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待士 齊王飨征君以牢,次及李玄,為其齊國之東鄙賢士也;次及孔紹祖、魯狷,為其魯為齊之一壤也。

     左權獨恥之,乃據楹而嘯,謂齊王曰:“昔者楚趙會兵之際,有按劍絕群,一言而定楚趙之盟者,王以為誰乎?”齊王笑曰:“此非平原之食客毛遂也。

    ”曰:“毛遂為趙之長城,而王輕之,何也?”曰:“寡人聞之,醜女不能冶時盛則變,醜士不能忠恩盛則激。

    若毛遂者,特激于恩之所感耳,故曰:戰國無默默之士,亂世無優優之臣,其是之謂乎?”曰:“噫,何王之懷抱不明也夫口舌長短之士,使之在定國則默矣;争利怨戚之臣,使之在治世則優矣。

    孰謂士有不易之行哉宜王之席臣于末光而不能激也。

    且夫以齊魯之士則親之,非齊魯之士則疏之,是臣之後于三子宜矣。

    苟有士産于絕國者,聞王之風而歸之,其視臣猶臣之視齊王之士也,王将何以待之乎臣與徐淵、張裘、失俊四臣者,皆食客之徒。

    無重于齊國,恐一辱之後,天下之賢俊必以臣之故而逝矣。

    由此觀之,臣雖食客,未嘗不為齊重也。

    ” 齊王有慚色,自是宴飨,齊王獨加禮焉。

     ○齊姬 齊有阍者通于齊王之姬,姬譽其阍者于王,乃使人代其阍職,以阍者能歌舞而美,故得昵于左右。

    在王之宮歲餘,阍者畏誅而避于市,姬以甲索之,謀洩于宮。

    齊王方與姬飲酒,命姬鼓瑟,姬以目窺于庭,瑟音不和,齊王撫觥而咤曰:“汝有瑟技而寵于前,今鼓瑟而音不和,汝何為者?” 姬跪而進曰:“妾之幸于君王,猶魚之狎于江海也。

    江海不為一魚而深其流,君王不為一妾而深其恩。

    妾之寵寄于瑟,妾之戾亦以瑟喻也。

    君以瑟之故而戾妾,妾自以為必誅而無悔。

    雖然,吾君負伯王之器,操英雄之柄,何明于鼓瑟而阍于謀國耶今全齊之民其不為瑟者亦寡矣。

    苟鼓瑟可以和民,是罪戾在妾也,不和于民而和于瑟,瑟何利于國哉!和瑟之音在妾,和民之性在君。

    君誠以妾之寵寵于衆,以瑟之和和于民,則妾雖就鼎镬之戮,而諸侯皆以明歸君也。

    ” 王曰:“汝欲吾以和民,亦猶汝之和瑟欤吾雖為東藩,主民無責焉。

    治撫全齊之民,皆天子有司也。

    吾是以朝則耽宴,夜則寝,無憂于心,無勞于力。

    故飲酒而鼓瑟,無事于民。

    吾欲汝相諧而被于音樂,其寵祿以終吾天年,而況天下一統海内一王。

    禮樂雖未暢洽,而典刑尚存焉,故諸侯藉天皇以行樂。

    雖空其國中,而外無敵國之釁,内無大臣之争,此吾所以樂也。

    若齊民之弗和,固有司責也。

    今之諸侯朝觐則不得述其職,交鄰則不得尋其盟。

    雖夷狄作難,而諸侯之兵不征,亦以靖諸侯也。

    吾何為哉!” 姬因泣于王曰:“妾聞諸侯接壤,光輔王室,千秋之後,安知不為戰國乎今亦季世也,權降于下,國無綱紀,災異紛,苛網橫骛鄰國之諸侯,豈無勞心焦思而謀其國者哉是以周室削而桓文伯,二世暴而高祖興,故智者不失時而守默,伯者不逆民而從欲,願君熟計而勿與俗群也。

    ” 征君聞之曰:“吾聞智婦多淫,淫婦多藻,其齊姬之謂乎?” ○将才 有燕将亡于齊,能為雲梯之術,善舞戟以好鬥,殺二人于燕市,遂奔齊。

    齊人留之,因進于王。

    王曰:“寡人非用将之秋也。

    請卻之。

    ”次日複進于王,曆試其藝。

    王曰:“寡人非任将之才也。

    請舍之。

    ” 燕将恥不得見于齊王,乃訪征君于會台。

    載拜而告曰:“仆,燕之鄙人也,以薄技遊于齊,一見齊王而不能用,仆是以進不得揚于國,退不得耕于野,年二十而無所成名,固薄技之累也。

    先生以仁義之策幹諸侯,齊王禮事之以為上賓,光被鄰國,而天下士趨風焉。

    仆以亡命之徒,不能自飾,竊欲謬附于青雲之末,苟得以片時假譽于王,仆之榮也。

    昔鮑叔薦管仲而霸桓公,蕭何進韓生而興高祖。

    今先生有鮑蕭之明,而仆無管韓之略,所以屢黜而不悔也。

    仆聞大廈之朽棟,以之削而為椽,則不知其為朽也;高岡之枯竹,以之織而為籠,則不知其為枯也;薮澤之賤士,以之汲而為臣,則不知其為賤也。

    仆雖抱朽棟枯竹之資,亦可以為良工之一用,願先生其汲之。

    苟有小裨于國家,無忘報也。

    ” 征君對曰:“先生之言善矣,如得用于齊,則何如哉?”燕将曰:“仆将以兵術說也,今漢祚不振,夷狄内侵,國無良輔,郡無循吏,重賦斂。

    十室而九空,熾刑罰,十夫而九怨,何岌岌也。

    得一賢王而圖之,起桓文之絕業,盟會諸侯,以誅奸為名,而尊王室,安兆民,衰則扶而翼之,危則繼而興之,此霸王之權也。

    今為諸侯患者無他,有國而無士,有位而無民。

    無士則不能辟其國,無民則不能尊其位。

    諸侯晏然,以為百世不易姓而化也。

    故無事于富強其國,不知異姓之夫提劍而步,翦諸侯如決囊。

    當此之時,雖欲求一錐之壤以為安,亦不得已,而況舉桓文之業耶。

    此仆所以荷戟而寒心也。

    昔子産圖鄭而晉不慮其強,範蠡謀越而吳不知其霸。

    弱不忘恥,小不忘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