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緻集
關燈
小
中
大
易直子諒,油然之心生,則人之笑啼情狀,物之尖斜偃側,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覺見之于筆下。
晉人顧恺之必構層樓以為畫所,此真古之達士!不然,則志意已抑郁沈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寫貌物情,摅發人思哉!假如工人斫琴得峄陽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則樸材在地,枝葉未披,而雷氏成琴,曉然已在于目。
其意煩悖體,拙魯悶嘿之人,見铦鑿利刀,不知下手之處,焉得焦尾五聲揚音于清風流水哉!更如前人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哲人多談此言,吾人所師。
餘因暇日閱晉唐古今詩什,其中佳句有道盡人腹中之事,有裝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靜居燕坐,明窗淨幾,一炷爐香,萬慮消沉,則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畫之主意亦豈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原。
世人将就率意,觸情草草便得。
【思因記先子嘗所誦道古人清篇秀句,有發于佳思而可畫者,并思亦嘗旁搜廣引,以獻之先子,先子謂為可用者,其詩雖全章半句及隻一聯者,鹹錄之于下。
好事者觀此,則古今精筆亦可以思過半矣。
】 先子嘗誦詩可畫者 女兒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條。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望回車下野橋。
(唐·羊士谔《望女兒山》) 獨訪山家歇還涉,茅屋斜連隔松葉。
主人聞語未開門,繞籬野菜飛黃蝶。
(長孫左輔《尋山家》) 南遊兄弟幾時還,知在三湘五嶺間,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沈山。
(窦鞏《寄南遊》) 釣罷孤舟系葦梢,酒開新甕鮓開包。
自從江浙為漁父,二十餘年手不叉。
(無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老杜) 渡水蹇驢隻耳直,避風羸仆一肩高。
(雪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摩诘) 六月杖藜來石路,午陰多處聽潺湲。
(王介甫) 數聲離岸擄,幾點别州山。
(魏野) 思嘗助記 遠水兼天淨,孤城隐霧深。
(老杜)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聲陂。
(李拱村舍) 密竹滴殘雨,高峰留夕陽。
(夏疾叔簡) 天遙來雁小,江闊去帆孤。
(姚合) 雪意未成雲着地,秋聲不斷雁連天。
(錢惟演)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 相看臨遠水,獨自坐孤舟。
(鄭谷) 畫訣 凡經營下筆,必合天地。
何謂天地?謂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立意定景。
見世之初學,據案把筆下去,率爾立意,觸情塗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賞于潇灑,見情于高大哉! 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
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
(如君臣上下也。
) 林石先理會大松,名為宗老。
宗老意定,方作以次,雜窠、小卉、女蘿、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
(如君子小人也。
) 山有戴土,山有戴石。
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木有在山,木有在水。
在山者,土厚之處有千尺之松;在水者,土薄處有數尺之檗。
水有流水,石有盤石;水有瀑布,石有怪石。
瀑布練飛于林木表,怪石虎蹲于路隅。
雨有欲雨,雪有欲雪;雨有大雨,雪有大雪;雨有雨霁,雪有雪霁;風有急風,雲有歸雲;風有大風,雲有輕雲。
大風有吹沙走石之勢,輕雲有薄羅引素之容。
店舍依溪不依水沖,依溪以近水,不依水沖以為害。
或有依水沖者,水雖沖之,必無水害處也。
村落依陸不依山,依陸以便耕,不依山以為耕遠。
或有依山者,山之間必有可耕處也。
大松大石必畫于大岸大波之上,不可作于淺灘平渚之邊。
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
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此亦非難,近取諸書法,正與此類也。
故說者謂王右軍喜鵝,意在取其轉項。
如人之執筆轉腕以結字,此正與論畫用筆同。
故世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滞也。
或曰墨之用何如?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
(詳見下文) 硯用石,用瓦,用盆,用甕,片墨用精墨而已,不必用東川與西山,筆用尖者、圓者、粗者、細者、如針者、如刷者。
運墨有時而用淡墨,有時而用濃墨,有時而用焦墨,有時而用宿墨,有時而用退墨,有時而用廚中埃墨,有時而取青黛雜墨水而用之。
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燥。
用濃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濃與焦則松林石角不了然,故爾了然,然後用青墨水重疊過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霧露中出也。
淡墨重疊旋旋而取之謂之幹,淡以銳筆橫卧惹惹而取之謂之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以水墨滾同而澤之謂之刷,以筆頭直往而指之謂之扌卒,以筆頭特下而指之謂之擢。
以筆端而注之謂之點,點施于人物,亦施于木葉,以筆引而去之謂之畫,畫施于樓屋,亦施于松針。
雪色用淡濃墨作濃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煙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見筆墨迹。
風色用黃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
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淺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
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蒼、秋淨、冬黯。
畫之處所須冬燠夏涼,宏堂邃宇。
畫之志思須百慮,不幹神盤意豁。
老杜詩所謂“五日畫一水,十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蹙逼,王宰始肯留真迹”,斯言當矣!
