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純全集全文

關燈
重而為曀,言無分於山林也。

    此皆不時之氣也,霏雪之流。

    至於魚龍草莽之象。

    呂氏之言甚明。

    鸞翔鳯翥之形,陸機之論深得。

    然窮天理之奧,掃風雪之候,曷可不深究焉。

     ○論人物橋彴闗城寺觀山居舟車四時之景 凡畫人物不可麄俗,貴純雅而幽閒。

    其隠居傲逸之士,當與村居耕叟漁父輩體貌不同。

    切觀古之山水中人物,殊為閒雅無有麄惡者。

    近之所作往往麄俗,殊乏古人之態。

     言橋彴者:通船曰橋,彴者:以橫木渡於溪澗之上,但人迹可通也。

     闗者:在乎山峽之間隻一路可通,傍無小谿方可用闗也。

    城者:雉堞相映,樓屋相望,須當映帶於山崦林木之間,不可一一出露,恐類於圗經山水所用,唯古堞可也畫。

     僧寺道觀者:宜橫抱幽谷深巖峭壁之處,唯酒斾旅店方可當途村落之間。

    以至山居隠遯之士放逸之徒,也務要幽僻。

    有廣土處可畫柴扉房屋,平林牛馬耕耘之類。

    有菱廣水處可畫漁市漁濼,及捕魚採菱曬網之類也。

     言舟船者:大曰舟,小曰船。

    漁人乗者為艇,隠逸所乗曰船,或插以網罩或旋以絲綸者漁艇也。

    或為木屋或作棚幙者遊船也。

    以小漿所搖者謂之飛航,獨一木所造者謂之相槽。

    於山水中所宜用者,其舟船遊漾輕浮不可重載。

    其餘江海巨載之舟於山水中少用也。

     品四時之景物,務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

    春可畫以人物欣欣而舒和,踏青郊遊,翠陌競秋,千漁唱渡水,歸牧耕鋤,山種捕魚之類也。

    夏可畫以人物坦坦於山林隂映之處,或以行旅憇歇水閣亭軒,避暑納涼,翫水浮梁,浴鶴江滸,曉汲渉水過渡之類也。

    秋則畫以人物蕭蕭翫月,採菱浣紗,漁笛搗帛,夜春登髙賞菊之類也。

    冬則畫以人物寂寂圍爐飲酒,慘冽遊宦,雪笠寒人,騾輛運糧,雪江渡口,寒郊雪臘履氷之類也。

    若水野之間春兼於禽鳥者,可畫以燕雀黃鸝。

    夏畫鸂■〈氵鶒〉鷗鷺。

    秋畫征鴻羣鶩。

    冬宜畫以落鴈鳴鴉。

    今各舉其大概耳。

    若能知此以隨時製景任其才思,則山水中裝飾無不備矣。

     ○論用筆墨格法氣韻病 夫畫者筆也。

    斯乃心運也。

    索之於未狀之前,得之於儀則之後。

    黙契造化與道同機,握筦而潛萬象,揮毫而掃千裡。

    故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隂陽。

    山水悉從筆墨而成。

    吳道子筆勝於質,為畫之質勝也。

    常謂:道子山水有筆而無墨。

    項容山水有墨而無筆。

    此皆不得全善。

    惟荊浩採二賢之能,以為巳能則全矣。

    蓋墨用太多則失其真體,損其筆而且濁。

    用墨太微即氣怯而弱也。

    過與不及皆為病耳。

    切要循乎規矩格法本乎。

    自然氣韻必全,其生意得於此者備矣。

    失於此者病矣。

    以是推之,豈愚俗之可論歟。

     凡未操筆,當凝神著思豫在目前。

    所以意在筆先。

    然後以格法推之,可謂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

    其用筆有簡易而意全者,有巧宻而精細者。

    或取氣格而筆迹雄壯者,或取順快而流暢者。

    縱橫變用在乎筆也。

    然作畫之病者衆矣。

    惟俗病最大出於淺陋,循卑昧乎格法之大,動作無規亂推取逸,強務古淡而枯燥,苟從巧宻而纒縛,詐偽老筆本非自然,此謂論筆墨格法氣韻之病。

     古雲:用筆有三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結。

    何謂版:病腕弱筆癡取與全,虧物狀平扁不能圓混者版也。

    刻病者:筆迹顯露用筆中凝,勾畫之次妄生圭角者刻也。

    結病者:欲行不行當散不散,似物凝礙不能流暢者結也。

    愚又論一病,謂之礭病,筆路謹細而癡拘,全無變通。

    筆墨雖行,類同死物狀如雕切之迹者礭也。

     凡用筆:先求氣韻次採體要,然後精思。

    若形勢未備便用巧宻精思,必失其氣韻也。

    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自得於其間矣。

    且善究其畫山水之理也。

    當守其實,實不足當棄其筆,而華有餘實為質榦也。

    華為華藻也。

    質榦本乎自然,華藻出乎人事。

    實為本也,華為末也。

    自然體也,人事用也。

    豈可失其本而逐其末,忘其體而執其用。

    是猶畫者惟務華媚而體法虧,惟務柔細而神氣泯,真俗病耳。

    惡知其守實去華之理哉。

    若行筆或麄或細、或揮或勻、或重或輕者不可一一分明。

    以布逺近似氣弱而無畫也。

    其筆太麄則寡其理趣,其筆太細則絶乎氣韻。

    一皴一點一勾一斫,皆有意法存焉。

    若不從古畫法隻寫真山,不分逺近淺深乃圗經也。

    焉得其格法氣韻哉?凡畫有八格:石老而潤。

    水淨而明。

    山要崔嵬。

    泉宜灑落。

    雲煙出沒。

    野逕迂迴。

    松偃龍蛇。

    竹藏風雨也。

     ○論觀畫别識 瓊瑰琬琰,天下皆知其為玉也。

    非卞氏三獻,孰别其荊山之姿而為美。

    驊騮騕褭,天下皆知其為馬也。

    非伯樂一顧,孰别冀北之駿而為良。

    若玉之無别,安得瓊瑰琬琰之名;馬之無别,豈分驊騮騕■〈馬裊〉之駿别。

    玉者卞氏耳,識馬者伯樂耳。

    天下後世亦無復以加。

    諸是猶畫山水之流於世也。

    隠造化之情,實論古今之賾。

    奧發揮天地之形容,藴藉聖賢之藝業,豈賤隷俗人得以易窺其端倪。

    蓋有不測之神思,難名之妙意,寓於其間矣。

     凡閲諸畫:先看風勢氣韻,次究格法髙低者,為前賢家法規矩用度也。

    儻生意純而物理順。

    用度備而格法髙,固得其格者也。

    雖有其格而家法不可揉雜者,何哉?且畫李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