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牝城
關燈
小
中
大
裡是沙土地,築壘總不成功。
隐士可有什麼好辦法教給我?”婁子伯說:“丞相用兵如神,難道不懂得天時嗎?這幾天連日陰雲密布,隻等朔風一起,就必定天寒地凍了。
等風起之時,丞相派軍兵邊運土邊潑水,等到天亮,土城不就築起來了嗎!”曹操這才醒悟,要厚賞老人,老人不肯受賞,自己走了。
當天夜裡果然刮起了強勁的北風,曹操把軍兵全派出去擔土潑水,當時沒有盛水的工具,便拿出很細很密的絲織物作成口袋,盛水澆潑,果然如夢梅居士所說,随築随凍,到天亮時,沙土已凍得很結實了,一座堅固的土城終于築成。
西涼兵的細作報告馬超,馬超帶領軍兵察看,大吃一驚,以為是有神仙幫助曹操。
第二天,馬超出動大軍進攻,曹操出營,隻有許褚一人随後。
曹操舉起馬鞭大聲說:“我曹孟德單騎來此,請馬超出來答話。
”馬超騎馬挺槍而出,曹操說:“你欺負我築不成營壘,現在我一夜就築成了,你還不早早投降嗎?”馬超無話對答,想要去捉曹操,又見許褚圓睜怪眼,手提鋼刀,勒馬立在曹操後面,沒敢輕舉妄動,最後約定第二天決戰。
第二天馬超和許褚苦鬥幾百回合,未分出勝負,最後兩軍混戰,曹軍雖然敗了,但困有冰凍土城,總算沒有受太大損失。
後來曹操閉門堅守,又用反間計,終于戰勝馬超。
曹操得隐士婁子伯指點,潑水凍土而築成堅固的城堡,可說是在不利地形條件下建築防禦工事的一個範例,其訣竅就在于因時因地制宜,巧用各種條件。
試想,如果不是隆冬天氣,不是像婁子伯這樣久居當地,能觀天象而知氣候變化,曹操能築成冰凍土城嗎?這種巧用地形,變不利為有利的事例,在現代戰争中也有應用,我國抗日戰争中的地道戰和抗美援朝戰争中的坑道戰,就是光輝範例。
華北地區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起初抗日軍民還可用青紗帳作掩護,但到了冬天就很困難了,尤其在日本鬼子實施大修碉堡的囚寵政策,再輔以拉網戰術和殘酷的三光政策以後,抗日軍民便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處境極其艱難了。
這時,抗日軍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成了地道,開始隻是為了躲避鬼子,後來就建成了既可隐蔽又能作戰,還可防毒防水的村與村相連的地道網,徹底變不利為有利,為機動靈活地打擊日本鬼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平原不易修築地面工事,特别是在抗日戰争時,敵強我弱,抗日軍民更不可能在地面修建永久性工事。
但是平原地區,尤其是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土質情況,卻有利于修建地道,這比山區或南方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容易得多,抗日軍民正是因地制宜,開展了有聲有色的地道戰,打破了日本侵略軍的囚籠封鎖,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直至戰勝日本侵略者。
抗美援朝戰争中也是如此,美國侵略軍有強大的空中力量和炮兵,他們憑借火力優勢,狂轟濫炸,經常是在一小塊陣地上傾下幾萬發炸彈和炮彈,把岩石炸成砂土,我志願軍的地面工事便很難保存,守衛陣地也随之變得極其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指戰員便利用朝鮮戰場多是石山的條件,開挖坑道。
這種坑道不怕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志願軍就可以安全隐蔽,在适當時機出擊,保證陣地丢不了。
志願軍指戰員在當時的敵我形勢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坑道戰,扭轉了不利形勢,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迹。
至于說在地形有利之處建城築壘便能收到易守難攻之效,這不難理解。
在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征高麗時,便碰了一個硬釘子,緻使全軍無功而返。
東征開始,唐軍連連取勝,又打敗了高麗15萬援兵,聲鹹正盛,便移軍攻打安市城。
這座安市城便依山而築,正是孫膑所說的“雄城”,守軍據險死守,頑強不屈。
前軍指揮李世勣過于輕敵,他對太宗說,“這座鬥大的孤城,不用擔心攻不下來。
等攻下城池,便将所有男子全部殺掉,以洩守城敵軍侮罵陛下之恨。
”這時,太宗還有些猶豫,說道:“朕的想法是先攻建安城,隻要建安攻克了,安市便在我軍掌握之中了。
這正是兵法說的舍堅攻瑕呀!”李世勣又說:“建安城在南面,安市在北面,我軍的糧饷都在遼東,現在如果越過安市去攻打建安,假如敵軍斷我糧道,那便如何是好?臣的意見還是先攻安市,安市一攻下,便可大張旗鼓地進軍,沒有後顧之憂了。
