊。
僖宗幸蜀時,戲中有劉真者,尤能,後乃随駕入京,籍于教坊。
弄婆羅,大中初有康乃、李百魁、石寶山。
大别有夷部樂,即有扶南、高麗、高昌、骠國、龜茲、康國、疏勒、西涼、安國;樂即有單龜頭鼓及筝、蛇皮琵琶,蓋以蛇皮為槽,厚一寸馀,鱗介具焉,亦以楸木為面,其捍撥以象牙為之,畫其國王騎象,極精妙也。
鳳頭箜篌、卧箜篌,其工頗奇巧。
三頭鼓、鐵拍闆、葫蘆笙;舞有骨鹿舞、胡旋舞,俱于小圓球子上舞,縱橫勝踏,兩足終不離于球子上,其妙如此也。
序琵琶 始自烏孫公主造,馬上彈之。
有直項者,曲項者,曲項蓋使于急關也。
古曲有《陌上桑》。
範晔、石苞、謝奕,皆善此樂也。
開元中有賀懷智,其樂器以石為槽,鹍雞筋作弦,用鐵撥彈之。
貞元中有康昆侖,第一手。
始遇長安大旱,诏移兩市祈雨。
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及鬥聲樂。
即街東有康昆侖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以敵也。
遂請昆侖登彩樓,彈一曲新翻羽調《錄要》(即《綠腰》是也,本自樂工進曲,上令錄出要者,因以為名。
自後來誤言《綠腰》也)。
其街西亦建一樓,東市大诮之。
及昆侖度曲,西市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先雲:“我亦彈此曲,兼移在楓香調中。
”及下撥,聲如雷,其妙入神。
昆侖即驚駭,乃拜請為師。
女郎遂更衣出見,乃僧也。
蓋西市豪族,厚賂莊嚴寺僧善本(姓段),以定東郾之勝。
翊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藝,異常嘉獎,乃令教授昆侖。
段奏曰:“且請昆侖彈一調。
”及彈,師曰:“本領何雜?兼帶邪聲。
”昆侖驚曰:“段師神人也。
臣少年,初學藝時,偶于鄰舍女巫授一品弦調,後乃易數師。
段師精鑒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遣昆侖不近樂器十餘年,使忘其本領,然後可教。
”诏許之。
後果盡段之藝。
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孫曹綱皆襲所藝。
次有裴興奴,與綱同時。
曹綱善運撥,若風雨,而不事扣弦,興奴長于攏撚,不撥稍軟。
時人謂:“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
”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樂吏廉郊者,師于曹綱,盡綱之能。
綱嘗謂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靈弟子也。
”郊嘗宿平泉别墅,值風清月朗,攜琵琶于池上彈蕤賓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之聲,必謂是魚;及彈别調,即無所聞;複彈舊調,依舊有聲。
遂加意郎彈,忽有一物锵然躍出池岸之上。
視之,乃一片方響,蓋蕤賓鐵也。
以指撥精妙,律呂相應也。
某門中有樂史楊志,善琵琶。
其姑尤更妙絕。
姑本宣徽弟子,後放出宮,于永穆觀中住。
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夜方彈。
楊志懇求教授,堅不允,且曰:“吾誓死,不傳于人也。
”志乃賂其觀主,求寄宿于觀,竊聽其姑彈弄,仍系脂鞓帶,以手畫帶,記其節奏,遂得一兩曲調。
明日,攜樂器詣姑彈之,姑大驚異,志即告其事,姑意乃回,盡傳其能矣。
文宗朝,有内人鄭中丞,善胡琴(中丞,即宮人之官也)。
内庫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鄭嘗彈小忽雷,偶以匙頭脫,送崇仁坊南趙家修理。
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趙家最妙。
時有權相舊吏梁厚本,有别墅在昭應縣之西,正臨河岸。
垂鈎之際,忽見一物浮過,長五六尺許,上以錦绮纏之。
令家僮接得就岸,即秘器也。
及發棺視之,乃一女郎,妝飾俨然,以羅領巾系其頸。
解其領巾,伺之,口鼻有餘息,即移入室中,将養經旬,乃能言,雲:“是内弟子鄭中丞也,昨以忤旨,命内官缢殺,投于河中,錦绮,即弟子相贈爾。
”遂垂泣感謝,厚本即納為妻。
因言其藝,及言所彈琵琶,今在南趙家。
尋值訓、注之亂,人莫有知者,厚本賂樂匠贖得之。
每至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