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失

關燈
導緻失敗。

    第4種是命令不能執行,士兵不能一緻行動,可能導緻失敗。

    第5種是部下不服從、士兵不聽指揮,不肯效命,可能導緻失敗。

    第6種是他的軍隊使百姓遭受痛苦,可能導緻失敗。

    第7種是軍隊疲憊,可能導緻失敗。

    第8種是軍隊思鄉想家,可能導緻失敗。

    第9種是士兵逃跑,可能導緻失敗。

    第10種是士兵..可能導緻失敗。

    第11種是軍隊多次受驚吓,可能導緻失敗。

    第12種是行軍的道路難以行走,使士兵常常陷腳,士兵困苦不堪,可能導緻失敗。

    第13種是修築險要堅固的軍事設施,使士兵過度疲勞,可能導緻失敗。

    第14種是..可能導緻失敗。

    第15種是天快黑了,行軍路程還很遠,士兵極其氣憤,可能導緻失販。

    第16種..可能導緻失敗。

    第17種是..士兵恐懼,可能導緻失敗。

    第18種是軍令屢屢改變,士兵偷安應付,可能導緻失敗。

    第19種是軍隊軍心渙散,士兵不信任他們的将領和長官,可能導緻失敗。

    第20種是統兵将領多數存在僥幸心理,士兵懈怠懶惰,可能導緻失敗。

    第21種是将領和士兵都多疑,猶豫不決,可能導緻失敗。

    第22種是将領厭惡聽别人指出其過錯,可能導緻失敗。

    第23種是任用的下級官吏無能,可能導緻失敗。

    第24種是長期露宿,挫傷士氣,可能導緻失敗。

    第25種是将領臨戰分心,可能導緻失敗。

    第26種是隻想憑借敵軍士氣低落,可能導緻失敗。

    第27種是單純依靠埋伏和施行欺騙去打敗敵軍,可能導緻失敗。

    第28種是..可能導緻失敗。

    第29種是..士兵産生厭惡心理,可能導緻失敗。

    第30種是不能用合适的陣勢通過狹谷通道,可能導緻失敗。

    第31種是軍隊先出發和後出發的士兵,不能在陣前會齊集結,可能導緻失敗。

    第32種是作戰時由于擔心前鋒緻使後衛空虛,或者由于擔心後衛緻使前鋒空虛,或者由于擔心左翼緻使右翼空虛,又或是由于擔心右翼緻使左翼空虛,作戰時總是有種種擔心,可能導緻失敗。

     [解析]這篇文章集中論述統兵将領的指揮才幹和指揮素養,和前篇共同之處在于也是從反面論述。

    孫膑在文中把臨敵指揮不當可能造成的錯誤一一列出,令人驚歎的是他竟列出了32種之多,可見他搜集了大量資料并加以細心研究。

    他列舉的這32種錯誤都是實戰之中發生過的,也是一般将領易犯的。

    下面我們看幾個戰例,便可更深刻地領悟孫膑的論述了。

    東晉末年,安帝複位不久,廣州刺史盧循和始興相徐道覆二人便趁劉裕統兵北伐南燕、朝廷空虛之際,起兵反叛,二人分别攻下長沙、南康、廬陵、豫州諸郡,沿長江東下,聲勢很大。

    江荊都督何無忌從尋陽領兵拒敵,又身受重傷而死。

    朝廷驚恐,安帝隻好下诏召剛滅了南燕的劉裕回京抗敵,劉裕回京,立即整備戰船,準備出兵迎敵。

    這時,豫州都督劉毅不服氣劉裕,便要出兵南征。

    他的堂弟劉藩送信給他,說是賊軍剛剛得勝,其鋒銳不可擋,建議與他在江上會合,等待時機破敵。

    誰知劉毅連信都沒有看完,便瞪着眼睛,很生氣地看着劉藩說:“前次舉義平定叛逆時,隻不過是因為劉裕發起,我才暫時推重他,你便以為我真不如劉裕嗎?”說着,把書信扔到地上,立即集合二萬水軍,從姑熟出發。

    劉毅的水軍急忙行駛到桑落洲,便和盧循、徐道覆所率領的賊兵遭遇。

    賊兵順流而下,猛力前沖,船頭又高又銳利,一下子便突入劉毅船隊之中。

    劉毅的船隻又小又不堅固,與敵船一撞即破損,紛紛往兩旁躲避,劉毅的船隊頓時亂了。

    盧、徐二人帶領賊船,東沖西撞,很快便把劉毅的船隻都撞沉了。

    劉毅支持不住,隻好帶領幾百軍兵棄船登岸,狼狽而逃。

    盧循、徐道覆接連打敗何無忌,劉毅兩名都督,聲威更是大振,叛軍兵力已達十幾萬之多,船隻車輛連綿百裡,其樓船高達20丈,在長江中橫行無敵。

    但盧循很畏懼劉裕,聽說劉裕已領兵回到京都建業城,就驚慌起來,有了退回尋陽,掉頭去攻打江陵的意思,而徐道覆卻主張乘勝進攻都城。

    二人一連商議好幾天,才決定繼續東下。

    其實,當時劉裕剛剛北代趕回,軍兵人數不多,又十分疲憊,而京城的軍兵也僅僅幾千人。

    盧循如果早聽徐道覆的主張,乘勝東下,那東晉都城就很難保住了。

    虧得有了數日緩沖,劉裕得以募集民兵,修整石頭城,同時又有一些勤王軍兵到達,實力有所增強。

    但賊軍兵勢仍是遠遠超出東晉守衛都城兵力,一些文官武将便力主晉帝過江躲避,隻有劉裕堅決反對走避。

    不久,盧循到達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