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三 甲編
關燈
小
中
大
愁」,據諸本、永樂大典同上卷、宋詩紀事同上卷改。
】西嶼雲:「繫舟西岸邊,幅巾自來去。
島嶼花木深,蟬鳴不知處。
」采菱舟雲:「散策下亭舸,【散策下亭舸 「亭舸」,宋詩紀事收此詩作「亭阿」。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水清魚可數。
卻上采菱舟,乘風過南浦。
」六詩閑澹簡遠,【閑澹簡遠 「閑澹」,諸本作「平淡」。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德人之言也。
族譜引 陶淵明贈長沙公族祖雲:「同源分派,【同源分派 「派」,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卷一此詩作「流」。
】人易世疏。
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老蘇族譜引雲:「服始乎衰,而至於緦,而至於無服。
無服則親盡,親盡則情盡。
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
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
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 「與」,諸本作「以」。
】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正淵明詩意,詩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幸不幸 胡澹庵乞斬秦檜得貶,盧溪先生王廷珪,字民瞻,以詩送之曰:「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為天下奇。
」亦貶辰陽。
太府寺丞陳剛中,字彥柔,以啟賀之雲:「屈膝請和,知廟堂禦侮之無策;張膽論事,喜樞庭經遠之有人。
身為南海之行,名若泰山之重。
」又雲:「誰能屈大丈夫之志,寧忍為小朝廷之謀。
知無不言,願請尚方之劍;不遇故去,聊乘下澤之車。
」亦貶安遠宰。
盧溪晚年,孝宗召赴闕,除直秘閣,一子扶掖上殿,亦予官,壽踰九十。
寺丞竟死安遠,無子,其妻削髮為尼。
幸不幸之不同如此。
吉州吉水縣江濱有石材廟,隆祐太後避虜,禦舟泊廟下。
一夕,夢神告曰:「速行,虜至矣!」太後驚寤,即命發舟指章貢。
虜果躡其後,追至造口,不及而還。
事定,特封廟神剛應侯。
寺丞南行,題詩廟柱雲:「疏爵新剛應,論功舊石材。
能形文母夢,還訝佞人來。
【還訝佞人來 原此下有夾注雲:「左氏傳『佞人來矣』,正謂逐客,事見六一集。
」】海市為誰出,衡雲豈自開。
乞靈如見告,逐客幾時回。
」卒不如其願,悲夫! 德行科 楊誠齋初欲習宏詞科,南軒曰:「此何足習,盍相與趨聖門德行科乎?」誠齋大悟,不復習,作千慮策,論詞科可罷曰:「孟獻子有友五人,孟子已忘其三。
周室去班爵之籍,孟子已不能道其詳,孟子亦安能中今之詞科哉!」晚年作詩示兒雲:「素王開國道無臣,一牓春風放十人。
莫羨牓頭年十八,舊春過了有新春。
」 記夢詩 昌黎記夢詩末句雲:「我寧屈曲自世間,【我寧屈曲自世間 「寧」,全唐詩卷三四二作「能」。
】安能從汝巢神山。
」朱文公定「寧」字作「能」字,謂神仙亦且護短憑愚,則與凡人意態不殊矣。
我若能屈曲諂媚,自在世間可也,安用巢神山以從汝哉!正柳下惠「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意。
隻一字之差,意味天淵敻別。
忍事 張耳、陳餘,魏之名士。
秦聞此兩人名,購求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
二人變名姓之陳,為裡監門。
裡吏嘗笞餘,餘欲起,耳躡之,使受笞。
吏去,耳引餘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耳之見,過餘遠矣。
餘卒敗死泜水上,【餘卒敗死泜水上 「泜水」,原作「低水」,誤。
據諸本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改。
】而耳事漢,富貴壽考,福流子孫,非偶然也。
大智大勇,必能忍小恥小忿。
彼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豈與瑣瑣者校乎?東坡論子房,潁濱論劉、項,專說一「忍」字,張公藝九世同居,亦隻是得此一字之力,杜牧之雲「包羞忍恥是男兒」。
