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陣
關燈
小
中
大
兵的行距間隔,在其間多設旗幟羽旄,要把鋒利的兵器布置在外側。
要注意疏密适當,既不緻于受敵軍的威逼,更不緻于被敵軍包圍、做好這一點的關鍵在于深思熟慮,謹慎施行。
戰車不能急駛,步兵不要急行。
疏陣使用的要旨在于,把士兵分編為若幹個戰鬥群,既可前進也可後退,既可進攻也可防守,可以和敵軍對戰,也可以截擊疲弱的敵軍。
疏陣用得好,可以戰勝精銳的敵軍。
數陣的布列方法是:不必加大行距間隔,行列要相互靠近,排列有序,兵器要密集而又便于施展,前後要互相保護。
..當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緒時,要停止行動,保持穩定,..當敵軍退走時,不要追擊;敵軍來犯時,不要堵截,可以選擇敵軍的弱點加以攻擊,或挫敵軍鋒銳,要計算周詳,不給敵軍任何可乘之機,讓敵軍在陣前如遇大山一般,隻好退走。
這樣,數陣就堅不可破了。
錐形陣的布列,要使它像利劍一般。
其前鋒如不銳利,就不能攻入敵陣;其兩翼如不鋒利,就不能截斷敵軍;其主體如不雄厚,就不能布成錐形陣。
因此,錐形陣的前鋒必須銳利,兩翼必須輕靈鋒利,主體必須兵力雄厚。
這樣的錐形陣就可以突破敵陣,截斷敵軍了。
雁形陣的布列,..這就是雁形陣的作用。
雁形陣前面排列要像一樣,而後面排列則要像善伏的狸貓一樣。
..這就是雁形陣的作用。
鈎形陣的布列,前面必須排成方形,左右兩翼相對應必須布成鈎形。
指揮用的金、鼓、角三種發聲器要齊全,五種顔色的旗幟必須齊備,要讓自己的士兵能辨别本軍指揮的聲響号令和指揮旗幟。
..布列玄襄陣,必須多設各種旗幟,鼓聲要密集而雄壯,士兵要表面散亂而實際穩定,戰車表面雜亂而實際上排列有序,..讓士兵像在茶樓酒館一樣,喧鬧雜亂,如同從天而降,從地裡冒出來一樣,走來走去,絡繹不絕,整日不斷。
這就是玄襄陣的擺法。
用火陣的戰法是,在溝壘之外,再修築塹壕,每隔五步堆積柴草,要疏密均勻,分派好點火的士兵,讓他們準備好點火用的火把,點火時動作要輕靈利落,..如果火燒向本方,那和敵軍交戰是不能取勝的,必須立即停止行動,向後撤退。
用火戰的條件是,敵軍的位置在下風頭,敵軍的陣地地勢低平,野草叢生,敵軍在被燒時無處可逃。
具備這些條件時才可用火攻,遇上大風天氣,敵軍陣地又是野草叢生,柴草堆積,營地戒備又不嚴密時,也可以用火攻。
這時,用火攻造成敵軍混亂,再用如雨一樣密集的箭射殺敵軍,并擂鼓呐喊,督促士兵攻擊,以兵勢輔助火攻。
這就是火戰的方法。
用水戰的方法是,多用步兵而少用戰車,要讓部下準備好撈鈎、纜繩等器具和船隻用具。
前進時要前後相随,後退時不可擁擠,要适時收縮隊形順流而下,以敵軍為射殺目标。
水戰的要旨在于,用輕便船隻作指揮船,用快船作聯絡船,敵軍後退時就追擊,敵軍進攻時就收縮隊形迎戰,要根據形勢變化而謹慎指揮進退應敵,敵軍移動就加以鉗制,敵軍結陣就..敵軍密集就分割。
敵軍中常有隐蔽的戰車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擊敵軍船隻,控制渡口時,還要調動步兵在陸路配合作戰。
這就是水戰的作戰方法。
[解析]《十陣》一文是論述臨敵用兵的重要戰術之一——兵陣運用。
在孫膑所處的戰國時期,作戰的主要工具還是戰車,由步兵配合戰車作戰,騎兵還是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才興起的一個新兵種,所以“兵陣”在當時來說就特别重要。
當時的統兵将領必須懂得各種兵陣的作用和排列方法。
善于運用各種兵陣去進攻或者防禦。
兵陣的種種知識自然就成了那時兵法的主要内容,學會運用兵陣就成了合格的統兵将領的基本功了。
可以說,那時的将領如果不會排列和運用各種兵陣就不合格,不稱職,正如現在不會指揮海陸空諸兵種聯合作戰就不能當将軍一樣。
正是由于兵陣知識在當時如此重要,所以孫膑才如此詳細地述說了十種兵陣的特點、排陣方法以及種種注意事項和運用訣竅,以作為将領們學習的基本教材和用兵手冊。
就對兵陣的詳盡述說而言,在我國古代著名兵法家中,孫膑是超群出衆的,是無人可比的。
當然,随着作戰手段的發展,兵陣的形式和作用也在演變,名稱、種類更是千變萬化,不可能總是像孫膑所說的十種陣形,隻墨守那種成規也是不可能取勝的。
不過孫膑所述說的排陣原理,運用訣竅,今天仍然有效,是寶貴的。
現代戰争也要構築陣地,也要講究堡壘和各種工事、掩體的布設,火力配備,各軍兵種的協同配合,進攻時空中力量的運用,火炮支援,戰車的突破和步兵的投入等。
這一切與孫膑所說的布陣原理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
