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篡

關燈
本篇論述如何使士卒和百姓在戰争中為統治者盡力。

    篇中有“篡賢取良”語,故以“行篡”為篇名。

     行篡(1) 孫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權衡也(2)。

    權衡,所以篡賢取良也。

    陰陽,所以聚衆合敵也(3)。

    正衡再纍……既忠,是謂不窮。

    稱鄉縣衡(4),雖(5)其宜也。

    私公之财壹也。

     夫民有不足于壽而有餘于貨者(6),有不足于貨而有餘于壽者(7),唯明王、聖人知之,故能留之。

    死者不毒(8),奪者不愠(9)。

     此無窮……民皆盡力,近者弗(10)則遠者無能。

    貨多則辨(11),辨則民不德其上。

     貨少則□,□則天下以為尊。

    然則為民赇也,吾所以為赇也(12),此兵之久也。

    用兵之……(1)此是篇題,寫在本篇第一簡簡背。

    篡借為眩下文“篡賢取良”即“選賢取良”。

     (2)此句意謂:用兵和使民,如同用天平稱東西一樣。

     (3)聚衆,集結兵力。

    合敵,同敵人交戰。

     (4)稱,舉。

    鄉,同向。

    縣,同懸。

    衡,天平。

    稱向,定方向。

    懸衡,衡量輕重利弊。

     (5)雖,疑借為唯。

     (6)指富有而貪生的人。

     (7)指因貧困而輕生的人。

     (8)毒,痛恨。

     (9)愠(yun韻),抱怨。

     (10)弗字下疑脫漏一宇。

     (11)辨,疑借為便,安逸。

     (12)赇,此處疑指積聚财富。

     [原文]孫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權衡也。

    權衡,所以篡賢取良也。

    陰陽,所以聚衆合敵也。

    正衡再累既忠,是謂不窮。

    稱鄉縣衡,雖其宜也。

    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壽而有餘于貨者,有不足于貨而有餘于壽者。

    唯明王聖人知之,故能留之。

    死者不毒,奪者不愠。

    此無窮..民皆盡力。

    近者弗則遠者無能。

    貨多則辨,辨則民不德其上。

    貨少則□,□則天下以為尊。

    然則為民赇也,吾所以為赇也,此兵之久也。

    用兵之 [譯文]孫膑說:動用民力去作戰的問題,必須仔細斟酌。

    斟酌的目的是為了真正選拔出有德有才的人。

    運用陰陽變化配合的規律,是為了聚集民衆的力量去對敵。

    要充分考慮一個地方的實際情況,才能恰當地使用那裡的民力。

    私人和公有的财物要統一安排使用。

    民衆之中,有的人财物很多卻貪生怕死,有的财物少卻不怕死。

    隻有明智的君王和賢明的人,才能正确處理,适當動用民力,使得犧牲生命的人不怨恨,被征用财物的人也不生氣。

    ..百姓都會盡自己的力量。

    如果親近的人不肯盡力,那就不可能讓别人盡力了。

    如果征用财物過多,就會傷害民衆,從而導緻民衆對君王不滿。

    征用财物少..君主就會得到全國的擁護。

    應該讓百姓積累财物。

    我主張讓百姓積累财物,是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長時間用兵作戰.. [解析]這篇文章論述的是保證戰争需用的民力、民财問題,這是用兵作戰的基本保障。

    沒有兵員補充,沒有物資保障,任何傑出的軍事家也是無法施展其才能的,這正如中國的一句老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話雖老,道理卻是不會改變的。

    這篇文章論述了這樣幾個觀點:一是選拔賢德之人;二是聚集民衆的力量去對敵;三是要恰當地使用民力;四是動用民力時必須大公無私,對親、疏的人一視同仁;五是要愛護和積蓄民力。

    這五項都是保證戰争供給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否做得到,是否做得好,對戰争的後續保障關系重大。

    我們不妨先看幾個事例,再進一步分析。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之初,曹操力量并不強大,隻是在打敗青州的黃巾軍,招降30多萬人馬之後,他又實行了兩項得力舉措,這才一躍而為群雄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這兩條舉措之一是實行屯墾,他選出黃巾降兵中的精銳,組成著名的“青州兵”,而讓其餘的軍兵都去從事農墾,這樣一來,他很快就既有精兵,又有充足的糧草,實力大增。

    舉措之二是在兖州招賢納士。

    他很快就招募到一大批得力謀士和勇猛戰将。

    先是荀彧叔侄二人來投奔曹操,一席談話,曹操大喜,封荀彧為行軍司馬,封荀彧的侄子荀攸為行軍教授。

    荀彧又推薦兖州賢士東阿人程昱,曹操當即派人去禮聘。

    程昱見了曹操當即推薦荀彧的同鄉賢士郭嘉,郭嘉再薦漢光武帝的嫡系子孫劉晔,劉晔又推薦了昌邑人滿寵和武城人呂虔,滿、呂二人又共同推薦平邱人毛彧。

    就這樣,曹操一下子得到了八名很有才能的謀士,真可謂一下子就人才濟濟,智囊滿堂。

    這些人後來都盡力地輔佐曹操,為曹操稱霸半個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曹操招賢納士的消息傳出,不但謀士前來,猛将也來。

    巨平人于禁帶數百軍兵來了,曹操任命其為點軍司馬。

    陳留人典韋來了,此人後來舍命救過曹操的性命。

     不單曹操注意招賢納士,孫權和劉備也是如此。

    孫權和魯肅抵足而眠,夜談治國方略,可說是一段佳話;而劉備三顧茅廬,恭請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