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一 丙編

關燈
「吾能放也」,似當無「心」字。

    】心放者,吾能放也。

    放心者,如雞豚出於塒柵,不求則不得。

    心放者,如鷹隼翔於雲霄,而絛鏇固在吾手也。

    眾人之心易放,聖賢之心能放。

    易放者流蕩,能放者開闊。

    流蕩者,失其本心。

    開闊者,全其本心。

     山谷八字 餘家藏山谷八大字雲:「作德日休,為善最樂。

    」摘經史語,混然天成。

    可置座右。

     穀菹禽獸 周禮註:六穀:稌、黍、稷、粱、麥、苽。

    六清:水、漿、醴、(酉京)、(酉)、酏。

    【水漿醴(酉京)(酉)酏 「(酉京)」,原本及諸本此下有夾注雲:音京。

    「(酉)」,原本此下有夾注雲:於美切;諸本夾注作「音醫」。

    案,考周禮天官膳夫注「六清」,「(酉)」,當為「醫」。

    「酏」,原本此下有夾注雲:以支切。

    】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

    六獸:麋、鹿、熊、麕、野豕、兔。

    【麋鹿熊麕野豕兔 原本此下有夾注雲:養者為畜,野者為獸。

    】六禽:鴈、鶉、鷃、雉、鳩、鴿。

    五藥:草、木、蟲、石、穀。

     象山棋 陸象山少年時,常坐臨安市肆觀棋,如是者累日。

    棋工曰:「官人日日來看,必是高手,願求教一局。

    」象山曰:「未也。

    」三日後卻來,乃買棋局一副,歸而懸之室中。

    臥而仰視之者兩日,忽悟曰:「此河圖數也。

    」遂往與棋工對,棋工連負二局。

    乃起謝曰:「某是臨安第一手棋,凡來著者,皆饒一先。

    今官人之,反饒得某一先,天下無敵手矣。

    」象山笑而去。

    其聰明過人如此。

    其子弟每喜令其著棋,嘗與包敏道書雲:「制子初時與春弟頗不能及,【制子初時與春弟頗不能及 各本均如此,然義不可通。

    考陸九淵集卷六與包敏道書,此句作「[制子]初時與春弟棋,春弟頗不能及。

    」羅氏所引蓋涉下脫「春弟棋」三字,遂至義不可通。

    】今年反出春弟之下,近旬日棋又甚進,春弟又少不逮矣。

    凡此,皆在其精神之盛衰耳。

    」 漢文帝葬 漢文帝以七月己亥崩,【漢文帝以七月己亥崩 各本均如此。

    考史記、漢書文帝紀及資治通鑑漢紀,漢文帝崩在「六月己亥」。

    案,是年六月己亥朔,七月無己亥,則「七月」當為「六月」之訛。

    】乙巳葬,纔七日耳。

    與窶人之家,斂手足形還葬者何以異?景帝必不忍以天下儉其親,此殆文帝之顧命也。

    雖未合中道,見亦卓矣。

    文帝此等見解,皆自黃老中來。

     臨終不亂 歐陽公問一僧曰:「古之高僧,有去來翛然者,【有去來翛然者 「翛然」,原本作「脩然」,諸本作「翛然」。

    案,當以「翛然」為是。

    莊子大宗師雲:「翛然而往,翛然而來。

    」「翛然」蓋本此。

    據諸本改。

    】何今世之鮮也?」僧曰:「古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而亂?今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而定?」公深然之。

    此說卻是正理,如吾儒易簀結纓之類,皆是平日講貫得明,操守得定,涵養得熟,視生死如晝夜,故能如此不亂。

    靜春先生劉子澄,【靜春先生劉子澄 「靜」,原本作「靖」,據朱文公文集及諸本改。

    】朱文公高弟也。

    病革,周益公往拊之曰:「子澄澄其慮。

    」【子澄澄其慮 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傳作「子澄其澄慮」,當是。

    】靜春開目微視曰:「無慮何澄?」【無慮何澄 宋史作「無慮可澄」,似於義為長。

    】言訖而逝。

     籠鳥水萍 或問杜陵詩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何也?餘曰,此自嘆之詞耳。

    蓋拘束以度日月,若鳥在籠中,漂泛於乾坤間,【漂泛於乾坤間 「漂泛」,陸鈔本作「漂泊」。

    】若萍浮水上。

    本是形容凄涼之意,乃翻作壯麗之語。

    東坡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亦此類。

     文章 文章一小技,於道未為尊,此論後世之文也。

    文者,貫道之器,此論古人之文也。

    天以雲漢星鬥為文,地以山川草木為文,要皆一元之氣所發露,古人之文似之。

    巧女之刺繡,雖精妙絢爛,纔可人目,初無補於實用,後世之文似之。

     尹少稷 尹穡,字少稷,博學工文,杜門讀書,不汲汲於仕進。

    諸公薦之,與陸務觀同賜出身。

    少稷言行有法,又通世務,時論翕然歸重。

    嘗論減年賞典,當與實歷對使。

    孝宗用其說,至今行之。

    後乃附麗湯思退,力排張魏公,以是除諫議,公論始薄之。

    厥後貶嶺南累年,蒙恩北歸。

    周益公素與之善,便道來訪。

    謂益公曰:「某三十年閉戶讀書,養得少名望,思之不審,所得於彼者幾何?而破壞掃地,雖悔何及!」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