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緻集

關燈
畫題 《世說》所載戴安道一事,安道就陳留範宣學,宣之讀書抄書,安道皆學,至于安道學畫,宣乃以為無用而不喜。

    安道于是取《南都賦》,為宣畫其所賦内前代衣冠宮室,人物鳥獸,草木山川,莫不畢具,而一一有所證據,有所征考,宣躍然從之曰:“畫之有益。

    ”如是然後重畫。

    然則自帝王、名公、臣儒相襲,而畫者皆有所為述作也。

    如今成都周公禮殿,有西晉益州刺史張牧畫三皇五帝,三代至漢以來,君臣聖賢人物,燦然滿殿,令人識萬世禮樂,故王右軍恨不克見。

    而今士大夫之室,則世之俗工下吏,務眩細巧,又豈知古人于畫事别有意旨哉!中間吾為試官,出堯民擊壤題,其間人物卻作今人巾帻。

    此不學之弊,不知古人學畫之本意也。

     【思因纂錄先子畫題之下,間以所聞注而出之,蓋亦用先人之本訓爾。

    】 一種畫春夏秋冬各有始終曉暮之類,品意物色便當分解,況其間各有趣哉!其他不消拘四時,而經史諸子中故事又各須臨時所宜者為可,謂如春有早春雲景,早春雨景,殘雪早春,雪霁早春,雨霁早春,煙雨早春,寒雲欲雨春,早春晚景,曉日春山,春雲欲雨,早春煙霭,春雲出谷,滿溪春溜,春雨春風(作斜風細雨),春山明麗,春雲如白鶴,(非多,謂如鶴形也。

    飛揚鶴之類,亦取自在爾。

    )皆春題也。

     夏有夏山晴霁,夏山雨霁,夏山風雨,夏山早行,夏山林館,夏雨山行,夏山林木怪石,夏山松石平遠,夏山雨過,濃雲欲雨,驟風急雨,(又曰飄風急雨。

    )夏山雨罷雲歸,夏雨溪谷濺瀑,夏山煙曉,夏山煙晚,夏日山居,夏雲多奇峰,皆夏題也。

     秋有初秋雨過,平遠秋霁,(亦曰秋山雨霁)秋風雨霁,秋雲下隴,秋煙出谷,秋風欲雨,(又曰西風欲雨)秋風細雨,(亦曰秋雨)西風驟雨,秋晚煙岚,秋山晚意,秋山晚照,秋晚平遠,遠水澄清,疏林秋晚,秋景林石,秋景松石,平遠秋景,皆秋題也。

     冬有寒雲欲雪,冬陰密雪,冬陰霰雪,翔風飄雪,山澗小雪,四溪遠雪,雪後山家,雪中漁舍,<舟義>舟沽酒,踏雪遠沽,雪溪平遠,又曰風雪平遠,絕澗松雪,松軒醉雪,水榭吟風,皆冬題也。

     曉有春曉,秋曉,雨曉,雪曉,煙風曉色,秋煙曉色,春霭曉色,皆曉題也。

     晚有春山晚照,雨過晚照,雪殘晚照,疏林晚照,平川返照,遠水晚照,暮山煙霭,僧歸溪寺,客到晚扉,皆晚題也。

     松有雙松、三松、五松、六松,怪木、古木、老木,垂岸怪木,垂崖古木,喬松(至一望松,皆祝壽用)青松、春松、長松、一望松。

     【作連山帶嶺一望不斷之意,先子于一幅上為之一老人以一手撫面,前大松作極引望之意,其老人若為壽星所獻之人雲。

    】 石有怪石、坡石、松石,(兼雲松者也。

    )林石(兼之林木),秋江怪石, 【怪石之在秋江也,江上蓼花,蒹葭之緻,可以映帶遠近作一二也。

    】 靈岩怪石 【怪石之在山岩用者也,山中松蘿大木之緻,可以映帶,随上下作一二也。

    】 松石平遠 【作平遠于松石旁,松石要大,平遠要小,此小景也。

    】 松石濺撲 【作濺撲于松石邊,松石要凝重,濺撲要飛動,此小景也,大率分别淺深高下也。

    】 雲有雲橫谷口,雲出岩間,白雲出岫,輕雲下嶺。

     煙有煙橫谷口,煙出溪上,暮霭平林,輕煙引素,春山煙岚,秋山煙霭。

     水有回溪濺瀑,松石濺瀑,雲嶺飛泉,雨中瀑布,雪中瀑布,煙溪瀑布,遠水鳴榔,雲溪釣艇。

     雜有水村漁舍,憑高觀耨,平沙落雁,溪橋酒家,橋梁樵子,皆雜題也。

     畫格拾遺 《早春晚煙》【驕陽初蒸,晨光欲動,曉山如翠,曉煙交碧,乍合乍離,或聚或散,變态不定,飄搖缭繞于叢林溪谷之間,曾莫知其涯際也。

    】 《風雨水石》【猛風驟發,大雨斜傾,瀑布飛空,湍奔射石,噴玉濺玉,交相濺亂,不知其源流之遠近也。

    】 《古木平林》【層巒群立,怪木斜欹,影浸寒水,根蟠石岸,輪f1萬狀,不可得而名也。

    (右上三圖乃郭熙所畫,溫縣宣聖殿三壁畫也)】 《煙生亂山》【生絹六幅,皆作平遠,亦人之所難。

    一障亂山,幾數百裡,煙嶂聯綿,矮林小宇,間見相映,看之令人意興無窮。

    此圖乃平遠之物也。

    】 《朝陽樹梢紅》【缣素橫長六尺許,作近山遠山,山之前後神宇佛廟,津渡橋梁,縷分脈剖,佳思麗景,不可殚言。

    惟是于濃岚積翠之間,以朱色而淺深之,自大山腰橫抹,以旁達于向後平遠,林麓煙雲缥缈,一帶之上,朱綠相異,色之輕重,隐沒相得,畫出山中一番曉意,可謂奇作也。

    】 《西山走馬》【先子作衡州時作此以付思。

    其山作秋意,于深山中數人驟馬出谷口,内人墜下,人馬不大而神氣如生,先子指之曰:躁進者如此。

    自此而下,得一長闆橋,有皂帻數人,乘款段而來者,先子指之曰:恬退者如此。

    又于峭壁之隈、青林之蔭,半出一野艇。

    艇中蓬庵,庵中酒榼書帙,庵前露頂坦腹一人,若仰看白雲,俯聽流水,冥搜遐想之象。

    舟側一夫理楫,先之指之曰:斯則又高矣。

    】 《一望松》【先子以二尺餘小絹,作一老人倚松岩前,在一大松下,自此後作無數松,大小相聯,轉嶺下澗,幾十百松,一望不斷。

    平未嘗如此布署,此物為文潞公壽意,取公子子孫孫,聯綿公相之義,潞公大喜。

    】 畫記 思家有先子手志載:神宗即位後,庚申年二月九日,富相判河陽,奉中旨津遣上京。

    首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