”太宗這時隻好說:“朕命你任将帥,自然應該用你的計劃,但願你不要誤了朕的大事!”太宗話還沒說完,已有兩人走上前跪奏道:“奴才等人既然委身大國,不敢不竭誠獻計,但願天子早立大功,也可以讓奴才能夠早日
隐士可有什麼好辦法教給我?”婁子伯說:“丞相用兵如神,難道不懂得天時嗎?這幾天連日陰雲密布,隻等朔風一起,就必定天寒地凍了。
等風起之時,丞相派軍兵邊運土邊潑水,等到天亮,土城不就築起來了嗎!”曹操這才醒悟,要厚賞老人,老人不肯受賞,自己走了。
當天夜裡果然刮起了強勁的北風,曹操把軍兵全派出去擔土潑水,當時沒有盛水的工具,便拿出很細很密的絲織物作成口袋,盛水澆潑,果然如夢梅居士所說,随築随凍,到天亮時,沙土已凍得很結實了,一座堅固的土城終于築成。
西涼兵的細作報告馬超,馬超帶領軍兵察看,大吃一驚,以為是有神仙幫助曹操。
第二天,馬超出動大軍進攻,曹操出營,隻有許褚一人随後。
曹操舉起馬鞭大聲說:“我曹孟德單騎來此,請馬超出來答話。
”馬超騎馬挺槍而出,曹操說:“你欺負我築不成營壘,現在我一夜就築成了,你還不早早投降嗎?”馬超無話對答,想要去捉曹操,又見許褚圓睜怪眼,手提鋼刀,勒馬立在曹操後面,沒敢輕舉妄動,最後約定第二天決戰。
第二天馬超和許褚苦鬥幾百回合,未分出勝負,最後兩軍混戰,曹軍雖然敗了,但困有冰凍土城,總算沒有受太大損失。
後來曹操閉門堅守,又用反間計,終于戰勝馬超。
曹操得隐士婁子伯指點,潑水凍土而築成堅固的城堡,可說是在不利地形條件下建築防禦工事的一個範例,其訣竅就在于因時因地制宜,巧用各種條件。
試想,如果不是隆冬天氣,不是像婁子伯這樣久居當地,能觀天象而知氣候變化,曹操能築成冰凍土城嗎?這種巧用地形,變不利為有利的事例,在現代戰争中也有應用,我國抗日戰争中的地道戰和抗美援朝戰争中的坑道戰,就是光輝範例。
華北地區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起初抗日軍民還可用青紗帳作掩護,但到了冬天就很困難了,尤其在日本鬼子實施大修碉堡的囚寵政策,再輔以拉網戰術和殘酷的三光政策以後,抗日軍民便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處境極其艱難了。
這時,抗日軍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成了地道,開始隻是為了躲避鬼子,後來就建成了既可隐蔽又能作戰,還可防毒防水的村與村相連的地道網,徹底變不利為有利,為機動靈活地打擊日本鬼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平原不易修築地面工事,特别是在抗日戰争時,敵強我弱,抗日軍民更不可能在地面修建永久性工事。
但是平原地區,尤其是華北大部分地區的土質情況,卻有利于修建地道,這比山區或南方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容易得多,抗日軍民正是因地制宜,開展了有聲有色的地道戰,打破了日本侵略軍的囚籠封鎖,變不利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直至戰勝日本侵略者。
抗美援朝戰争中也是如此,美國侵略軍有強大的空中力量和炮兵,他們憑借火力優勢,狂轟濫炸,經常是在一小塊陣地上傾下幾萬發炸彈和炮彈,把岩石炸成砂土,我志願軍的地面工事便很難保存,守衛陣地也随之變得極其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指戰員便利用朝鮮戰場多是石山的條件,開挖坑道。
這種坑道不怕飛機轟炸和大炮轟擊,志願軍就可以安全隐蔽,在适當時機出擊,保證陣地丢不了。
志願軍指戰員在當時的敵我形勢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坑道戰,扭轉了不利形勢,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迹。
至于說在地形有利之處建城築壘便能收到易守難攻之效,這不難理解。
在唐太宗李世民禦駕東征高麗時,便碰了一個硬釘子,緻使全軍無功而返。
東征開始,唐軍連連取勝,又打敗了高麗15萬援兵,聲鹹正盛,便移軍攻打安市城。
這座安市城便依山而築,正是孫膑所說的“雄城”,守軍據險死守,頑強不屈。
前軍指揮李世勣過于輕敵,他對太宗說,“這座鬥大的孤城,不用擔心攻不下來。
等攻下城池,便将所有男子全部殺掉,以洩守城敵軍侮罵陛下之恨。
”這時,太宗還有些猶豫,說道:“朕的想法是先攻建安城,隻要建安攻克了,安市便在我軍掌握之中了。
這正是兵法說的舍堅攻瑕呀!”李世勣又說:“建安城在南面,安市在北面,我軍的糧饷都在遼東,現在如果越過安市去攻打建安,假如敵軍斷我糧道,那便如何是好?臣的意見還是先攻安市,安市一攻下,便可大張旗鼓地進軍,沒有後顧之憂了。
”太宗這時隻好說:“朕命你任将帥,自然應該用你的計劃,但願你不要誤了朕的大事!”太宗話還沒說完,已有兩人走上前跪奏道:“奴才等人既然委身大國,不敢不竭誠獻計,但願天子早立大功,也可以讓奴才能夠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