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純全集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格,豈用雜於範寛。
正如字法,顔栁不可以同體。
篆隷不可以同攻。
故所操不一,則所用有差,信乎然矣!歸古驗今善觀乎畫者,焉可無别歟。
然古今山水之格皆畫也。
通畫法者得神全之氣,攻寫法者有圗經之病,亦不可以不識也。
以近世畫者,多執好一家之學,不通諸名流之迹者衆矣。
雖博究諸家之能,精於一家者寡矣。
若此之畫,則雜乎神思,亂乎規格,難識而難别,良由此也。
惟節明其諸家畫法,乃為精通之士,論其别白之理也。
窮天文者,然後證丘陵天地之間,雖事之多有條則不紊,物之衆有緒則不雜,蓋各有理之所寓耳。
觀畫之理:非融心神善縑素精通博覽者,不能達是理也。
畫有純質而清淡者、僻淺而古拙者、輕清而簡妙者、放肆而飄逸者、野逸而生動者、幽曠而深逺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閒雅者、冗細而不亂者、重厚而不濁者。
此皆三古之迹達之名品。
參乎神妙各適於理者。
然矣畫者初觀而可及,究之而妙用益深者,上也。
有初觀而不可及,再觀而不可及,窮之而理法乖異者,下也。
畫:譬如君子歟顯,其跡而如金石,著乎行而合規矩。
親之而溫厚,望之而儼然。
易事而難悅,難進而易退,動容周旋無不合於理者,此上格之體,若是而已。
畫:由小人歟以浮言相胥以矯行相尚,近之而取侮,逺之而有怨。
苟媚諂以自合勞詐,偽以自蔽旋為交構,無一循乎理者,此卑格之體,有若是而已。
儻明其一而不明其二,達於此而不達夫彼,非所以能别識也。
昔人有雲:畫古六要:一曰氣,氣者隨形運筆取象無惑。
二曰韻,韻者隠露立形備儀不俗。
三曰思,思者頓挫取要凝想物宜。
四曰景,景者制度時用搜妙創竒,五曰筆,筆者雖依法則運用變通,不質不華如飛如動。
六曰墨,墨者髙低暈淡品别淺深,文彩自然似非用筆。
有此六法者,神之又神也。
若六法未備但有一長,亦不可不採覽焉。
畫有真可傳於世不自顯其名者,所謂有實則名自得,故不期顯而自顯也。
畫有一時雖獲美名,乆則漸銷,所謂以譽過於實者,故不期銷而自銷矣。
凡觀畫者,豈可擇於冠蓋之譽,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筆精,景物幽閒思逺理深,氣象脫灑者為佳。
其未當精絶,惟寘巧宻者鮮鑒矣。
世有王晉卿者,戚裡之雅士也。
耕獵於文史,放思於圗書。
每燕思之餘,多戯以小筆,散之於公卿之家多矣。
嘗蒙青眼左顧,每閲畫,必見召而同觀之論乎。
淵奧構其名實。
偶一日,於賜書堂,東掛李成,西掛範寛。
先觀李公之跡,雲李公家法墨潤而筆精,煙嵐輕動,如對面千裡秀氣可掬。
次觀範寛之作,如面前真列峰巒,渾厚氣壯雄逸,筆力老健。
此二畫之跡,真一文一武也。
餘嘗思其言之,當真可謂鑒通骨髓矣。
其格法之要切須知之,方能定其優劣明其是非。
可謂精通善鑒者哉。
畫不遇識,如客行於途,無分於善惡也。
不亦悲夫。
今有名卿士大夫皆從格法。
聖朝以來,李成、郭熈公、穆宋復古、李伯時、王晉卿,亦然信能悉之於此乎。
按《畫譜》:荊浩,河内人,號洪谷子,博雅,好古今山水,專門頗得意趣,間嘗謂:吳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
浩兼二子所長而有之,蓋有筆而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
