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子上

關燈
儉薄。

    子平曰:“希祿本在養親,不在為己。

    ”問者慚而退。

     同郡郭原平養親,必以己力,傭賃以給供養。

    性甚巧,每為人傭作,止取散夫價。

    主人沒食,原平自以家貧,父母不辦有肴飯,唯餐鹽飯而已。

    若家或無食,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須日暮作畢,受直歸家,于裡籴買,然後舉爨。

     唐曹成王臯為衡州刺史,遭誣在治,念太妃老,将驚而戚,出則囚服就辟,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貶潮州刺史,以遷入賀。

    既而事得直,複還衡州,然後跪謝告實。

    此可謂養則緻其樂矣。

     《禮》: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禦。

    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詈,疾止複故。

     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寝門外,問内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豎曰:“安。

    ”文王乃喜。

    及日中,又至。

    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

    其有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

    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

    王季複膳,然後亦複初。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帶而養。

    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旬有二日,乃間。

     漢文帝為代王時,薄太後常病。

    三年,文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所嘗弗進。

     晉範喬父粲,仕魏,為太宰中郎。

    齊王芳被廢,粲遂稱疾阖門不出,陽狂不言,寝所乘車,足不履地。

    子孫常侍左右,候其顔色,以知其旨。

    如此三十六年,終于所寝之車。

    喬與二弟并棄學業,絕人事,侍疾家庭。

    至粲沒,不出裡邑。

     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父易在家遘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

    即日棄官歸家,家人悉驚。

    其忽至時,易病始二日。

    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

    ”易洩利,黔婁辄取嘗之。

    味轉甜滑,心愈憂苦。

    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

    俄聞空中有聲,曰:“徵君壽命盡,不可延,汝誠禱既至,改得至月末。

    ”晦,而易亡。

     後魏孝文帝幼有至性,年四歲時,獻文患癰,帝親自吮膿。

     北齊孝昭帝,性至孝。

    太後不豫,出居南宮。

    帝行不正履,容色貶悴,衣不解帶,殆将旬。

    殿去南宮五百餘步,雞鳴而出,辰時方還;來去徒行,不乘輿辇。

    太後所苦小增,便即寝伏閣外,食飲藥物,盡皆躬親。

    太後惟常心痛,不自堪忍。

    帝立侍帷前,以爪掐手心,血流出袖。

     此可謂病則緻其憂矣。

     《經》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哀,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

    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

    為之棺椁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

    擗踴哭泣,哀以送之,蔔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

    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君子之于親喪固所以自盡也,不可不勉。

    喪禮備在方冊,不可悉載。

     孔子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也。

    ”高子臯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

     顔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唐太常少卿蘇颋遭父喪,睿宗起複為工部侍郎,颋固辭。

    上使李日知谕旨,日知終坐不言而還,奏曰:“臣見其哀毀,不忍發言,恐其殒絕。

    ”上乃聽其終制。

     左庶子李涵為河北宣慰使,會丁母憂,起複本官而行。

    每州縣郵驿公事之外,未嘗啟口。

    蔬飯飲水,席地而息。

    使還,請罷官,終喪制。

     代宗以其毀瘠,許之。

    自餘能盡哀竭力以喪其親,孝感當時,名光後來者,世不乏人。

    此可謂喪則緻其哀矣。

     古之祭禮詳矣,不可遍舉。

    孔子曰:“祭如在。

    ”君子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齋三日,乃見其所為齋者。

    祭之日,樂與哀半,飨之必樂,已至必哀。

    外盡物,内盡志;入室,僾然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