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喜之,請住毗盧,凡十八年。
初作草蟲,南僧稱為“心草蟲”。
後因宣和待詔一人,因事匿香山,心得其山水訣,一日千裡。
陳澗上稱之曰:“虛靜師所造者,道也。
放乎詩,遊戲乎畫,如煙雲水月,出沒太虛。
所謂風行水上,自成文理者也。
”(陳去非亦稱其詩無一點僧氣。
) 智源,字子豐,遂寧人。
傳法牛頭山,攻雜畫,尤長於人物、山水。
嘗見《看雲圖》,畫一高僧,抱膝而坐石岸,昂首竚目,蕭然有出塵之姿,使人敬仰。
不暇風格,其忘機之亞歟? 智永,成都四天王院僧。
工小景,長於傳模,宛然亂真,其印湘之匹亞歟?初,宇文季蒙龍圖,喜其談禪,欲請住院,永牢辭曰:“智永親在,未能也。
”於是售己所長,專以為養,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
今流布於世者,非其本趣也。
嘗作《瀟湘夜雨圖》上邵西山,西山即題雲:“嘗擬扁舟湘水西,篷窗剪燭數歸期。
偶因勝士揮毫處,卻憶當年夜雨時。
”西山既詠詩,問永雲:“前輩曾有此詩否?”永因誦義山問歸篇,西山矍然,亟取詩以歸。
翌日乃復改與之:“曾擬扁舟湘水西,夜窗聽雨數歸期。
歸來偶對高人畫,卻憶當年夜雨時。
”深恐多犯前人也。
真休,漢嘉僧也,山谷所與遊清閒居士王樸之子。
善模榻人物,如真,今見存。
世胄婦女(宦者附) 宋莊,字臨仲,漢傑之孫也。
其於山水,氣韻得家法,但筆未老耳。
本難列於世胄,以世胄無可為冠者,故屈而冠之。
賈公傑,字千之,文元公昌朝諸孫,侍郎炎之子也。
學馬賁,而標格過之。
又作佛像,極精細,衣縷皆描金而不俗。
官至半刺而終。
郭道卿,字仲常;遊卿,字季能;熙之諸孫也。
皆為郡守,頗有家學,仍善畫馬,其筆法真季孟也。
今成都正法、保福兩院有壁傳《窠植湖灘》、與《渡水》、《齕草》、《帶鴉》、《病馬》等跡。
遂寧官圃中,亦有松鹿石竹見存。
高大亨,字通叟,宣仁聖烈之族。
公字行也,以所降出身告,誤為大亨,故止名大亨。
長於山水。
澤民邵侍郎嘗邀緻于家,同季能兄弟合手畫圖障。
後卒於瀘。
錢端回,戚裡人也,善寫平遠。
朱希真每借其名自諱,曰:“敦儒非善畫者,皆出端回手也。
” 李景孟,字仲淳,善畫馬,其於圖軸鑒別精確。
葢中原故家,聞見之多也。
邵少微,字叔才,澤民侍郎之子也。
放曠不羈,不樂從宦,初為馬曹,不一月,棄官去。
則取補官勅牒,盡畫飛潛走伏之物,已乃抵於地,遂緻終身焉。
筆墨草具。
而有餘意,眉倅廳壁,有煙林窠石。
對宋頤仲所作松石,皆存。
李元崇,字季姚,文正公裔,無盡之甥也。
官止縣令。
生平好畫成癖,因自能之。
師範寬,清潤可喜,尤工雪景,士友求之,欣然下筆,頃刻而就,未嘗作難,此其所長也。
王會,字元叟,端明公之長子,今為朝請大夫。
工花竹、翎毛,頗拘院體,蘂葉枝莖,嘴爪毛羽,窮極精細,不遺毫髮也。
李蕃,字元翰,成都人,才元之曾孫也。
李氏世以書鳴,蕃得其家學,轉而為畫,種種能之。
寶相院門天王二壁,實出其手,全體聖壽寺範瓊樣。
但蕃不善布色,以俗工代之,反晦其所長耳。
後十年,又用青城山長生觀門龍虎君樣,飜天王二壁於青蓮院門,且自傅彩,遂勝於前也。
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崇德郡君李氏,公擇之妹也。