而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
故王洽之畫,先潑墨縑素取髙下,自然之勢而為之。
浩介乎二者之間,則人與天成兩得之矣。
○論古今學者 天之所賦於我者,性也。
性之所資於人者,學也。
性有顓蒙明敏之異,學有日益無窮之功。
故能因其性之所悟,求其學之所資。
未有業不精於巳者也。
且古人以務學而開其性,今之人以天性恥於學。
此所以去古逾逺而業逾不精也。
昔,顧愷之夏月登樓,家人罕見其面,風雨晦暝飢寒喜怒皆不操筆。
唐有王右丞杜員外贈歌曰: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愷之。
王維後世真跡絶少,後來得其髣髴者,猶可絶俗。
正如《唐史》論杜甫,謂:殘膏賸馥沾渥後人。
蓋前人用此以為銷日養神之術,今人反以之為圗利勞心之苦。
古之學者為巳,今之學者為人。
昔人冠冕正士,晏閒餘暇,以此為清幽自適之樂。
唐張彥逺雲:書畫之術,非閭閻之子可學也。
柰何今之學者,往往以畫髙業,以利為圖金,自墜九流之風,不脩術士之體。
豈不為自輕其術者哉。
故不精之由良以此也。
真所謂:棄其本而逐其末矣。
且人之無學者,謂之無格,無格者謂之無,前人之格法也。
豈落格法而自為超越。
古今名賢者歟所謂:寡學之士則多性狂,而自蔽者有三,難學者有二,何謂也?有心髙而不恥於下問,惟憑盜學者為自蔽也。
有性敏而才髙,雜學而狂亂,志不歸於一者,自蔽也。
有少年夙成其性,不勞而頗通,慵而不學者,自蔽也。
難學者何也,有謾學而不知其學之理。
苟僥倖之策惟務作偽,以勞心使神志蔽亂,不究於實者,難學也。
若此之徒,斯為下矣。
夫欲傳古人之糟粕,達前賢之閫奧,未有不學而自能也。
信斯言也。
凡學者宜先執一家之體法,學之成就,方可變易為己格,則可矣。
噫!源深者流長,表端者影正。
則學造乎妙藝,盡乎精粹,蓋有本者亦若是而已。
正如字法,顔栁不可以同體。
篆隷不可以同攻。
故所操不一,則所用有差,信乎然矣!歸古驗今善觀乎畫者,焉可無别歟。
然古今山水之格皆畫也。
通畫法者得神全之氣,攻寫法者有圗經之病,亦不可以不識也。
以近世畫者,多執好一家之學,不通諸名流之迹者衆矣。
雖博究諸家之能,精於一家者寡矣。
若此之畫,則雜乎神思,亂乎規格,難識而難别,良由此也。
惟節明其諸家畫法,乃為精通之士,論其别白之理也。
窮天文者,然後證丘陵天地之間,雖事之多有條則不紊,物之衆有緒則不雜,蓋各有理之所寓耳。
觀畫之理:非融心神善縑素精通博覽者,不能達是理也。
畫有純質而清淡者、僻淺而古拙者、輕清而簡妙者、放肆而飄逸者、野逸而生動者、幽曠而深逺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閒雅者、冗細而不亂者、重厚而不濁者。
此皆三古之迹達之名品。
參乎神妙各適於理者。
然矣畫者初觀而可及,究之而妙用益深者,上也。
有初觀而不可及,再觀而不可及,窮之而理法乖異者,下也。
畫:譬如君子歟顯,其跡而如金石,著乎行而合規矩。
親之而溫厚,望之而儼然。
易事而難悅,難進而易退,動容周旋無不合於理者,此上格之體,若是而已。
畫:由小人歟以浮言相胥以矯行相尚,近之而取侮,逺之而有怨。
苟媚諂以自合勞詐,偽以自蔽旋為交構,無一循乎理者,此卑格之體,有若是而已。
儻明其一而不明其二,達於此而不達夫彼,非所以能别識也。
昔人有雲:畫古六要:一曰氣,氣者隨形運筆取象無惑。
二曰韻,韻者隠露立形備儀不俗。
三曰思,思者頓挫取要凝想物宜。
