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林玉露卷之三 甲編
關燈
小
中
大
也。
由是而之,習以成性,居官則不畏三尺,任職則不畏簡書,攫金則不畏市人。
籲!士而至此,不可以為士矣,仲尼所謂小人之無忌憚者矣。
夫人之所以必畏乎彼者,【必畏乎彼者 「必」,原誤作「心」,據諸本改。
】非為彼計也,蓋將以防吾心之縱,而自律乎吾身也。
是故以天子之尊,且有所畏,詩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書曰『成王畏相』,【成王畏相 「相」,原作「天」,據諸本並尚書酒誥改。
】孰謂士大夫而可不知所畏乎!以聖賢之聰明,且有所畏,魯論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孰謂學者而可不知所畏乎!然則畏之時義大矣哉!餘每以此自警,且以效切磋於朋友雲。
」先君此說出,一時流輩潛心理學者,鹹以為不可易。
餘同年歐陽景顏跋雲:「造道必有門,伊洛先覺,以持敬為造道之門,至矣,盡矣。
蓋敬,德之聚也。
此心纔敬,萬理森列。
此身纔敬,四體端固。
繇勉強至成熟,此心此身,斂然法度中,可以為人矣。
然世之作偽假真者,往往竊持敬之名,蓋不肖之實,內雖荏,而色若厲焉,行無防檢,而步趨若安徐焉。
識者病之,至有效前輩打破敬字以為訕侮者,又有以高視闊步,幅巾大袖,而乞加懲絕者。
一世傑立之士,【一世傑立之士 「傑」,諸本作「特」。
】欲哀救之而志不能遂。
近世葉水心作敬亭後記,【敬亭後記 今本葉適集收此文,然無以下羅氏?及之語意。
】至不以張思叔之言為然,謂敬為學者之終事。
僕深疑焉。
近因校文至澧陽,謁竹谷羅先生,以所著畏說見教,僕醒然若有所悟。
嗚呼!畏即敬也,使人知畏父母,畏尊長,畏天命,畏師友,畏公論,一如先生所言,欲不敬,得乎?每事有所持循而畏,則其敬也,莫非體察在己實事,見面盎背,臨淵履冰。
以偽自蓋者,能之乎?高視闊步,幅巾大袖,假聲音笑貌以為敬,求之於父母兄長師友之間,多可憾焉,人其以敬許之乎!蓋先生以實而求敬,故其敬不可偽。
世人以虛而求敬,故其敬或可假。
是說也,羽翼吾道,其功豈淺淺哉!至此,則敬不可偽為,而攻持敬者,當自息矣。
【當自息矣 「息」,諸本並寬文本均作「思」。
】 勸行樂表 紹熙甲寅,太學諸生擬勸行樂表雲:「周公欺我,願焚酒誥於通衢;孔子空言,請束孝經於高閣。
」以勸為諷,字字有來歷。
秀州刺客 苗劉之亂,張魏公在秀州,議舉勤王之師。
一夕獨坐,從者皆寢,忽一人持刃立燭後。
公知為刺客,徐問曰:「豈非苗傅、劉正彥遣汝來殺我乎?」曰:「然。
」公曰:「若是,則取吾首以去可也。
」曰:「我亦知書,寧肯為賊用?況公忠義如此,豈忍加害!【豈忍加害 「加害」,諸本作「害公」。
】恐公防閑不嚴,有繼至者,故來相告爾。
」公問:「欲金帛乎?」笑曰:「殺公何患無財!」「然則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攝衣躍而登屋,屋瓦無聲。
時方月明,去如飛。
明日,公命取死囚斬之,曰:「夜來獲姦細。
」公後嘗於河北物色之,不可得。
此又賢於鉏麑矣。
孰謂世間無奇男子乎?殆是唐劍客之流也。
南軒六詩 張宣公題南城雲:「坡頭望西山,【坡頭望西山 「坡」,宋詩紀事卷五七收此詩作「城」。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秋意已如許。
雲影度江來,霏霏半空雨。
」東渚雲:「團團淩風桂,宛在水之東。
月色穿林影,卻下碧波中。
」麗澤雲:「長哦伐木詩,【長哦伐木詩 「詩」,宋詩紀事卷五七收此詩作「篇」。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佇立以望子。