能臨松、竹、木、石,見本即為之,卒難辨。
又與可每作竹以貺人,一朝士張潛,迂疎修謹,作紆竹以贈之,如是不一。
又作一橫絹丈餘著色偃竹,以貺子瞻,過南昌,山谷借而李臨之,後數年,示米元章於真州。
元章雲:“非魯直自陳,不能辨也。
”作詩曰:“偃蹇宜如李,揮毫已逼翁。
衛書無遺妙,琰慧有餘工。
熟視疑非筆,初披颯有風。
固藏惟謹鑰,化去或難窮。
”山谷亦有題姨母李夫人《墨竹》、《偃竹》及《墨竹圖歌》,詩載集中。
和國夫人王氏,顯恭皇後之妹,宗室仲輗之室也。
善字畫,能詩章,兼長翎毛。
每賜禦扇,即飜新意彷成圖軸,多稱上旨,一時宮邸,珍貴其蹟。
文氏,湖州第三女,張昌嗣之母也,居郫。
湖州始作《黃樓障》,欲寄東坡,未行而湖州謝世,遂為文氏奩具。
文氏死,復歸湖州孫,因此二家成訟。
文氏嘗手臨此圖於屋壁。
暮年盡以手訣傳昌嗣,今昌嗣亦名世矣。
章友直之女煎,能如其父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
任才仲妾豔豔,本良家子,有絕色,善著色山。
才仲死鍾賊,不知所在。
陳暉晦叔經略子婦桐廬方氏,作梅、竹,極清遠。
又臨《蘭亭》,并自作草書,俱可觀。
魏觀察者,政、宣之宦寺也,善畫墨竹。
嘗被旨來衛州,起禦前竹。
入林竹中,有籠中飛鳥,名遏濫堆,能歌《六麼》。
遂呼其主問之,主人年已七十矣,雲:“初教時以木匣束其身,每五鼓,吹其脣作腔,筆管敲拍以警其寢,如是五六年,方能之。
前後凡數十,獨無此之慧者。
”強欲求之,不可;以貨取之,不可;以官酬之,又不可。
遂封其籠以黃帕,翁不敢近,自撲于地而死。
任源,字道源,自號真常子,政、宣宦者,死于紹興間。
作枯木、怪石,又作小景,粗可觀。
初作草蟲,南僧稱為“心草蟲”。
後因宣和待詔一人,因事匿香山,心得其山水訣,一日千裡。
陳澗上稱之曰:“虛靜師所造者,道也。
放乎詩,遊戲乎畫,如煙雲水月,出沒太虛。
所謂風行水上,自成文理者也。
”(陳去非亦稱其詩無一點僧氣。
) 智源,字子豐,遂寧人。
傳法牛頭山,攻雜畫,尤長於人物、山水。
嘗見《看雲圖》,畫一高僧,抱膝而坐石岸,昂首竚目,蕭然有出塵之姿,使人敬仰。
不暇風格,其忘機之亞歟? 智永,成都四天王院僧。
工小景,長於傳模,宛然亂真,其印湘之匹亞歟?初,宇文季蒙龍圖,喜其談禪,欲請住院,永牢辭曰:“智永親在,未能也。
”於是售己所長,專以為養,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
今流布於世者,非其本趣也。
嘗作《瀟湘夜雨圖》上邵西山,西山即題雲:“嘗擬扁舟湘水西,篷窗剪燭數歸期。
偶因勝士揮毫處,卻憶當年夜雨時。
”西山既詠詩,問永雲:“前輩曾有此詩否?”永因誦義山問歸篇,西山矍然,亟取詩以歸。
翌日乃復改與之:“曾擬扁舟湘水西,夜窗聽雨數歸期。
歸來偶對高人畫,卻憶當年夜雨時。
”深恐多犯前人也。
真休,漢嘉僧也,山谷所與遊清閒居士王樸之子。
善模榻人物,如真,今見存。
世胄婦女(宦者附) 宋莊,字臨仲,漢傑之孫也。
其於山水,氣韻得家法,但筆未老耳。
本難列於世胄,以世胄無可為冠者,故屈而冠之。
賈公傑,字千之,文元公昌朝諸孫,侍郎炎之子也。
學馬賁,而標格過之。
又作佛像,極精細,衣縷皆描金而不俗。
官至半刺而終。
郭道卿,字仲常;遊卿,字季能;熙之諸孫也。
