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父母、 父、 母
關燈
小
中
大
,母怒,為不食。
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吳司空孟仁嘗為監魚池官,自結網捕魚作鲊寄母。
母還之曰:“汝為魚官,以鲊寄母,非避嫌也!” 晉陶侃為縣吏,嘗監魚池,以一坩鲊遺母。
母封鲊責曰:“爾以官物遺我,不能益我,乃增吾憂耳。
” 隋大理寺卿鄭善果母翟氏,夫鄭誠讨尉遲迥戰死。
母年二十而寡,父欲奪其志。
母抱善果曰:“鄭君雖死,幸有此兒。
棄兒為不慈,背死夫為無禮。
”遂不嫁。
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數歲拜持節大将軍,襲爵開封縣公,年四十授沂州刺史,尋為魯郡太守。
母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政事。
每善果出聽事,母辄坐胡床,于障後察之。
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即賜之坐,相對談笑;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母乃還堂,蒙袂而泣,終日不食。
善果伏于床前不敢起。
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慚汝家耳。
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守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殉國。
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耳,有慈愛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汝自童稚襲茅土,汝今位至方嶽,豈汝身緻之邪?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心緣驕樂,堕于公政,内則墜爾家風,或失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以取辜戾。
吾死日,何面目見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紡績,每至夜分而寝。
善果曰:“兒封侯開國,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此?”答曰:“籲!汝年已長,吾謂汝知天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濟乎?今此秩俸,乃天子報汝先人之殉命也,當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奈何獨擅其利,以為富貴乎?又絲枲紡績,婦人之務,上自王後,下及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業者,是為驕逸。
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自初寡,便不禦脂粉,常服大練,性又節儉,非祭祀、賓客之事,酒肉不妄陳其前;靜室端居,未嘗辄出門閣。
内外姻戚有吉兇事,但厚加贈遺,皆不詣其門。
非自手作,及莊園祿賜所得,雖親族禮遺,悉不許入門。
善果曆任州郡,内自出馔,于衙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許受,悉用修理公宇及分僚佐。
善果亦由此克己,号為清吏,考為天下最。
唐中書令崔玄,初為庫部員外郎,母盧氏嘗戒之曰:“吾嘗聞姨兄辛玄馭雲:‘兒子從官于外,有人來言其貧窭不能自存,此吉語也;言其富足,車馬輕肥,此惡語也。
’吾嘗重其言。
比見中表仕宦者,多以金帛獻遺其父母。
父母但知忻悅,不問金帛所從來。
若以非道得之,此乃為盜而未發者耳,安得不憂而更喜乎?汝今坐食俸祿,苟不能忠清,雖日殺三牲,吾猶食之不下咽也。
”玄由是以廉謹著名。
李景讓,宦已達,發斑白,小有過,其母猶撻之。
景讓事之,終日常兢兢。
及為浙西觀察使,有左右都押牙忤景讓意,景讓杖之而斃。
軍中憤怒,将為變。
母聞之。
景讓方視事,母出,坐廳事,立景讓于庭下而責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國家刑法,豈得以為汝喜怒之資,妄殺無罪之人乎?萬一緻一方不甯,豈惟上負朝廷,使垂老之母銜羞入地,何以見汝先人乎?”命左右禠其衣坐之,将撻其背。
将佐皆至,為之請。
不許。
将佐拜且泣,久乃釋之。
軍中由是遂安。
此惟恐其子之入于不善也。
漢汝南功曹範滂坐黨人被收,其母就與訣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複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魏高貴鄉公将讨司馬文王,以告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
沈、業出走告文王,經獨不往。
高貴鄉公既薨,經被收。
