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志,非押非阖,非從非衡,非堅非白,非刑非名,不可謂術也;勸諸侯以獎王室,不可謂谲也。

    苟王室大壞,而諸侯不扶;羁名者為河陽之召,滅義者為秦政之吞,則予當結居于南山之坡,被褐鼓琴以詠先王之遺風,使諸侯鼓鼙之聲無相聞也。

    昔者周道末,仲尼曆說諸侯而不遇,伐木削迹,其困甚矣。

    今予智不及仲尼,而無伐木削迹之困,是以私自揣度,而信吾志之必有亮也,若軒冕之榮,何足以警予哉。

    ” 國人曰:“自征君之入國也,農不怠耕,女不怠織,有司刑平而不貪,征君之風一何淑也。

    今欲捐我而往,必有憤志,一國之衆将投命于征君矣,其若之何?”征君曰:“予憲也,何以重于魏哉,國多溫民故俗易化,上多靖吏故刑易平,非憲之力也。

    ”言未終,國人為之作康歌。

     是歲,魏馑,首山崩,黃河無風而波。

    征君歎曰:“民作康歌奈山川何,區區大梁,其無以為漢室乎?” ○繼立 征君入見魏王,長揖而言曰:“魏國,天下之中原也,人民以守之,山川以鎮之,自先王以來國無大警,而生民之業日饒,固鼎地也。

    今國兇于饑馑,民無所賴;山崩而河震,民無所甯,其憂在王乎。

    ” 魏王曰:“寡人,王室之叔父也,社稷之安危,寡人共之。

    今天既敝國,寡人之戾也。

    寡人雖處中土,不能修德蹈義,徼福于社稷之神明,以恐王室。

    然寡人亦惟是泣血之,故實無有愆于群臣百姓。

    天不賜寡人以刑,乃饑馑我人民,崩溢我山川,憂患我社稷,蕩搖我王室,寡人之顯戾不可拯也。

    寡人有母,結發于先君而生寡人,先君之側室生寡人伯兄。

    先君曰:‘側室之子雖長非嫡也。

    ’寡人是命,先君之側室亦舍長子伯兄而命寡人,告我先君曰:‘君無以妾之子為長而命以國,使妾有他釁。

    唯嫡子仲氏立,妾之福也。

    ’先君曰:‘立嫡之命,出吾意也。

    而議未布于外内,以汝長子之故。

    今汝以一婦而能禮讓且智,吾之内釁由汝熄矣。

    ’遂議立寡人。

    先君之侍臣謂寡人曰:‘公子可以避矣,如不避必有内言,是難基也。

    公子其圖之。

    ’寡人對曰:‘此吾君之側室意也,何難之為。

    ’侍臣曰:‘公子誤矣。

    側室之請,惡知其不以心測君也。

    君若謝國于宗廟,千歲之後,彼将挾其長子而與公子争,則何如是挾長以為名,而争公子以為釁也。

    若讓而後受,雖有釁而附令譽焉。

    且公子不聞伯夷叔齊之事乎,孤竹君以愛易長而命立叔齊,國人疑之;伯夷怨慕而逃盾,國人哀之。

    叔齊若可以幸國者,乃遜而不與,天下稱仁焉。

    今公子先為叔齊之舉,而後伯夷之心,奚不可乎?’有嬖人曰:‘不然,伯夷叔齊皆嫡産也,故能相遜其國而有令名于後。

    今舍庶而立嫡,其能遜乎夫公子有申生之賢,而君無獻公之惑,側室無骊姬之讒,公子宴然而居之,至順也。

    又奚慮哉!’侍臣曰:‘不然。

    昔丹朱之于舜,商均之于禹,彼皆異姓也,而猶避焉。

    今公子雖以嫡庶固同姓也,豈必皆嫡子而後為夷齊之事乎若骊姬以讒而禍,晉國則獻公之為也。

    當是時,骊姬非特亂嫡也。

    以弟而侵其兄,而況骊姬之讒得濟者,獻公在也。

    使獻公死而申生立,雖百骊姬豈能亂嫡庶之名,而緻新城之難乎今君之側室,其子雖庶,兄也;公子雖嫡,弟也,其名不完,故有後釁。

    公子以嫡,則不可避;以弟而遜人,孰不然。

    是公子有遜兄之名,而不失得國之利,且無釁于後,名全于叔齊,而智高于申生也。

    ’寡人是以行。

    先君之側室聞之而憂,告先君曰:‘夫人之公子行矣,君何不聞妾之子不可奪也。

    意者,君以妾之故而遷其前言乎不然,何公子捐國而行也。

    若公子罪妾,妾将攜其子而假君子所以賜妾與子也。

    妾與國孰重,妾與宗廟孰重,妾與公子孰重,妾在而公子行,妾安能一日求活耶願君亟反之,非為妾也,為公子也,為國與宗廟人民也。

    不然,妾雖萬死而不足贖君之心,胡可明也。

    ’先君遂返寡人于國。

    寡人之母不能亮先君之心,又不能以寡人之返國而亮側室告先君之心,以為中讒也,而側室死焉。

    先君有疾,寡人之兄亦不食而死。

    先君将薨,執寡人之手而命曰:‘汝毋悖戾,禍莫大焉,雖及黃泉,無相見也。

    吾子勉之。

    ’寡人是以朝夕泣血,一目玷明,固寡人之惡也。

    今天之為敝國禍,小心畏忌無敢諱也。

    若王室讨敝國之罪,奈辱宗廟何?” 征君對曰:“王之是心也,足以察庶物而和諸侯乎雖然,今之災害,其王室之憂也。

    憂在王室,則饑馑崩溢,豈惟降于王之一國哉。

    臣為王道之:夫今之諸侯,朝而不貢,無壤也,故山川之崩溢不必懼焉;貴而不親,無民也,故百姓之饑馑不必咎焉。

    王無是職,又何以為宗廟辱臣故曰王室之憂也。

    ” 魏王曰:“然則列國之壤地人民苟有饑馑崩溢之禍,亦不足以為諸侯憂乎?”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