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五 乙編
關燈
小
中
大
原誤作「客」,據諸本改。
】伯子和雲:「雪舟不肯半塗回,直到荒林意盛哉!籬菊苞時披宿霧,木犀香裏絕纖埃。
錦心繡口垂金薤,月露天漿貯玉杯。
八十仙翁能許健,片雲得得出巢來。
」其風味庶幾可亞前二老雲。
無疑博學工文,尤精考訂,有本朝新舊官制考行於世。
以隱逸召為祕閣校勘,吾黨之士多勸其毋出,而無疑竟出。
先君竹谷老人送以詩雲:「泰華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見何遲。
老於尚父投竿日,少似轅生對策時。
怨鶴驚猿辭舊隱,鞭鸞笞鳳總新知。
早陳經國平邊策,歸領雲巢舊住持。
」無疑立朝逾年,除大社令,未及有所開陳,奉祠而歸,年九十乃終。
【年九十乃終 原「年」下衍一「僅」字,據諸本刪。
】 漢二獻 周益公雲:漢二獻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
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 風香 杜陵詩雲,「色難臭腐食風香」。
【色難臭腐食風香 「臭」,九家集注杜詩卷一一韓諫議注作「腥」。
】色難臭腐,用仙家王方平事。
獨「食風香」三字,解者不註所出。
餘觀佛書雲,凡諸所嗅風與香等。
意杜陵用此。
示儉 宋高祖留葛燈籠、麻蠅拂於陰室,唐太宗留柞木梳、黑角篦於寢宮,以此示後,後世猶奢。
識字 西漢諸儒,揚子雲獨稱識字。
韓文公雲:「凡為文者,宜略識字。
」則識字豈易乎哉?晁景廷晚年日課識十五字。
【晁景廷 諸本作「晁景迂」,未詳孰是。
】楊誠齋雲:「無事好看韻書。
」 萬卷百車 唐李渤問歸宗禪師曰:「須彌納芥子,僕即不疑。
芥子藏須彌,恐無是理。
」歸宗曰:「人言學士讀萬卷書,是否?」渤曰:「然。
」歸宗曰:「是心如椰子大,萬卷書從何處著?」荊公詩雲:「巫醫之所知,瞽史之所業,載車必百兩,獨以方寸攝。
」即歸宗之意。
餘謂一心具一太極,前輩謂鵬摶鶤運,不足計其高深,日升月沉,不足計其廣狹。
萬卷百車,又何足道! 湯武 湯、武應天順人之舉,實出於伊尹、太公。
湯五遣伊尹適夏,意亦可見。
伊尹既醜有夏,遂相湯伐桀,詩曰:「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不言湯用伊尹也。
書之誓有以地言者,甘誓是也。
有以人言者,湯誓是也,有以國言者,秦誓是也。
泰誓,【泰誓 原誤作「秦誓」,據文義改。
】左傳、孟子皆謂之太誓,古字「泰」「太」通。
前輩謂伐商之謀,實本於太公,故以名誓。
詩曰:「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
」不言武王用太公也。
湯、武非富天下之志,於此可見。
雖然,夫子則不以是而恕湯、武也。
序書之詞曰湯勝夏,曰武王勝殷殺受,未嘗分其罪於伊尹、太公。
此與春秋書許世子止趙盾同一筆也。
東坡海外論可謂深識周孔之心矣。
餘嘗疑商之取夏,周之取商,一也。
湯崩而太甲不明,甚於成王之幼沖矣。
然夏人帖然,未嘗萌蠢動之心。
及武王既喪,商人不靖,觀鴟鴞、小毖之詩,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何也?湯放桀於南巢,蓋亦聽其自屏於遠方而終耳,【自屏於遠方而終耳 「遠」,諸本作「一」。
】未至如以黃鉞斬紂之甚也。
故夏人之痛,不如商人。
夫以懷王之死,楚人尚且悲憤不已,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語,況六百年仁恩之所滲漉者哉!【六百年仁恩之所滲漉者哉 「漉」,原誤作「灑」,據諸本改。
】當是時,若非以周公之聖,消息彌縫於其間,則周之復為商也決矣。
且湯既勝夏,猶有慚德,慄慄危懼,【慄慄危懼 「懼」,原誤作「懽」,據諸本改。
】若將隕于深淵。
至於武王,則全無此等意思矣。
由是論之,湯、武亦豈可並言哉!朱文公雲:「成湯聖敬日躋,與盤銘數語,猶有細密工夫,至武王,往往並不見其切己事。
」 景不訓仰 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明也。
謂所行之光明也。
世俗有「景仰」、「景慕」之語,遂失其義。
妄以「景」訓「仰」,多取前賢名姓,加「景」字於上以為字。
如景周、景顏之類,失之矣。
前史王景略,近世範景仁,何嘗以景為仰哉?真西山舊字景元,後悟其非,乃改為希元雲。
始皇袁紹 始皇為楚所敗,尚能謝王翦;袁紹為魏所敗,乃至殺田豐。
欲不亡,得乎? 一聯八意 杜陵詩雲:「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蓋萬裡,地之遠也。