辭母,母顔色不變,笑而應曰:“人誰不死,但恐不得死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唐相李義府專橫,侍禦史王義方欲奏彈之,先白其母曰:“義方為禦史,視奸臣不糾則不忠,糾之則身危而憂及于親,為不孝;二者不能自決,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殺身以成子之名,汝能盡忠以事君,吾死不恨。
”此非不愛其子,惟恐其子為善之不終也。
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吳司空孟仁嘗為監魚池官,自結網捕魚作鲊寄母。
母還之曰:“汝為魚官,以鲊寄母,非避嫌也!” 晉陶侃為縣吏,嘗監魚池,以一坩鲊遺母。
母封鲊責曰:“爾以官物遺我,不能益我,乃增吾憂耳。
” 隋大理寺卿鄭善果母翟氏,夫鄭誠讨尉遲迥戰死。
母年二十而寡,父欲奪其志。
母抱善果曰:“鄭君雖死,幸有此兒。
棄兒為不慈,背死夫為無禮。
”遂不嫁。
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數歲拜持節大将軍,襲爵開封縣公,年四十授沂州刺史,尋為魯郡太守。
母性賢明,有節操,博涉書史,通曉政事。
每善果出聽事,母辄坐胡床,于障後察之。
聞其剖斷合理,歸則大悅,即賜之坐,相對談笑;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母乃還堂,蒙袂而泣,終日不食。
善果伏于床前不敢起。
母方起,謂之曰:“吾非怒汝,乃慚汝家耳。
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知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守官清恪,未嘗問私,以身殉國。
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耳,有慈愛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荷忠臣之業乎?汝自童稚襲茅土,汝今位至方嶽,豈汝身緻之邪?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心緣驕樂,堕于公政,内則墜爾家風,或失亡官爵;外則虧天子之法,以取辜戾。
吾死日,何面目見汝先人于地下乎?”母恒自紡績,每至夜分而寝。
善果曰:“兒封侯開國,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此?”答曰:“籲!汝年已長,吾謂汝知天下理,今聞此言,故猶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濟乎?今此秩俸,乃天子報汝先人之殉命也,當散贍六姻,為先君之惠,奈何獨擅其利,以為富貴乎?又絲枲紡績,婦人之務,上自王後,下及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業者,是為驕逸。
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自初寡,便不禦脂粉,常服大練,性又節儉,非祭祀、賓客之事,酒肉不妄陳其前;靜室端居,未嘗辄出門閣。
内外姻戚有吉兇事,但厚加贈遺,皆不詣其門。
非自手作,及莊園祿賜所得,雖親族禮遺,悉不許入門。
善果曆任州郡,内自出馔,于衙中食之,公廨所供皆不許受,悉用修理公宇及分僚佐。
善果亦由此克己,号為清吏,考為天下最。
唐中書令崔玄,初為庫部員外郎,母盧氏嘗戒之曰:“吾嘗聞姨兄辛玄馭雲:‘兒子從官于外,有人來言其貧窭不能自存,此吉語也;言其富足,車馬輕肥,此惡語也。
’吾嘗重其言。
比見中表仕宦者,多以金帛獻遺其父母。
父母但知忻悅,不問金帛所從來。
若以非道得之,此乃為盜而未發者耳,安得不憂而更喜乎?汝今坐食俸祿,苟不能忠清,雖日殺三牲,吾猶食之不下咽也。
”玄由是以廉謹著名。
李景讓,宦已達,發斑白,小有過,其母猶撻之。
景讓事之,終日常兢兢。
及為浙西觀察使,有左右都押牙忤景讓意,景讓杖之而斃。
軍中憤怒,将為變。
母聞之。
景讓方視事,母出,坐廳事,立景讓于庭下而責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國家刑法,豈得以為汝喜怒之資,妄殺無罪之人乎?萬一緻一方不甯,豈惟上負朝廷,使垂老之母銜羞入地,何以見汝先人乎?”命左右禠其衣坐之,将撻其背。
将佐皆至,為之請。
不許。
将佐拜且泣,久乃釋之。
軍中由是遂安。
此惟恐其子之入于不善也。
漢汝南功曹範滂坐黨人被收,其母就與訣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複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
魏高貴鄉公将讨司馬文王,以告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
沈、業出走告文王,經獨不往。
高貴鄉公既薨,經被收。
辭母,母顔色不變,笑而應曰:“人誰不死,但恐不得死所,以此并命,何恨之有?” 唐相李義府專橫,侍禦史王義方欲奏彈之,先白其母曰:“義方為禦史,視奸臣不糾則不忠,糾之則身危而憂及于親,為不孝;二者不能自決,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殺身以成子之名,汝能盡忠以事君,吾死不恨。
”此非不愛其子,惟恐其子為善之不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