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敗

關燈
本篇列舉将帥品質上的種種缺點,這些缺點都會導緻戰争失敗。

     将敗(1) 将敗:一曰不能而自能。

    二曰驕。

    三曰貪于位。

    四曰貪于财。

    [五曰]□。

    六曰輕。

     七曰遲。

    八曰寡勇。

    九曰勇而弱。

    十曰寡信。

    十一[曰]……十四曰寡決。

    十五曰緩。

    十六曰擔十七曰□。

    十八曰賊(2)。

    十九曰自私。

    廿曰自亂。

    多敗者多失。

     (1)此是篇題,單獨寫在一簡上。

     (2)賊,殘暴。

     [原文]将敗:一曰不能而自能。

    二曰驕。

    三曰貪于位。

    四曰貪于财。

    [五曰□。

    ]六曰輕。

    七曰遲。

    八曰寡勇。

    九曰勇而弱。

    十曰寡信。

    十一[曰]..十四曰寡決。

    十五曰緩。

    十六曰怠。

    十七曰□。

    十八曰賊。

    十九曰自私。

    廿曰自亂。

    多敗者多失。

     [譯文]統兵将領遭緻失敗的原因有以下種種:第一種是自己本來沒有能力卻自認能力高強;第二種是驕傲自大;第三種是貪圖權位;第四是貪圖錢财;第五種是..第六種是輕敵;第七種是反應遲鈍;第八種是缺乏勇氣;第九種是表面勇敢,實際懦弱;第十種是缺乏信譽;第十一種是..第十四種是優柔寡斷;第十五種是行動遲緩;第十六種是懈怠懶惰;第十七種是..第十八種是暴虐;第十九種是自私;第二十種是自己把事情搞亂。

    将領的毛病越多,失敗就越多。

     [解析]這篇文章仍然是論述統兵将領的品德修養和指揮素養,但和前面兩篇不同,不是正面論述将領應有的品質,而是從反面為将領設鏡,把可能招緻失敗的種種缺陷、錯誤一一列出,足以讓将領們引以為戒。

    這篇論述實際是前兩篇的繼續和補充。

    孫膑把将領們常犯、易犯和可能犯的錯誤分門别類地逐條列出,竟達20種之多,可謂十分詳盡,十分具體,可見孫膑對此研究根深,分析很細,也可見他對此十分重視。

    孫膑最後警告說:“将領的毛病越多,失敗就越多!”可做為統兵将領的一面明鏡。

    細讀孫膑所列各項,可說條條都是緻命錯誤,一條也犯不得。

    謂予不信,可看下面實例。

    唐朝開國之初,隋末反叛群雄并未全部降服,隋朝将領也還有的尚在頑抗。

    宇文化及便是隋未的一員大将,他殺了隋炀帝之後,自稱大丞相,仍擁有重兵,幾經轉戰到了魏縣。

    在這個地區既有自稱夏王的窦建德,又有奉唐高祖李淵的诏命進擊魏縣的唐将淮南王李神通。

    宇文化及抵擋不住李神通率領的唐軍的進攻,隻得放棄魏縣,用隋朝宮中的珍寶買動山東的反王王薄,一同拒守聊城。

    宇文化及支持了一些時日,城中糧食将盡,又聽說窦建德要來攻城,軍心開始動搖。

    宇文化及十分恐慌,派人向李神通送信,表示願意投降。

    誰知李神通卻怒罵,“弑君逆賊,還想屈膝求生嗎?”李神通的副使崔世幹進谏道:“他既願意投降,不妨允許。

    ”而李神通卻斥責說,“我軍征戰已久,無非是為了誅殺逆賊。

    現今逆賊已經糧盡計窮,旦夕之間我軍便可攻克,我正要進城誅殺逆賊,以揚國威,并且奪取他的錢财珍寶賞給将士,如果今天接受他投降,試問,我還能以什麼名義出動軍隊去懲罰他?我又拿什麼東西去獎賞衆軍呢?”崔世幹又說:“現今窦建德馬上就要到了,宇文化及又未能平定,我軍内外受敵,必敗無疑!現今如若受降,可以不戰而取得聊城,平定逆賊,為什麼卻要因貪圖敵軍的财物而拒絕其投降呢?”這番話說得十分中肯,分析透徹入理,誰知李神通不但不聽,反而勃然大怒,把崔世幹關在軍營之中。

    随後,宇文上及給宇文化及運來了糧食,宇文化及也不再談投降之事。

    當時有一位貝州刺史趙君德,也歸李神通指揮,他帶領軍兵攻城,正當他身先士卒,奮勇登上城頭之際,李神通反而鳴金收軍,趙君德孤掌難鳴,隻好退下,結果功虧一篑。

    趙君德回營後诘問李神通,為什麼讓他收兵,李神通說:“窦建德的軍兵馬上就到,我軍不能繼續攻城了。

    ”趙君德遙望東方,并未看見一兵一卒到來,知道是李神通妒忌争功,隻好一聲歎息。

    過了一夜,才聽見鑼鼓喧天,窦建德督促軍兵殺來。

    李神通一見夏軍聲勢浩大,不敢迎戰,領兵退走。

    李神通功敗垂成,就是犯了孫膑所說的錯誤,而且不止一條,他本來沒有能力卻自認高明,不肯聽取副使崔世幹的正确意見,拒絕受降。

    他對當時的形勢沒有全面認識,不能及時決策,贻誤戰機,使得宇文化及得到補給,又遭夏軍威逼,說明他反應遲鈍,優柔寡斷。

    他在趙君德已登上城頭,勝利即将到手之際,反而鳴金收兵,更反映了他品質很差,自私忌功,置軍隊和國家利益于不顧。

    他不但不聽崔世幹的正确意見,反而将其關了起來,既是自大,又是暴虐,自亂軍心。

    李神通犯的錯誤可謂多了,難怪他不但失去到手的勝利,被迫退走,後來還連吃敗仗,丢城失地,最後他自己也成了窦建德的俘虜,正應了孫膑說的“将領毛病越多,失敗就越多”的論斷。

    東晉末年,在北方有一南燕,向南侵犯,劉裕帶兵前去征讨。

    當時南燕君主是慕容德,在位七年,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