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而捍難,其山川社稷之靈亦庇焉。
故旱溢之不侵,崩竭之災不虐,瘴厲之戾不淫,嘉谷豐而民人洽。
故君子入其國也,觀風于山川,而料民人之豐阜凋悴,以回革其政,觀氛于社稷,而知土壤之郁昭明以節制。
其宜是以民無争心,俗無悖志,王道成焉,然後知先王之報勳德于社稷之神也。
故生則爵祿以榮之,車服以錫之,宴飨以親之,賞赍以勞之。
死則褒之以嘉谥,祀之以五鼎,養之以世祿,紀之以文章,其耿光懿節,昭乎上下,配乎山川,以主其陰職,而降休咎于民也。
是以駿顯之烈與江漢同流。
詩雲:‘荷天之祯,德音振振,垂厥景福,君子神明。
’此之謂也。
” ○黾山 征君遊黾山,道遇猛虎。
征君倚磬而坐,謂左權、徐洲曰:“猛虎當道,吾死矣夫。
” 頃之,虎近于磬,左權以臂當之,虎懸尾叫嘯,左權執其尾而倒馳,逾黾山之岡。
徐洲挾弓矢追之,見巨壑中群虎食一樵者,徐洲臨穴而發矢,弦絕,徐洲以弓擊虎,傷臂趨伏于林。
左權負虎皮以救。
徐洲曰:“征君安在。
”曰:“鼓琴于磬。
”“吾子搏一虎而群虎皆出,吾以矢射之,其弓不揚,為虎所,而傷其臂。
子雖勇不能制群虎之猛也。
”左權莞爾而笑曰:“制之何者,昔者與客涉瞿塘之峽,即征君歡之楚遊道也。
舟覆得楫而渡,有猛虎群飲于峽,一搏而獲斃者二。
客曰:‘吾與子将赴于峽下之流,得一楫而俱免。
’又搏群虎于峽上,如制嬰兒。
是渡二峽也,虎不制則後涉者或免于峽,而烏能免峽上之虎乎若子之勇可以倒峽而西矣,今之所遇奚足悲哉!”遂曆黾山之壑而援之,群虎皆斃。
征君顧謂二子曰:“汝其奮于黾山乎夫猛虎憑威于山,猶猛臣憑威于國,不可逸也。
故猛虎在山,勇者制之;猛臣在國,仁者制之。
昔虞有猛臣曰:兜,虞舜驅之;周有猛臣曰飛廉,周公戮之;魯有猛臣曰少正卯,孔子誅之。
此皆制于仁者也。
嗟乎,今國之猛虎逸矣,而仁者不制,豈無仁者與,抑仁者在下位而不能制與吾是以鼓琴,于磬而悲歌也。
小子其勉乎哉!” 左權曰:“黾山之虎苟無以制,夫子尚能倚磬而鼓琴乎?” 曰:“仁,可恃也;勇,則敵不可以恃。
故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故不善勇者制于勇,善勇者制于仁,遇虎而倚磬鼓琴,汝徒見吾弱也,而不知仁者有無聲之威,有無形之兵乎?”左權曰:“唯唯,吾今而知善勇之術也。
” ○去蜀 漢锢範滂、李膺、陳藩、窦武、劉叔殺之,征君歎曰:“漢室死難之士有五人焉!”李玄曰:“昔者三仁戮而殷滅,今五仁锢而漢存猶,未若纣之當罪也。
意者,尚有待于繼乎?” 征君曰:“何以測其然也?”曰:“執命之臣虐而未播,畏主察也;殘民之臣貪而未弛,希主祿也。
畏察者謀必疑,希祿者志必弱。
弱者懷榮恩,疑者懷刑戮。
是以張角黃巾之衆,提劍于郡邑,而卒無全踵以懷刑,戮者之未附也。
故漢室之形必繼統而後亡,《詩》雲:‘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其是之謂乎吾聞過盛之期,災不消,以憂其過也;臨亡之國,災亦熄,以無庸于警也。
故災之象,恒集于過盛将亡之際。
由此觀之,漢室其鄰于亡乎?” 征君曰:“誠哉,是言也。
夫矶将潰,則不可與網罟之;夫謀國将亡,則不可與章句之徒議。
今漢室之形危矣,而章句之徒猶執簡以從事,掩牖而呻吟,弄文墨以求一帛之賞,而飾譽于流俗,機巧驚愚,志意駭衆,自以為儒林之雅蹈也,距知測危睹形之士,已慵慨于岩壑,懷鷹揚之具,蓄洲默之謀,而天下調如也。
” 李玄問曰:“自黨锢既戮,漢室無主,董氏乘之,總百官而制朝廷,殚徭賦以荼毒天下,谏者辄誅而陳展于市朝,盧子幹以八尺之軀而任社稷之重,夫豈守章句者哉!然而不能制董氏之柄,是以抗議于漢廷,而無所建白,何謂也?” 征君曰:“子幹欲以А土而塞濁泾,以握石而補崩山,其不戮也。
幸矣。
使子幹有林宗之風,則翻然而去,誰不善之。
自桓帝不君,荒怠無度,政移中官,天下貢獻者先入私窟,而後以羨餘貢于廷。
天子為塗旅,犀象麋鹿栖于乘輿。
是以宗室不靖,江漢雲擾,鹹以圖漢室為名。
然而未亡者,刑未及于谏臣,而忠憤者鱗次而出,猶不能起塗炭之禍,以濫觞于今,濟之以殺戮,困之以征輪,匈奴暗于雍冀之境,而内外之勢成。
故漢室虛弊而天下無綱紀文章,甚矣。
所以豪傑奮庸之士,甯沒齒于溝壑,而不忍盡言也。
今以一子幹而欲挽漢室之危,不可得已。