皆為郡守,頗有家學,仍善畫馬,其筆法真季孟也。
今成都正法、保福兩院有壁傳《窠植湖灘》、與《渡水》、《齕草》、《帶鴉》、《病馬》等跡。
遂寧官圃中,亦有松鹿石竹見存。
高大亨,字通叟,宣仁聖烈之族。
公字行也,以所降出身告,誤為大亨,故止名大亨。
長於山水。
澤民邵侍郎嘗邀緻于家,同季能兄弟合手畫圖障。
後卒於瀘。
錢端回,戚裡人也,善寫平遠。
朱希真每借其名自諱,曰:“敦儒非善畫者,皆出端回手也。
” 李景孟,字仲淳,善畫馬,其於圖軸鑒別精確。
葢中原故家,聞見之多也。
邵少微,字叔才,澤民侍郎之子也。
放曠不羈,不樂從宦,初為馬曹,不一月,棄官去。
則取補官勅牒,盡畫飛潛走伏之物,已乃抵於地,遂緻終身焉。
筆墨草具。
而有餘意,眉倅廳壁,有煙林窠石。
對宋頤仲所作松石,皆存。
李元崇,字季姚,文正公裔,無盡之甥也。
官止縣令。
生平好畫成癖,因自能之。
師範寬,清潤可喜,尤工雪景,士友求之,欣然下筆,頃刻而就,未嘗作難,此其所長也。
王會,字元叟,端明公之長子,今為朝請大夫。
工花竹、翎毛,頗拘院體,蘂葉枝莖,嘴爪毛羽,窮極精細,不遺毫髮也。
李蕃,字元翰,成都人,才元之曾孫也。
李氏世以書鳴,蕃得其家學,轉而為畫,種種能之。
寶相院門天王二壁,實出其手,全體聖壽寺範瓊樣。
但蕃不善布色,以俗工代之,反晦其所長耳。
後十年,又用青城山長生觀門龍虎君樣,飜天王二壁於青蓮院門,且自傅彩,遂勝於前也。
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崇德郡君李氏,公擇之妹也。
能臨松、竹、木、石,見本即為之,卒難辨。
又與可每作竹以貺人,一朝士張潛,迂疎修謹,作紆竹以贈之,如是不一。
又作一橫絹丈餘著色偃竹,以貺子瞻,過南昌,山谷借而李臨之,後數年,示米元章於真州。
元章雲:“非魯直自陳,不能辨也。
”作詩曰:“偃蹇宜如李,揮毫已逼翁。
衛書無遺妙,琰慧有餘工。
熟視疑非筆,初披颯有風。
固藏惟謹鑰,化去或難窮。
”山谷亦有題姨母李夫人《墨竹》、《偃竹》及《墨竹圖歌》,詩載集中。
和國夫人王氏,顯恭皇後之妹,宗室仲輗之室也。
善字畫,能詩章,兼長翎毛。
每賜禦扇,即飜新意彷成圖軸,多稱上旨,一時宮邸,珍貴其蹟。
文氏,湖州第三女,張昌嗣之母也,居郫。
湖州始作《黃樓障》,欲寄東坡,未行而湖州謝世,遂為文氏奩具。
文氏死,復歸湖州孫,因此二家成訟。
文氏嘗手臨此圖於屋壁。
暮年盡以手訣傳昌嗣,今昌嗣亦名世矣。
章友直之女煎,能如其父以篆筆畫棋盤,筆筆相似。
任才仲妾豔豔,本良家子,有絕色,善著色山。
才仲死鍾賊,不知所在。
陳暉晦叔經略子婦桐廬方氏,作梅、竹,極清遠。
又臨《蘭亭》,并自作草書,俱可觀。
魏觀察者,政、宣之宦寺也,善畫墨竹。
嘗被旨來衛州,起禦前竹。
入林竹中,有籠中飛鳥,名遏濫堆,能歌《六麼》。
遂呼其主問之,主人年已七十矣,雲:“初教時以木匣束其身,每五鼓,吹其脣作腔,筆管敲拍以警其寢,如是五六年,方能之。
前後凡數十,獨無此之慧者。
”強欲求之,不可;以貨取之,不可;以官酬之,又不可。
遂封其籠以黃帕,翁不敢近,自撲于地而死。
任源,字道源,自號真常子,政、宣宦者,死于紹興間。
作枯木、怪石,又作小景,粗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