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齊柿、燕栗,恒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
”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
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榄、懸鈎、葵羹各一杯。
”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颠,鯉魚出洛水泉。
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
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華佗《食論》(30):“苦荼久食益意思。
” [注釋] (21)宴子春秋:又稱《晏子》,舊題齊晏嬰撰,實為後人采晏子事輯成。
成書約在漢初。
此處陸羽引書有誤。
《晏子春秋》原為:“炙三戈五卵苔菜而矣”。
不是“茗菜”。
(22)凡将篇:僞托司馬相如作的字書。
已佚。
此處引文為後人所輯。
X為脫漏字。
(23)晉中興書:佚書。
有清人輯存一卷。
(24)搜神記:東晉幹寶著,計三十卷,為我國志怪小說之始。
(25)南兖州:晉時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
(26)安州:晉時州名。
治所在今湖北安陸縣一帶。
(27)神異記:西晉王浮著。
原書已佚。
(28)左思《嬌女詩》:原詩五十六句,陸羽所引僅為有關茶的十二句。
(29)張孟陽《登成都樓詩》:張孟陽,見前注。
原詩三十二句,陸羽僅錄有關茶的十六句。
(30)華佗《食論》:華佗(約141--208),字元化。
是東漢末著名醫師。
《三國志.魏書》有傳. 壺居士《食忌》(31):“苦荼久食,羽化。
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栀子,冬生葉,可煮羹飲。
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世說》(32):“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
既下飲,問人雲:‘此為荼?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為熱為冷耳’。
” 《續搜神記》(33):“晉武帝時,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
俄而複還,乃探懷中桔以遺精。
精怖,負茗而歸。
” 《晉四王起事》(34):“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 《異荈》(35):“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
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辄先祀之。
兒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
其夜夢一人雲:‘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恒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36)!’及曉,于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
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
”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妪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
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
人或異之。
州法曹絷之獄中。
至夜老妪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 《藝術傳》(37):“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荼蘇而已。
” 釋道該說《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
元嘉中過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
[原注:懸車,喻日入之候,指重老時也。
《淮南子》(38)曰:“日至悲泉,愛息其馬’,亦此意。
]飯所飲荼。
永明中,敕吳興禮緻上京,年七十九。
” 宋《江氏家傳》(39):“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40),嘗上疏谏雲:‘今西園賣醯(41)、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宋錄》:“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詣昙濟道人于八公山。
道人設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王微《雜詩》(42):“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廈。
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槚。
” 鮑昭妹令晖著《香茗賦》。
南齊世祖武皇帝《遺诏》(43):“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餅果、茶飲、幹飯、酒脯而已”。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饷米等啟》(44):“傳诏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筍、菹、脯、酢、茗八種。
氣苾新城,味芳雲松。
江潭抽節,邁昌荇之珍。
疆場擢翹,越葺精之美。
羞非純束野麋,裛似雪之驢;鲊異陶瓶河鯉,操如瓊之粲。
茗同食粲,酢類望柑。
免千裡宿春,省三月糧聚。
小人懷惠,大懿難忘。
” 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旦丘子、黃山君服之。
” 《後魏錄》:“琅邪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莼羹。
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
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
”(45) [注釋] (31)壺居士:道家臆造的真人之一,又稱壺公。
(32)世說:即《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著,為我國志人小說之始。
(33)續搜神記:舊題陶潛著,實為後人僞托。
(34)晉四王起事:南朝盧綝著。
原書已佚。
(35)異苑:東晉末劉敬叔所撰。
今存十卷。
(36)翳桑之報:翳桑,古地名。
春秋時晉趙盾,曾在翳桑救了将要餓死的靈辄,後來晉靈公欲殺趙盾,靈辄撲殺惡犬,救出趙盾。
後世稱此事為“翳桑之報”。
(37)藝術傳:即唐房玄齡所著《晉書.藝術列傳》。
(38)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為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著。
今存二十篇。
(39)江氏家傳:南朝宋江饒著。
已佚。
(40)懷太子:晉惠帝之子,立為太子,元康元年(300年)為賈後害死,年僅二十一歲。
(41)醯:讀xi,醋。
陸德明《經典釋文》:“醯,酢(醋)也。
” (42)王微《雜詩》:王微,南朝詩人。
《雜詩》原二十八句,陸羽僅錄四句。
(43)南齊世祖武帝《遺诏》:南朝齊武皇帝名肖[臣責]。
《遺诏》寫于齊永十一年(493年)。
(44)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饷米等啟》:劉孝綽,見前注。
他本名冉,孝綽是他的字。
晉安王名肖綱,昭明太子卒後,繼為皇太子。
後登位稱簡文帝。
(45)王肅事:王肅,本在南朝齊做官,後降北魏。
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權,該民族習性喜食牛羊肉、鮮牛羊奶加工的酪漿。
王肅為讨好新主子,所以當北魏高祖問他時,他貶低說茶還不配給酪漿作奴仆。
這話傳出後,北魏朝貴遂稱茶為“酪奴”,并且在宴會時,“雖設茗飲,皆恥不複食”。
[見《洛陽伽藍記》] 《桐君錄》(46):“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47)皆東人作清茗。
茗有饽,飲之宜人。
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
又巴東别有真茗茶(48),煎飲令人不眠。
俗中多煮檀葉并大皂李作荼,并冷。
又南方有真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
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49),客來先設,乃加以香[上艹下毛]輩。
” 《坤元錄》(50):“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裡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