秋,時之慘悽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迥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無親朋也 「朋」,原誤作「明」,據諸本改。
】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
】伯子和雲:「雪舟不肯半塗回,直到荒林意盛哉!籬菊苞時披宿霧,木犀香裏絕纖埃。
錦心繡口垂金薤,月露天漿貯玉杯。
八十仙翁能許健,片雲得得出巢來。
」其風味庶幾可亞前二老雲。
無疑博學工文,尤精考訂,有本朝新舊官制考行於世。
以隱逸召為祕閣校勘,吾黨之士多勸其毋出,而無疑竟出。
先君竹谷老人送以詩雲:「泰華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見何遲。
老於尚父投竿日,少似轅生對策時。
怨鶴驚猿辭舊隱,鞭鸞笞鳳總新知。
早陳經國平邊策,歸領雲巢舊住持。
」無疑立朝逾年,除大社令,未及有所開陳,奉祠而歸,年九十乃終。
】 漢二獻 周益公雲:漢二獻皆好書,而其傳國皆最遠。
士大夫家,其可使讀書種子衰息乎? 風香 杜陵詩雲,「色難臭腐食風香」。
】色難臭腐,用仙家王方平事。
獨「食風香」三字,解者不註所出。
餘觀佛書雲,凡諸所嗅風與香等。
意杜陵用此。
示儉 宋高祖留葛燈籠、麻蠅拂於陰室,唐太宗留柞木梳、黑角篦於寢宮,以此示後,後世猶奢。
識字 西漢諸儒,揚子雲獨稱識字。
韓文公雲:「凡為文者,宜略識字。
」則識字豈易乎哉?晁景廷晚年日課識十五字。
】楊誠齋雲:「無事好看韻書。
」 萬卷百車 唐李渤問歸宗禪師曰:「須彌納芥子,僕即不疑。
芥子藏須彌,恐無是理。
」歸宗曰:「人言學士讀萬卷書,是否?」渤曰:「然。
」歸宗曰:「是心如椰子大,萬卷書從何處著?」荊公詩雲:「巫醫之所知,瞽史之所業,載車必百兩,獨以方寸攝。
」即歸宗之意。
餘謂一心具一太極,前輩謂鵬摶鶤運,不足計其高深,日升月沉,不足計其廣狹。
萬卷百車,又何足道! 湯武 湯、武應天順人之舉,實出於伊尹、太公。
湯五遣伊尹適夏,意亦可見。
伊尹既醜有夏,遂相湯伐桀,詩曰:「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不言湯用伊尹也。
書之誓有以地言者,甘誓是也。
有以人言者,湯誓是也,有以國言者,秦誓是也。
泰誓,
】左傳、孟子皆謂之太誓,古字「泰」「太」通。
前輩謂伐商之謀,實本於太公,故以名誓。
詩曰:「維師尚父,時維鷹揚。
涼彼武王,肆伐大商。
」不言武王用太公也。
湯、武非富天下之志,於此可見。
雖然,夫子則不以是而恕湯、武也。
序書之詞曰湯勝夏,曰武王勝殷殺受,未嘗分其罪於伊尹、太公。
此與春秋書許世子止趙盾同一筆也。
東坡海外論可謂深識周孔之心矣。
餘嘗疑商之取夏,周之取商,一也。
湯崩而太甲不明,甚於成王之幼沖矣。
然夏人帖然,未嘗萌蠢動之心。
及武王既喪,商人不靖,觀鴟鴞、小毖之詩,悲哀急迫,岌岌然若不可以一朝居,何也?湯放桀於南巢,蓋亦聽其自屏於遠方而終耳,
】未至如以黃鉞斬紂之甚也。
故夏人之痛,不如商人。
夫以懷王之死,楚人尚且悲憤不已,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語,況六百年仁恩之所滲漉者哉!
】當是時,若非以周公之聖,消息彌縫於其間,則周之復為商也決矣。
且湯既勝夏,猶有慚德,慄慄危懼,
】若將隕于深淵。
至於武王,則全無此等意思矣。
由是論之,湯、武亦豈可並言哉!朱文公雲:「成湯聖敬日躋,與盤銘數語,猶有細密工夫,至武王,往往並不見其切己事。
」 景不訓仰 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明也。
謂所行之光明也。
世俗有「景仰」、「景慕」之語,遂失其義。
妄以「景」訓「仰」,多取前賢名姓,加「景」字於上以為字。
如景周、景顏之類,失之矣。
前史王景略,近世範景仁,何嘗以景為仰哉?真西山舊字景元,後悟其非,乃改為希元雲。
始皇袁紹 始皇為楚所敗,尚能謝王翦;袁紹為魏所敗,乃至殺田豐。
欲不亡,得乎? 一聯八意 杜陵詩雲:「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蓋萬裡,地之遠也。
秋,時之慘悽也。
作客,羈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齒暮也。
多病,衰疾也。
臺,高迥處也。
獨登臺,無親朋也。
】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