晉人顧恺之必構層樓以為畫所,此真古之達士!不然,則志意已抑郁沈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寫貌物情,摅發人思哉!假如工人斫琴得峄陽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則樸材在地,枝葉未披,而雷氏成琴,曉然已在于目。
其意煩悖體,拙魯悶嘿之人,見铦鑿利刀,不知下手之處,焉得焦尾五聲揚音于清風流水哉!更如前人言“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哲人多談此言,吾人所師。
餘因暇日閱晉唐古今詩什,其中佳句有道盡人腹中之事,有裝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靜居燕坐,明窗淨幾,一炷爐香,萬慮消沉,則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畫之主意亦豈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原。
世人将就率意,觸情草草便得。
【思因記先子嘗所誦道古人清篇秀句,有發于佳思而可畫者,并思亦嘗旁搜廣引,以獻之先子,先子謂為可用者,其詩雖全章半句及隻一聯者,鹹錄之于下。
好事者觀此,則古今精筆亦可以思過半矣。
】 先子嘗誦詩可畫者 女兒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條。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望回車下野橋。
(唐·羊士谔《望女兒山》) 獨訪山家歇還涉,茅屋斜連隔松葉。
主人聞語未開門,繞籬野菜飛黃蝶。
(長孫左輔《尋山家》) 南遊兄弟幾時還,知在三湘五嶺間,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沈山。
(窦鞏《寄南遊》) 釣罷孤舟系葦梢,酒開新甕鮓開包。
自從江浙為漁父,二十餘年手不叉。
(無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老杜) 渡水蹇驢隻耳直,避風羸仆一肩高。
(雪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摩诘) 六月杖藜來石路,午陰多處聽潺湲。
(王介甫) 數聲離岸擄,幾點别州山。
(魏野) 思嘗助記 遠水兼天淨,孤城隐霧深。
(老杜)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聲陂。
(李拱村舍) 密竹滴殘雨,高峰留夕陽。
(夏疾叔簡) 天遙來雁小,江闊去帆孤。
(姚合) 雪意未成雲着地,秋聲不斷雁連天。
(錢惟演)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 相看臨遠水,獨自坐孤舟。
(鄭谷) 畫訣 凡經營下筆,必合天地。
何謂天地?謂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立意定景。
見世之初學,據案把筆下去,率爾立意,觸情塗抹,滿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賞于潇灑,見情于高大哉! 山水先理會大山,名為主峰。
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遠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
(如君臣上下也。
) 林石先理會大松,名為宗老。
宗老意定,方作以次,雜窠、小卉、女蘿、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
(如君子小人也。
) 山有戴土,山有戴石。
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林木肥茂。
木有在山,木有在水。
在山者,土厚之處有千尺之松;在水者,土薄處有數尺之檗。
水有流水,石有盤石;水有瀑布,石有怪石。
瀑布練飛于林木表,怪石虎蹲于路隅。
雨有欲雨,雪有欲雪;雨有大雨,雪有大雪;雨有雨霁,雪有雪霁;風有急風,雲有歸雲;風有大風,雲有輕雲。
大風有吹沙走石之勢,輕雲有薄羅引素之容。
店舍依溪不依水沖,依溪以近水,不依水沖以為害。
或有依水沖者,水雖沖之,必無水害處也。
村落依陸不依山,依陸以便耕,不依山以為耕遠。
或有依山者,山之間必有可耕處也。
大松大石必畫于大岸大波之上,不可作于淺灘平渚之邊。
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
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此亦非難,近取諸書法,正與此類也。
故說者謂王右軍喜鵝,意在取其轉項。
如人之執筆轉腕以結字,此正與論畫用筆同。
故世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滞也。
或曰墨之用何如?答曰:用焦墨,用宿墨,用退墨,用埃墨,不一而足,不一而得。
(詳見下文) 硯用石,用瓦,用盆,用甕,片墨用精墨而已,不必用東川與西山,筆用尖者、圓者、粗者、細者、如針者、如刷者。
運墨有時而用淡墨,有時而用濃墨,有時而用焦墨,有時而用宿墨,有時而用退墨,有時而用廚中埃墨,有時而取青黛雜墨水而用之。
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潤而不枯燥。
用濃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濃與焦則松林石角不了然,故爾了然,然後用青墨水重疊過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霧露中出也。
淡墨重疊旋旋而取之謂之幹,淡以銳筆橫卧惹惹而取之謂之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以水墨滾同而澤之謂之刷,以筆頭直往而指之謂之扌卒,以筆頭特下而指之謂之擢。
以筆端而注之謂之點,點施于人物,亦施于木葉,以筆引而去之謂之畫,畫施于樓屋,亦施于松針。
雪色用淡濃墨作濃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煙色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見筆墨迹。
風色用黃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
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淺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焦墨作其旁以得之。
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蒼、秋淨、冬黯。
畫之處所須冬燠夏涼,宏堂邃宇。
畫之志思須百慮,不幹神盤意豁。
老杜詩所謂“五日畫一水,十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蹙逼,王宰始肯留真迹”,斯言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