例如兵力配置的疏密适當,把士兵分編為若幹戰鬥群,進退靈活,互相支援,互相保護,聯絡有效,指揮暢達,設置僞裝迷惑敵軍,選擇和利用地形,各軍兵種和武器的有效使用等,在現
要注意疏密适當,既不緻于受敵軍的威逼,更不緻于被敵軍包圍、做好這一點的關鍵在于深思熟慮,謹慎施行。
戰車不能急駛,步兵不要急行。
疏陣使用的要旨在于,把士兵分編為若幹個戰鬥群,既可前進也可後退,既可進攻也可防守,可以和敵軍對戰,也可以截擊疲弱的敵軍。
疏陣用得好,可以戰勝精銳的敵軍。
數陣的布列方法是:不必加大行距間隔,行列要相互靠近,排列有序,兵器要密集而又便于施展,前後要互相保護。
..當本方士兵有恐慌情緒時,要停止行動,保持穩定,..當敵軍退走時,不要追擊;敵軍來犯時,不要堵截,可以選擇敵軍的弱點加以攻擊,或挫敵軍鋒銳,要計算周詳,不給敵軍任何可乘之機,讓敵軍在陣前如遇大山一般,隻好退走。
這樣,數陣就堅不可破了。
錐形陣的布列,要使它像利劍一般。
其前鋒如不銳利,就不能攻入敵陣;其兩翼如不鋒利,就不能截斷敵軍;其主體如不雄厚,就不能布成錐形陣。
因此,錐形陣的前鋒必須銳利,兩翼必須輕靈鋒利,主體必須兵力雄厚。
這樣的錐形陣就可以突破敵陣,截斷敵軍了。
雁形陣的布列,..這就是雁形陣的作用。
雁形陣前面排列要像一樣,而後面排列則要像善伏的狸貓一樣。
..這就是雁形陣的作用。
鈎形陣的布列,前面必須排成方形,左右兩翼相對應必須布成鈎形。
指揮用的金、鼓、角三種發聲器要齊全,五種顔色的旗幟必須齊備,要讓自己的士兵能辨别本軍指揮的聲響号令和指揮旗幟。
..布列玄襄陣,必須多設各種旗幟,鼓聲要密集而雄壯,士兵要表面散亂而實際穩定,戰車表面雜亂而實際上排列有序,..讓士兵像在茶樓酒館一樣,喧鬧雜亂,如同從天而降,從地裡冒出來一樣,走來走去,絡繹不絕,整日不斷。
這就是玄襄陣的擺法。
用火陣的戰法是,在溝壘之外,再修築塹壕,每隔五步堆積柴草,要疏密均勻,分派好點火的士兵,讓他們準備好點火用的火把,點火時動作要輕靈利落,..如果火燒向本方,那和敵軍交戰是不能取勝的,必須立即停止行動,向後撤退。
用火戰的條件是,敵軍的位置在下風頭,敵軍的陣地地勢低平,野草叢生,敵軍在被燒時無處可逃。
具備這些條件時才可用火攻,遇上大風天氣,敵軍陣地又是野草叢生,柴草堆積,營地戒備又不嚴密時,也可以用火攻。
這時,用火攻造成敵軍混亂,再用如雨一樣密集的箭射殺敵軍,并擂鼓呐喊,督促士兵攻擊,以兵勢輔助火攻。
這就是火戰的方法。
用水戰的方法是,多用步兵而少用戰車,要讓部下準備好撈鈎、纜繩等器具和船隻用具。
前進時要前後相随,後退時不可擁擠,要适時收縮隊形順流而下,以敵軍為射殺目标。
水戰的要旨在于,用輕便船隻作指揮船,用快船作聯絡船,敵軍後退時就追擊,敵軍進攻時就收縮隊形迎戰,要根據形勢變化而謹慎指揮進退應敵,敵軍移動就加以鉗制,敵軍結陣就..敵軍密集就分割。
敵軍中常有隐蔽的戰車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擊敵軍船隻,控制渡口時,還要調動步兵在陸路配合作戰。
這就是水戰的作戰方法。
[解析]《十陣》一文是論述臨敵用兵的重要戰術之一——兵陣運用。
在孫膑所處的戰國時期,作戰的主要工具還是戰車,由步兵配合戰車作戰,騎兵還是在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才興起的一個新兵種,所以“兵陣”在當時來說就特别重要。
當時的統兵将領必須懂得各種兵陣的作用和排列方法。
善于運用各種兵陣去進攻或者防禦。
兵陣的種種知識自然就成了那時兵法的主要内容,學會運用兵陣就成了合格的統兵将領的基本功了。
可以說,那時的将領如果不會排列和運用各種兵陣就不合格,不稱職,正如現在不會指揮海陸空諸兵種聯合作戰就不能當将軍一樣。
正是由于兵陣知識在當時如此重要,所以孫膑才如此詳細地述說了十種兵陣的特點、排陣方法以及種種注意事項和運用訣竅,以作為将領們學習的基本教材和用兵手冊。
就對兵陣的詳盡述說而言,在我國古代著名兵法家中,孫膑是超群出衆的,是無人可比的。
當然,随着作戰手段的發展,兵陣的形式和作用也在演變,名稱、種類更是千變萬化,不可能總是像孫膑所說的十種陣形,隻墨守那種成規也是不可能取勝的。
不過孫膑所述說的排陣原理,運用訣竅,今天仍然有效,是寶貴的。
現代戰争也要構築陣地,也要講究堡壘和各種工事、掩體的布設,火力配備,各軍兵種的協同配合,進攻時空中力量的運用,火炮支援,戰車的突破和步兵的投入等。
這一切與孫膑所說的布陣原理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同的。
例如兵力配置的疏密适當,把士兵分編為若幹戰鬥群,進退靈活,互相支援,互相保護,聯絡有效,指揮暢達,設置僞裝迷惑敵軍,選擇和利用地形,各軍兵種和武器的有效使用等,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