五教三綱 舜命契敷五教,孟子以為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
左氏傳:晏子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
」去朋友而言婦姑。
又曰:「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
】西嶼雲:「繫舟西岸邊,幅巾自來去。
島嶼花木深,蟬鳴不知處。
」采菱舟雲:「散策下亭舸,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水清魚可數。
卻上采菱舟,乘風過南浦。
」六詩閑澹簡遠,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德人之言也。
族譜引 陶淵明贈長沙公族祖雲:「同源分派,
】人易世疏。
慨然寤歎,念茲厥初。
」老蘇族譜引雲:「服始乎衰,而至於緦,而至於無服。
無服則親盡,親盡則情盡。
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
喜不慶,憂不弔,則塗人也。
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
】其初兄弟也。
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
悲夫!」正淵明詩意,詩字少意多,尤可涵泳。
幸不幸 胡澹庵乞斬秦檜得貶,盧溪先生王廷珪,字民瞻,以詩送之曰:「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為天下奇。
」亦貶辰陽。
太府寺丞陳剛中,字彥柔,以啟賀之雲:「屈膝請和,知廟堂禦侮之無策;張膽論事,喜樞庭經遠之有人。
身為南海之行,名若泰山之重。
」又雲:「誰能屈大丈夫之志,寧忍為小朝廷之謀。
知無不言,願請尚方之劍;不遇故去,聊乘下澤之車。
」亦貶安遠宰。
盧溪晚年,孝宗召赴闕,除直秘閣,一子扶掖上殿,亦予官,壽踰九十。
寺丞竟死安遠,無子,其妻削髮為尼。
幸不幸之不同如此。
吉州吉水縣江濱有石材廟,隆祐太後避虜,禦舟泊廟下。
一夕,夢神告曰:「速行,虜至矣!」太後驚寤,即命發舟指章貢。
虜果躡其後,追至造口,不及而還。
事定,特封廟神剛應侯。
寺丞南行,題詩廟柱雲:「疏爵新剛應,論功舊石材。
能形文母夢,還訝佞人來。
」】海市為誰出,衡雲豈自開。
乞靈如見告,逐客幾時回。
」卒不如其願,悲夫! 德行科 楊誠齋初欲習宏詞科,南軒曰:「此何足習,盍相與趨聖門德行科乎?」誠齋大悟,不復習,作千慮策,論詞科可罷曰:「孟獻子有友五人,孟子已忘其三。
周室去班爵之籍,孟子已不能道其詳,孟子亦安能中今之詞科哉!」晚年作詩示兒雲:「素王開國道無臣,一牓春風放十人。
莫羨牓頭年十八,舊春過了有新春。
」 記夢詩 昌黎記夢詩末句雲:「我寧屈曲自世間,
】安能從汝巢神山。
」朱文公定「寧」字作「能」字,謂神仙亦且護短憑愚,則與凡人意態不殊矣。
我若能屈曲諂媚,自在世間可也,安用巢神山以從汝哉!正柳下惠「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之意。
隻一字之差,意味天淵敻別。
忍事 張耳、陳餘,魏之名士。
秦聞此兩人名,購求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
二人變名姓之陳,為裡監門。
裡吏嘗笞餘,餘欲起,耳躡之,使受笞。
吏去,耳引餘之桑下數之曰:「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耳之見,過餘遠矣。
餘卒敗死泜水上,
據諸本並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改。
】而耳事漢,富貴壽考,福流子孫,非偶然也。
大智大勇,必能忍小恥小忿。
彼其雲蒸龍變,欲有所會,豈與瑣瑣者校乎?東坡論子房,潁濱論劉、項,專說一「忍」字,張公藝九世同居,亦隻是得此一字之力,杜牧之雲「包羞忍恥是男兒」。
五教三綱 舜命契敷五教,孟子以為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
左氏傳:晏子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
」去朋友而言婦姑。
又曰:「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