日暮飛鳥歸,門前長春水。
」濯清雲:【濯清 宋詩紀事卷五七收此詩題作「濯清亭」。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芙蓉豈不好,濯濯清漣漪。
采去不盈把,惆悵暮忘饑。
」【惆悵暮忘饑 「忘」,原誤作「
由是而之,習以成性,居官則不畏三尺,任職則不畏簡書,攫金則不畏市人。
籲!士而至此,不可以為士矣,仲尼所謂小人之無忌憚者矣。
夫人之所以必畏乎彼者,
】非為彼計也,蓋將以防吾心之縱,而自律乎吾身也。
是故以天子之尊,且有所畏,詩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書曰『成王畏相』,
】孰謂士大夫而可不知所畏乎!以聖賢之聰明,且有所畏,魯論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孰謂學者而可不知所畏乎!然則畏之時義大矣哉!餘每以此自警,且以效切磋於朋友雲。
」先君此說出,一時流輩潛心理學者,鹹以為不可易。
餘同年歐陽景顏跋雲:「造道必有門,伊洛先覺,以持敬為造道之門,至矣,盡矣。
蓋敬,德之聚也。
此心纔敬,萬理森列。
此身纔敬,四體端固。
繇勉強至成熟,此心此身,斂然法度中,可以為人矣。
然世之作偽假真者,往往竊持敬之名,蓋不肖之實,內雖荏,而色若厲焉,行無防檢,而步趨若安徐焉。
識者病之,至有效前輩打破敬字以為訕侮者,又有以高視闊步,幅巾大袖,而乞加懲絕者。
一世傑立之士,
】欲哀救之而志不能遂。
近世葉水心作敬亭後記,
】至不以張思叔之言為然,謂敬為學者之終事。
僕深疑焉。
近因校文至澧陽,謁竹谷羅先生,以所著畏說見教,僕醒然若有所悟。
嗚呼!畏即敬也,使人知畏父母,畏尊長,畏天命,畏師友,畏公論,一如先生所言,欲不敬,得乎?每事有所持循而畏,則其敬也,莫非體察在己實事,見面盎背,臨淵履冰。
以偽自蓋者,能之乎?高視闊步,幅巾大袖,假聲音笑貌以為敬,求之於父母兄長師友之間,多可憾焉,人其以敬許之乎!蓋先生以實而求敬,故其敬不可偽。
世人以虛而求敬,故其敬或可假。
是說也,羽翼吾道,其功豈淺淺哉!至此,則敬不可偽為,而攻持敬者,當自息矣。
】 勸行樂表 紹熙甲寅,太學諸生擬勸行樂表雲:「周公欺我,願焚酒誥於通衢;孔子空言,請束孝經於高閣。
」以勸為諷,字字有來歷。
秀州刺客 苗劉之亂,張魏公在秀州,議舉勤王之師。
一夕獨坐,從者皆寢,忽一人持刃立燭後。
公知為刺客,徐問曰:「豈非苗傅、劉正彥遣汝來殺我乎?」曰:「然。
」公曰:「若是,則取吾首以去可也。
」曰:「我亦知書,寧肯為賊用?況公忠義如此,豈忍加害!
】恐公防閑不嚴,有繼至者,故來相告爾。
」公問:「欲金帛乎?」笑曰:「殺公何患無財!」「然則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
」問其姓名,俛而不答,攝衣躍而登屋,屋瓦無聲。
時方月明,去如飛。
明日,公命取死囚斬之,曰:「夜來獲姦細。
」公後嘗於河北物色之,不可得。
此又賢於鉏麑矣。
孰謂世間無奇男子乎?殆是唐劍客之流也。
南軒六詩 張宣公題南城雲:「坡頭望西山,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秋意已如許。
雲影度江來,霏霏半空雨。
」東渚雲:「團團淩風桂,宛在水之東。
月色穿林影,卻下碧波中。
」麗澤雲:「長哦伐木詩,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佇立以望子。
日暮飛鳥歸,門前長春水。
」濯清雲:
永樂大典卷八二一引同原本。
】「芙蓉豈不好,濯濯清漣漪。
采去不盈把,惆悵暮忘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