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九分。

    揭,策也。

     熟盂:以貯熟水。

    或瓷、或砂。

    受二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州上,壽州、洪州次。

    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

    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晉杜琉《荈賦》所謂:“器擇陶揀,出自東瓯”。

    瓯,越州也,瓯越上。

    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以下。

    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紅白之色。

    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畚:以白蒲卷而編之,可貯碗十枚,或用筥。

    其紙帊以剡紙夾縫令方,亦十之也。

     劄:緝栟榈皮,以茱萸莫木夾而縛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筆形。

     滌方:以貯洗滌之餘。

    水方,受八升。

     滓方:以集諸滓,制如滌方,處五升。

     巾:以拖縍布為之。

    長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潔諸器。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

    或純木、純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黃黑可扃而漆者。

    長三尺,闊二尺,高六寸。

    具列者,悉斂諸器物,悉以陳列也。

     都籃:以悉設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雙蔑闊者經之,以單蔑纖者縛之,遞壓雙經,作方眼,使玲成。

    高一尺五寸,底闊一尺,高二寸,長二尺四寸,闊二尺。

     [注釋] 1.污漫:本為塗牆用的工具。

    這裡指塗泥。

     2.坎上巽下離于中:坎、巽、離都是八卦的卦名,坎為水,巽為風,離為火。

     3."盛唐滅胡明年鑄”:盛唐滅胡,指唐平息安史之亂,時在唐廣德元年(763),此鼎則鑄于公元764年。

     4.伊公羹、陸氏茶:伊公,指商湯時的大尹伊摯。

    相傳他善調湯昧,世稱“伊公羹”。

    陸,即陸羽自己。

    “陸氏茶”。

    陸羽的茶具。

     5.犎比滂:讀音die2nie4。

    犎,貯藏。

    《廣韻》:“滞,貯也,止也。

    ”比滂,土堆。

    《集韻》:“比滂,小山也”。

     6.三足鐵籭:籭,通“盤”,盤子。

     7.莉筴:用小竹蔑編成的長方形箱子。

     8.木吾:木棒。

    崔豹《古今注》:“木吾,樟也”。

     9.蔥[艹壹]、句簁,[艹壹],讀音tan4。

    蔥的籽實,長在蔥的頂部,呈圓珠形。

    句,通“勾”,彎曲形。

    簁,即“鎖”的異體字。

     10.耕刀之趄:耕刀,即鋤頭、犁頭。

    趄,讀音ju,艱難行走之意,成語有“趑趄不前”,此引申為壞的、舊的。

     11.洪州:唐時州名。

    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一帶。

     12.萊州:唐時州名。

    治所在今山東掖縣一帶。

     13.被竹之筱:筱,竹的一種,名小箭竹。

     14.判藤紙:産于唐時浙江剡縣、用藤為原料制成的紙,潔白細緻有韌性,為唐時包茶專用紙。

     15.竹匕:匕,讀bi3.匙子。

     16.用末方寸匕:用竹匙挑起茶葉末一平方寸。

    陶弘景《名醫别錄》:“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

    ” 17.漉水囊:漉,讀音ui,濾過。

    漉水囊,即濾水袋。

     18.杜毓:西晉時人,字方叔,曾任中書舍人等職。

     19.鹾簋:鹽罐,鹾,讀音cuo2,鹽。

    《禮記?曲禮》:“鹽曰鹹鹾”。

    簋,讀音gui1,古代盛食物的圓口竹器。

     20.越州、鼎州、婺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省紹興地區。

    唐時越窯主要在餘姚,所産青瓷,極名貴。

    鼎州,冶所在今陝西省徑陽三原一帶。

    婺州,治所在今浙江省金華一帶。

     21.嶽州、壽州、洪州、邢州:皆唐時州郡名。

    治所分别在今湖南嶽陽、安徽壽縣、江西南昌、河北邢台一帶。

     22.畚:讀音ben3。

    即簸箕。

     23.滞(土旁)布,滞(土旁),讀音shi1,粗綢。

     24.扃:讀音jiong1,可關鎖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