”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
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榄、懸鈎、葵羹各一杯。
”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颠,鯉魚出洛水泉。
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
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華佗《食論》(30):“苦荼久食益意思。
” [注釋] (21)宴子春秋:又稱《晏子》,舊題齊晏嬰撰,實為後人采晏子事輯成。
成書約在漢初。
此處陸羽引書有誤。
《晏子春秋》原為:“炙三戈五卵苔菜而矣”。
不是“茗菜”。
(22)凡将篇:僞托司馬相如作的字書。
已佚。
此處引文為後人所輯。
X為脫漏字。
(23)晉中興書:佚書。
有清人輯存一卷。
(24)搜神記:東晉幹寶著,計三十卷,為我國志怪小說之始。
(25)南兖州:晉時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
(26)安州:晉時州名。
治所在今湖北安陸縣一帶。
(27)神異記:西晉王浮著。
原書已佚。
(28)左思《嬌女詩》:原詩五十六句,陸羽所引僅為有關茶的十二句。
(29)張孟陽《登成都樓詩》:張孟陽,見前注。
原詩三十二句,陸羽僅錄有關茶的十六句。
(30)華佗《食論》:華佗(約141--208),字元化。
是東漢末著名醫師。
《三國志.魏書》有傳. 壺居士《食忌》(31):“苦荼久食,羽化。
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栀子,冬生葉,可煮羹飲。
今呼早取為荼,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世說》(32):“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
既下飲,問人雲:‘此為荼?為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為熱為冷耳’。
” 《續搜神記》(33):“晉武帝時,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
俄而複還,乃探懷中桔以遺精。
精怖,負茗而歸。
” 《晉四王起事》(34):“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 《異荈》(35):“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
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辄先祀之。
兒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
其夜夢一人雲:‘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恒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36)!’及曉,于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
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
”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妪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
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
人或異之。
州法曹絷之獄中。
至夜老妪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 《藝術傳》(37):“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荼蘇而已。
” 釋道該說《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
元嘉中過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
[原注:懸車,喻日入之候,指重老時也。
《淮南子》(38)曰:“日至悲泉,愛息其馬’,亦此意。
]飯所飲荼。
永明中,敕吳興禮緻上京,年七十九。
” 宋《江氏家傳》(39):“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40),嘗上疏谏雲:‘今西園賣醯(41)、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宋錄》:“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詣昙濟道人于八公山。
道人設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王微《雜詩》(42):“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廈。
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槚。
” 鮑昭妹令晖著《香茗賦》。
南齊世祖武皇帝《遺诏》(43):“我靈座上慎勿以牲為祭,但設餅果、茶飲、幹飯、酒脯而已”。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饷米等啟》(44):“傳诏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筍、菹、脯、酢、茗八種。
氣苾新城,味芳雲松。
江潭抽節,邁昌荇之珍。
疆場擢翹,越葺精之美。
羞非純束野麋,裛似雪之驢;鲊異陶瓶河鯉,操如瓊之粲。
茗同食粲,酢類望柑。
免千裡宿春,省三月糧聚。
小人懷惠,大懿難忘。
” 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旦丘子、黃山君服之。
” 《後魏錄》:“琅邪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莼羹。
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
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為奴’。
”(45) [注釋] (31)壺居士:道家臆造的真人之一,又稱壺公。
(32)世說:即《世說新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著,為我國志人小說之始。
(33)續搜神記:舊題陶潛著,實為後人僞托。
(34)晉四王起事:南朝盧綝著。
原書已佚。
(35)異苑:東晉末劉敬叔所撰。
今存十卷。
(36)翳桑之報:翳桑,古地名。
春秋時晉趙盾,曾在翳桑救了将要餓死的靈辄,後來晉靈公欲殺趙盾,靈辄撲殺惡犬,救出趙盾。
後世稱此事為“翳桑之報”。
(37)藝術傳:即唐房玄齡所著《晉書.藝術列傳》。
(38)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為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著。
今存二十篇。
(39)江氏家傳:南朝宋江饒著。
已佚。
(40)懷太子:晉惠帝之子,立為太子,元康元年(300年)為賈後害死,年僅二十一歲。
(41)醯:讀xi,醋。
陸德明《經典釋文》:“醯,酢(醋)也。
” (42)王微《雜詩》:王微,南朝詩人。
《雜詩》原二十八句,陸羽僅錄四句。
(43)南齊世祖武帝《遺诏》:南朝齊武皇帝名肖[臣責]。
《遺诏》寫于齊永十一年(493年)。
(44)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饷米等啟》:劉孝綽,見前注。
他本名冉,孝綽是他的字。
晉安王名肖綱,昭明太子卒後,繼為皇太子。
後登位稱簡文帝。
(45)王肅事:王肅,本在南朝齊做官,後降北魏。
北魏是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權,該民族習性喜食牛羊肉、鮮牛羊奶加工的酪漿。
王肅為讨好新主子,所以當北魏高祖問他時,他貶低說茶還不配給酪漿作奴仆。
這話傳出後,北魏朝貴遂稱茶為“酪奴”,并且在宴會時,“雖設茗飲,皆恥不複食”。
[見《洛陽伽藍記》] 《桐君錄》(46):“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47)皆東人作清茗。
茗有饽,飲之宜人。
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
又巴東别有真茗茶(48),煎飲令人不眠。
俗中多煮檀葉并大皂李作荼,并冷。
又南方有真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為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
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49),客來先設,乃加以香[上艹下毛]輩。
” 《坤元錄》(50):“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裡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