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六 甲編

關燈
,據諸本及續通鑑改。

    】此古人不幸之事,非令典也。

    」當時諸公,皆甚其言。

    至紹熙甲寅,始服其先見。

     師友制服 胡澹庵為清節先生制師之服,張魏公為張無垢制友之服。

     斬檜書 胡澹庵上書乞斬秦檜,金虜聞之,以千金求其書。

    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

    」蓋足以破其陰遣檜歸之謀也。

    乾道初,虜使來,猶問胡銓今安在。

    張魏公曰:「秦太師專柄二十年,隻成就得一胡邦衡。

    」 簡齋詩 自陳、黃之後,詩人無逾陳簡齋。

    其詩繇簡古而發穠纖。

    值靖康之亂,【值靖康之亂 「值」,諸本此字上有一「遭」字。

    案,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崎嶇流落,感時恨別,頗有一飯不忘君之意。

    如「涼風又落宮南木,【涼風又落宮南木 「宮南」,諸本作「南宮」。

    案,永樂大典引同原本。

    】老鴈孤鳴漢北洲」,【老鴈孤鳴漢北洲 「漢北」,謝本、稗海本作「北漢」。

    案,永樂大典引同原本。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天翻地覆傷春色,齒豁頭童祝聖時」,「近得會稽消息不?稍傳荊渚路歧寬」,「東南鬼火成何事,終藉胡鋒作爭臣」,「龍沙此日西風冷,誰折黃花壽兩宮」,皆可味也。

     伯夷傳赤壁賦 太史公伯夷傳,蘇東坡赤壁賦,文章絕唱也。

    其機軸略同,伯夷傳以「求仁得仁,又何怨」之語設問,謂夫子稱其不怨,而采薇之詩猶若未免於怨,何也?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而達觀古今,操行不軌者多富樂,公正發憤者每遇禍,是以不免於怨也。

    雖然,富貴何足求,節操為可尚,其重在此,則其輕在彼。

    況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伯夷、顏子得夫子而名益彰,則所得亦已多矣,又何怨之有!赤壁賦因客吹簫而有怨慕之聲,以此設問,謂舉酒相屬,淩萬頃之茫然,可謂至樂,而簫聲乃若哀怨,何也?蓋此乃周郎破曹公之地,以曹公之雄豪,亦終歸於安在?況吾與子寄蜉蝣於天地,哀吾生之須臾,宜其託遺響而悲怨也。

    雖然,自其變者而觀之,雖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又何必羨長江而哀吾生哉!矧江風山月,用之無盡,【用之無盡 「用」,原誤作「食」,據諸本改。

    】此天下之至樂,於是洗盞更酌,而向之感慨風休冰釋矣。

    東坡步驟太史公者也。

     留後門 紹興壬子冬,劉豫入寇,趙元鎮當國,請高宗親征。

    行次姑蘇,喻子才謂元鎮曰:「相公此舉,有萬全之策乎?亦賭彩一擲也?」元鎮曰:「利鈍亦安能必?事成則幸,不成則死之爾。

    」子才曰:「今若直前,萬一蹉跌,退將安託?要須留後門,則庶幾進退有據。

    」元鎮曰:「誠有之,則甚善,計將安出?」子才曰:「張樞密在福唐,若除閩浙江淮宣撫使,則命到之日,便有官府軍旅錢穀,彼之來路,即我之後門也。

    」元鎮大以為然,於是魏公復用。

    餘謂鑾輅親征,事大體重,固宜進退有據。

    若論兵法,則置之死地而後生矣,豈預留後門哉?留後門,則士不死戰矣。

    項羽救趙,既渡,沉船破甑,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

     十銘 光宗即位,謝艮齋為文昌,進十銘雲:【進十銘 「十銘」,宋史卷三八九謝諤傳作「十箴」,語雲:「光宗登極,獻十箴。

    」案,永樂大典卷八二六九引同原本。

    】公丹扆箴。

    又作勸農詩雲:「莫入州衙與縣衙,勸君勤理舊生涯。

    池塘多放聊添稅,田地深耕足養家。

    教子教孫須教義,栽桑栽柘勝栽花。

    閑非閑是都休管,渴飲清泉困飲茶。

    」又雲:「仕宦之人,南州北縣。

    商賈之人,天涯海岸。

    爭如農夫,六親對面。

    夏絹新衣,秋米白飯。

    鵝鴨成群,豬羊滿圈。

    官稅早輸,逍遙散誕。

    似此之人,直千直萬。

    」?「業成而難,其敗或易。

    兢兢保之,常恐失墜。

    道甚簡易,在尊所聞。

    帝王之學,匪藝匪文。

    畏天之威,主德為最。

    水旱雷風,天之仁愛。

    存心公正,治之所起。

    毫釐之私,患及千裡。

    妄賞不勸,妄罰不畏,賞罰大權,以妄為忌。

    貪吏虐民,戒石莫聽。

    獎廉以激,捷於號令。

    民之疾苦,幽遠難知,日訪日問,猶恐或遺。

    財在天下,理之以義,未聞刻斂,其罪在吏。

    亂之所生,非止夷狄,姦回諛說,尤害于國。

    自治十全,乃可理外。

    重乃馭輕,輕動為戒。

    」辭簡理明,時人以比李【直千直萬 諸本作「直金千萬」。

    】詞旨平易,足以諭俗,然其言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