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至關 征君如蜀,逾棧道至關,關吏譏而不納。

    從者愠,征君曰:“國有禁,是也。

    ”乃館于國門之外,子高私與之赆,征君覺而徉卧,關吏請入。

    子高喜以告。

    征君曰:“國無禁,吾不入矣。

    ”子高曰:“先生未至蜀之關,驅馳于道路,将以赴也。

    既至将以入也,關吏譏,則曰:‘有禁。

    ’關吏請入,則曰:‘無禁。

    ’岑也惑焉。

    ” 征君笑曰:“子惡知哉!夫先王之設關也,以戒不虞,故負關擊柝皆以其職而事于王。

    四民非關不由,非譏不入,此先王之明禁也。

    今吏曰不可入則止,吏曰請入則行,是由吏也,非由禁也。

    吾聞先王以禁為閥,未聞以吏為關也。

    出入于吏之口,乞人猶惡之,況賢士乎。

    夫賢士,國家之巨關也,不軌而遏佞人,驅曠民而制淫族,鎮百姓而甯諸侯,不倚爵而貴,不恃祿而富,其尊莊而顯厚也。

    如是,汝徒見諸侯之關而不見賢士之關乎?” 子高曰:“夫賢士之顯于時也,必先由諸侯之關,而後使諸侯由其關。

    不然,雖厲敬義之禁,擊仁智之柝,諸侯不聞焉。

    不聞于諸侯,何關之為。

    昔仲尼以仁義為關,周流列國,然猶絕糧于陳,削迹于宋,而不能扼諸侯之關,故退而設關于六經,以防名教。

    老子以道德為關,猶騎青牛而過函谷,以避周亂。

    史之文曰:周太史耳,西出函谷關,遇關令尹喜,曰:周将亡乎。

    蘇秦、張儀以縱橫為關,而顯諸侯,諸侯役之如妾婦。

    商鞅、申不害以刑名為關,而制黔首,諸侯待之如雞豚。

    夫蘇、張、申、商之徒皆幹谒于諸侯,而後能聘其術也。

    系先生之道術,陋蘇張而黜申商,諸侯慕之若酷火之求濟于水,危疾之求瘳于扁鵲也。

    使先生不由諸侯之關,而資左右以流譽,則雖欲效蘇張之揚眉,而談笑于傾蓋之際,不可得也。

    今士庶之遠涉者皆擁于關,關吏拒之以待先生,恭亦甚矣。

    先生以為悍而不入,何弗恕也抑且以為固。

    弟子不遠千裡而從遊,為道計也。

    今遇國不入,宿于關外,是輕身而賤道也。

    賤道則曲,輕身則戮,先生其若之何?” 征君曰:“是則然矣,使為士者懷道而見諸侯,諸侯拒而不見,士将去諸侯,又求之于斯時也,士亦複見耶。

    吾之遊于諸侯,非無交也。

    魯招以玉,齊聘以玄,魏招以駿馬,韓招以方圭,秦聘以币及旌,晉聘以白貂,其交也殷矣。

    故去岩穴之樂,而與諸侯遊也,今蜀招我以寶劍,其文曰利用之器。

    吾入蜀之疆,與羁旅群,蜀使過而不識,故不得返命,韓王遂不出郭而逆吾,亦唯是好遊而不相聞,恐擾其土地,走其耆老。

    是以潛至于蜀國之關,而關吏辱我以不納,渎我以無信,迹其所為,諸侯聞之必罪焉。

    後有治關者,必以吾一人之故而怠其譏,無乃亂禁乎,所以待而不入也。

    ”子高不能對。

     征君曰:“吾将就駕,栖于太白之崗,以觀蜀國之政,待漢室之清,不亦可乎汝愛其師而不愛義,吾其沒身已哉。

    ” 館人以其情通于關吏,關吏匍匐叩頭而告曰:“仆,賤吏也。

    不能旌大賢之履,實以不恭,久淹高駕,且獲戾于左右,賤吏唯命。

    蜀王若聞之,以為小人蔽賢者于外,罪無宥,賤吏亦唯命。

    若夫子忘賤吏則生,不忘則死,是賤吏之禍福在夫子也。

    ”征君笑而不應,關吏知從者之私賂也,出謂子高曰:“仆命寄旦夕,不敢荷子之惠以重罪戾。

    ”乃反之。

     時蜀王将田出關,遇征君之館,征君鼓琴而歌。

    蜀王聞之曰:“吾國有賢者至乎?”遂獲征君以歸。

     ○招賢 征君疾,使徐洲說蜀王曰:“今天下之王,蜀為雄矣,而士不至于國者,豈賢王有遺行與?” 蜀王怫然曰:“蜀國有名山廣川,賢豪明智之士悉産于茲,奚待天下士乎?” 徐洲曰:“賢王欲以蜀之士為士乎哉此秦始皇逐客之意,而李斯所以強谏而難者也。

    夫蜀之士,其賢于洲者或衆矣,然天下士豈無有賢于蜀者乎以洲之不才而棄天下士,何賢王之待蜀重而待天下輕乎。

    此言非所以安蜀壤而匡漢室也。

    賢王為宗室之首,祿倍于三公,爵貳于天子,勢埒于諸王,據蜀之雄藩以為固,而不能當天下之一面,扶漢室之危弱,其故何與。

    董氏以陶廁之夫,登廟堂之上,陵劫天子,号令臣庶,污濁社稷,輕蔑王侯。

    漢室之形譬如垂瓦,扶則暫安,不扶則速危,不告難于諸侯,傳檄于天下,坐使漢賊陰謀以竊神器,是以農不暇耕,女不暇織,皆拱手以聽董氏之命。

    若此時倚望而不舉,臣竊謂賢王無輔漢之日矣。

    夫漢室之于賢王,不可謂薄也。

    宜以此時傳檄天下,告難諸侯,發私廪之财,收英雄之士,先誅漢賊之黨,以靖東南,則西北之陲不勞而定矣。

    然後洗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