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四之器
風爐(灰承) 筥 炭撾 火筴 鍑 交床 夾紙囊 碾拂末 羅 合 則 水方 漉水囊 瓢 竹筴 鹾簋揭 碗 熟 盂 畚 劄 滌方 滓方 巾 具列 都籃
風爐[灰承]
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
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緻其污墁。
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雲:“坎上巽下離于中”;一足雲:“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雲:“聖唐滅胡明年鑄。
”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通飙漏燼之所。
上并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
置滞(土旁)[土臬],于其内設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魚焉,魚者,水蟲也,畫一卦曰坎。
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
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類。
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木半]擡之。
筥:以竹織之,高一尺二寸,徑闊七寸。
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織之。
六出圓眼。
其底蓋若莉箧口①,铄之。
炭撾:以鐵六棱制之。
長一尺,銳上豐中。
執細頭,系一小[钅展],以飾撾也。
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
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
頂平截,無蔥薹句鏁之屬。
以鐵或熟銅制之。
鍑(音輔,或作釜,或作鬴):以生鐵為之。
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
内抹土而外抹沙。
土滑于内,易其摩滌;沙澀于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令正也。
廣其緣,以務遠也。
長其臍,以守中也。
臍長,則沸中;沸中,末易揚,則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
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
用銀為之,至潔,但涉于侈麗。
稚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恒,而卒歸于鐵也。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虛,以支鍑也。
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
令一寸有節,節以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潤于火,假其香潔以益茶味。
恐非林谷間莫之緻。
或用精鐵、熟銅之類,取其久也。
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洩其香也。
碾:以桔木為之,次以梨,桑、桐、柘為之。
内圓而外方。
内圓,備于運行也;外方,制其傾危也。
内容堕而外無餘木。
堕,形如車輪,不輻而軸焉。
長九寸,闊一寸七分。
堕徑三寸八分,中厚一寸,邊厚半寸。
軸中方而執圓。
其拂未,以鳥羽制之。
羅、合:羅末,以合貯之,以則置合中。
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紗絹衣之。
其合,以竹節為之,或屈杉以漆之。
高三寸,蓋一寸,底二才,口徑四寸。
則:以海貝、蝸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
則者,量也,準也,度也。
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之,故雲則也。
水方:以稠榜木(原注,音胄,木名也。
]槐、楸、梓等合之,其裡井外縫漆之。
受一鬥。
漉水囊:若常用者。
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濕無有苔穢、腥澀之意;以熟銅、苔穢;鐵,腥澀也。
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
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縫之,細翠钿以綴之,又作油綠囊以貯之。
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一曰犧、杓,剖瓠為之,或刊木為之。
晉舍人杜毓《荈賦》雲:“酌之以瓠”。
瓠,瓢也,口闊,胚薄,柄短。
永嘉中,餘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雲:“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犧之餘,乞相遺也。
”犧,木杓也。
今常用以梨木為之。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為之,或以柿心木為之。
長一尺,銀裹兩頭。
鹾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
或瓶、或缶。
貯鹽花也。
其揭,竹制,長四寸一分,闊
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緻其污墁。
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雲:“坎上巽下離于中”;一足雲:“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雲:“聖唐滅胡明年鑄。
”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通飙漏燼之所。
上并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
置滞(土旁)[土臬],于其内設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魚焉,魚者,水蟲也,畫一卦曰坎。
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
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類。
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木半]擡之。
筥:以竹織之,高一尺二寸,徑闊七寸。
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織之。
六出圓眼。
其底蓋若莉箧口①,铄之。
炭撾:以鐵六棱制之。
長一尺,銳上豐中。
執細頭,系一小[钅展],以飾撾也。
若今之河隴軍人木吾也。
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圓直一尺三寸。
頂平截,無蔥薹句鏁之屬。
以鐵或熟銅制之。
鍑(音輔,或作釜,或作鬴):以生鐵為之。
今人有業冶者,所謂急鐵,其鐵以耕刀之趄煉而鑄之。
内抹土而外抹沙。
土滑于内,易其摩滌;沙澀于外,吸其炎焰。
方其耳,以令正也。
廣其緣,以務遠也。
長其臍,以守中也。
臍長,則沸中;沸中,末易揚,則其味淳也。
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
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
用銀為之,至潔,但涉于侈麗。
稚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恒,而卒歸于鐵也。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虛,以支鍑也。
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
令一寸有節,節以上剖之,以炙茶也。
彼竹之筱,津潤于火,假其香潔以益茶味。
恐非林谷間莫之緻。
或用精鐵、熟銅之類,取其久也。
紙囊:以剡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洩其香也。
碾:以桔木為之,次以梨,桑、桐、柘為之。
内圓而外方。
内圓,備于運行也;外方,制其傾危也。
内容堕而外無餘木。
堕,形如車輪,不輻而軸焉。
長九寸,闊一寸七分。
堕徑三寸八分,中厚一寸,邊厚半寸。
軸中方而執圓。
其拂未,以鳥羽制之。
羅、合:羅末,以合貯之,以則置合中。
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紗絹衣之。
其合,以竹節為之,或屈杉以漆之。
高三寸,蓋一寸,底二才,口徑四寸。
則:以海貝、蝸蛤之屬,或以銅、鐵,竹匕、策之類。
則者,量也,準也,度也。
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之,故雲則也。
水方:以稠榜木(原注,音胄,木名也。
]槐、楸、梓等合之,其裡井外縫漆之。
受一鬥。
漉水囊:若常用者。
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濕無有苔穢、腥澀之意;以熟銅、苔穢;鐵,腥澀也。
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
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縫之,細翠钿以綴之,又作油綠囊以貯之。
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
瓢:一曰犧、杓,剖瓠為之,或刊木為之。
晉舍人杜毓《荈賦》雲:“酌之以瓠”。
瓠,瓢也,口闊,胚薄,柄短。
永嘉中,餘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雲:“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犧之餘,乞相遺也。
”犧,木杓也。
今常用以梨木為之。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為之,或以柿心木為之。
長一尺,銀裹兩頭。
鹾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
或瓶、或缶。
貯鹽花也。
其揭,竹制,長四寸一分,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