” 是歲,征君去蜀。
故旱溢之不侵,崩竭之災不虐,瘴厲之戾不淫,嘉谷豐而民人洽。
故君子入其國也,觀風于山川,而料民人之豐阜凋悴,以回革其政,觀氛于社稷,而知土壤之郁昭明以節制。
其宜是以民無争心,俗無悖志,王道成焉,然後知先王之報勳德于社稷之神也。
故生則爵祿以榮之,車服以錫之,宴飨以親之,賞赍以勞之。
死則褒之以嘉谥,祀之以五鼎,養之以世祿,紀之以文章,其耿光懿節,昭乎上下,配乎山川,以主其陰職,而降休咎于民也。
是以駿顯之烈與江漢同流。
詩雲:‘荷天之祯,德音振振,垂厥景福,君子神明。
’此之謂也。
” ○黾山 征君遊黾山,道遇猛虎。
征君倚磬而坐,謂左權、徐洲曰:“猛虎當道,吾死矣夫。
” 頃之,虎近于磬,左權以臂當之,虎懸尾叫嘯,左權執其尾而倒馳,逾黾山之岡。
徐洲挾弓矢追之,見巨壑中群虎食一樵者,徐洲臨穴而發矢,弦絕,徐洲以弓擊虎,傷臂趨伏于林。
左權負虎皮以救。
徐洲曰:“征君安在。
”曰:“鼓琴于磬。
”“吾子搏一虎而群虎皆出,吾以矢射之,其弓不揚,為虎所,而傷其臂。
子雖勇不能制群虎之猛也。
”左權莞爾而笑曰:“制之何者,昔者與客涉瞿塘之峽,即征君歡之楚遊道也。
舟覆得楫而渡,有猛虎群飲于峽,一搏而獲斃者二。
客曰:‘吾與子将赴于峽下之流,得一楫而俱免。
’又搏群虎于峽上,如制嬰兒。
是渡二峽也,虎不制則後涉者或免于峽,而烏能免峽上之虎乎若子之勇可以倒峽而西矣,今之所遇奚足悲哉!”遂曆黾山之壑而援之,群虎皆斃。
征君顧謂二子曰:“汝其奮于黾山乎夫猛虎憑威于山,猶猛臣憑威于國,不可逸也。
故猛虎在山,勇者制之;猛臣在國,仁者制之。
昔虞有猛臣曰:兜,虞舜驅之;周有猛臣曰飛廉,周公戮之;魯有猛臣曰少正卯,孔子誅之。
此皆制于仁者也。
嗟乎,今國之猛虎逸矣,而仁者不制,豈無仁者與,抑仁者在下位而不能制與吾是以鼓琴,于磬而悲歌也。
小子其勉乎哉!” 左權曰:“黾山之虎苟無以制,夫子尚能倚磬而鼓琴乎?” 曰:“仁,可恃也;勇,則敵不可以恃。
故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故不善勇者制于勇,善勇者制于仁,遇虎而倚磬鼓琴,汝徒見吾弱也,而不知仁者有無聲之威,有無形之兵乎?”左權曰:“唯唯,吾今而知善勇之術也。
” ○去蜀 漢锢範滂、李膺、陳藩、窦武、劉叔殺之,征君歎曰:“漢室死難之士有五人焉!”李玄曰:“昔者三仁戮而殷滅,今五仁锢而漢存猶,未若纣之當罪也。
意者,尚有待于繼乎?” 征君曰:“何以測其然也?”曰:“執命之臣虐而未播,畏主察也;殘民之臣貪而未弛,希主祿也。
畏察者謀必疑,希祿者志必弱。
弱者懷榮恩,疑者懷刑戮。
是以張角黃巾之衆,提劍于郡邑,而卒無全踵以懷刑,戮者之未附也。
故漢室之形必繼統而後亡,《詩》雲:‘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其是之謂乎吾聞過盛之期,災不消,以憂其過也;臨亡之國,災亦熄,以無庸于警也。
故災之象,恒集于過盛将亡之際。
由此觀之,漢室其鄰于亡乎?” 征君曰:“誠哉,是言也。
夫矶将潰,則不可與網罟之;夫謀國将亡,則不可與章句之徒議。
今漢室之形危矣,而章句之徒猶執簡以從事,掩牖而呻吟,弄文墨以求一帛之賞,而飾譽于流俗,機巧驚愚,志意駭衆,自以為儒林之雅蹈也,距知測危睹形之士,已慵慨于岩壑,懷鷹揚之具,蓄洲默之謀,而天下調如也。
” 李玄問曰:“自黨锢既戮,漢室無主,董氏乘之,總百官而制朝廷,殚徭賦以荼毒天下,谏者辄誅而陳展于市朝,盧子幹以八尺之軀而任社稷之重,夫豈守章句者哉!然而不能制董氏之柄,是以抗議于漢廷,而無所建白,何謂也?” 征君曰:“子幹欲以А土而塞濁泾,以握石而補崩山,其不戮也。
幸矣。
使子幹有林宗之風,則翻然而去,誰不善之。
自桓帝不君,荒怠無度,政移中官,天下貢獻者先入私窟,而後以羨餘貢于廷。
天子為塗旅,犀象麋鹿栖于乘輿。
是以宗室不靖,江漢雲擾,鹹以圖漢室為名。
然而未亡者,刑未及于谏臣,而忠憤者鱗次而出,猶不能起塗炭之禍,以濫觞于今,濟之以殺戮,困之以征輪,匈奴暗于雍冀之境,而内外之勢成。
故漢室虛弊而天下無綱紀文章,甚矣。
所以豪傑奮庸之士,甯沒齒于溝壑,而不忍盡言也。
今以一子幹而欲挽漢室之危,不可得已。
” 是歲,征君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