四曰景,景者制度時用搜妙創竒,五曰筆,筆者雖依法則運用變通,不質不華如飛如動。
六曰墨,墨者髙低暈淡品别淺深,文彩自然似非用筆。
有此六法者,神之又神也。
若六法未備但有一長,亦不可不採覽焉。
畫有真可傳於世不自顯其名者,所謂有實則名自得,故不期顯而自顯也。
畫有一時雖獲美名,乆則漸銷,所謂以譽過於實者,故不期銷而自銷矣。
凡觀畫者,豈可擇於冠蓋之譽,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筆精,景物幽閒思逺理深,氣象脫灑者為佳。
其未當精絶,惟寘巧宻者鮮鑒矣。
世有王晉卿者,戚裡之雅士也。
耕獵於文史,放思於圗書。
每燕思之餘,多戯以小筆,散之於公卿之家多矣。
嘗蒙青眼左顧,每閲畫,必見召而同觀之論乎。
淵奧構其名實。
偶一日,於賜書堂,東掛李成,西掛範寛。
先觀李公之跡,雲李公家法墨潤而筆精,煙嵐輕動,如對面千裡秀氣可掬。
次觀範寛之作,如面前真列峰巒,渾厚氣壯雄逸,筆力老健。
此二畫之跡,真一文一武也。
餘嘗思其言之,當真可謂鑒通骨髓矣。
其格法之要切須知之,方能定其優劣明其是非。
可謂精通善鑒者哉。
畫不遇識,如客行於途,無分於善惡也。
不亦悲夫。
今有名卿士大夫皆從格法。
聖朝以來,李成、郭熈公、穆宋復古、李伯時、王晉卿,亦然信能悉之於此乎。
按《畫譜》:荊浩,河内人,號洪谷子,博雅,好古今山水,專門頗得意趣,間嘗謂:吳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
浩兼二子所長而有之,蓋有筆而無墨者,見落筆蹊徑而少,自然有墨。
而無筆者去斧鑿痕而多變態。
故王洽之畫,先潑墨縑素取髙下,自然之勢而為之。
浩介乎二者之間,則人與天成兩得之矣。
○論古今學者 天之所賦於我者,性也。
性之所資於人者,學也。
性有顓蒙明敏之異,學有日益無窮之功。
故能因其性之所悟,求其學之所資。
未有業不精於巳者也。
且古人以務學而開其性,今之人以天性恥於學。
此所以去古逾逺而業逾不精也。
昔,顧愷之夏月登樓,家人罕見其面,風雨晦暝飢寒喜怒皆不操筆。
唐有王右丞杜員外贈歌曰: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愷之。
王維後世真跡絶少,後來得其髣髴者,猶可絶俗。
正如《唐史》論杜甫,謂:殘膏賸馥沾渥後人。
蓋前人用此以為銷日養神之術,今人反以之為圗利勞心之苦。
古之學者為巳,今之學者為人。
昔人冠冕正士,晏閒餘暇,以此為清幽自適之樂。
唐張彥逺雲:書畫之術,非閭閻之子可學也。
柰何今之學者,往往以畫髙業,以利為圖金,自墜九流之風,不脩術士之體。
豈不為自輕其術者哉。
故不精之由良以此也。
真所謂:棄其本而逐其末矣。
且人之無學者,謂之無格,無格者謂之無,前人之格法也。
豈落格法而自為超越。
古今名賢者歟所謂:寡學之士則多性狂,而自蔽者有三,難學者有二,何謂也?有心髙而不恥於下問,惟憑盜學者為自蔽也。
有性敏而才髙,雜學而狂亂,志不歸於一者,自蔽也。
有少年夙成其性,不勞而頗通,慵而不學者,自蔽也。
難學者何也,有謾學而不知其學之理。
苟僥倖之策惟務作偽,以勞心使神志蔽亂,不究於實者,難學也。
若此之徒,斯為下矣。
夫欲傳古人之糟粕,達前賢之閫奧,未有不學而自能也。
信斯言也。
凡學者宜先執一家之體法,學之成就,方可變易為己格,則可矣。
噫!源深者流長,表端者影正。
則學造乎妙藝,盡乎精粹,蓋有本者亦若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