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故能保社稷而懾諸侯。

    今齊國地方千裡,限之以岱嶽,經之以漯河。

    南有濟兖之利,北有德景之饒。

    堂邑之戰場足以講武。

    三面而臨馭諸侯,又多智謀之士,皆拟于ツ子;機變之儒,皆侔于晏嬰。

    昔齊王樹德而懷仁,務農而講武,委仆以攻戰之任,隆先生以帷幄之責。

    而國之權在齊王,誅一不軌,曰天皇誅之;讨一淫國,曰天皇讨之,應運而舉王。

    霸不足為也。

    ” 征君喟然歎曰:“憲聞之,天下有道則英雄偃迹而高卧,天下無道則英雄吐氣而齊聲。

    由今觀之,王室其将卑乎!”燕将曰:“昔我漢祖虎變于前,而創不拔之業;光武龍翔于後,而建中興之功。

    劉氏之天下,二祖豈能自為哉,謀臣猛将雲合而舉,被見失策,神懾而鬼驚,故二祖一朝而成帝業。

    今齊王失士而求諸侯,是何異于失網而求魚乎。

    夫王室将卑謂之隆,諸侯無權謂之雄,仆誠所未喻也。

    何則王室隆重,而諸侯謀權者必危其身,王室卑,而諸侯無權者必絕其統。

    今齊王之權何有哉仆是以知諸侯之不能扶漢也。

    ” 征君曰:“先生有良将之才,苟得志于齊,二年而修武,五年而積粟,齊其霸乎!” ○封禅 齊王将遊泰山,問于征君曰:“敝邑有封禅之山,非天子不能舉也。

    秦始以諸侯之國而舉之,非僭與?” 征君對曰:“憲也聞之,古者天子巡狩,朝諸侯于明堂,祀群神于岱嶽,觀民風以布王政,未聞有封禅之舉也,不經孰甚矣。

    天子一日有萬務,其勤惕也如是,豈能懈其萬務,率之以臣庶,曠之以時月,而侈心于封禅,勒功德于無知之石哉。

    自古迄于秦,好為封禅者七十有二,然茫昧而不可述,大抵皆侈心之主也。

    炎漢重離,我二祖光耀前後,豐功令德不能殚紀其盛,然亦未嘗蹈前王之陋規而舉封禅。

    文景紹厥休烈,海内幾刑措之風,固盛王素主也,至于封禅則恥之。

    及孝武即極,玩武隹兵,傾海内之命,運府庫之積,而肆伐匈奴。

    使百姓去家室之樂,而身顯功烈之名。

    緻符瑞求神仙,茂舉封禅以建榮号,是以漢祚中替,卒不能休隆于前也。

    曆至于今,譚封禅之事者猶昌而未熄,豈非贻謀之慮與若秦之始皇又何道哉。

    今以大王之賢,而光濟王室可以跨秦而登周也,誠能偃泰山之碑,摧梁父之碣,毀雲夢之銘,修明堂之典,以臨天皇而招八國之諸侯,是王之顯功逾于桓文也。

    何必慕狂秦之侈心,追七十二君之陋軌哉!” 齊王曰:“先生幸教不谷,美矣,駿矣,雅矣,玄矣。

    ”乃命左右紀之。

     ○留賢 齊王蠱色不能恭禮賢士,征君将行。

    關吏聞于王,王使五臣留行。

    姬侍于王之前,以纨掩面而問曰:“君命五臣留行者誰耶豈非征君為乎?”齊王曰:“然。

    ”姬乃叩頭而谏曰:“君能愛士而不能與之謀,若以妾故,是妾得戾于齊之社稷。

    妾雖菲薄不敢以色蔽士。

    夫征君,志士也,何君之愛士不如愛色耶請賜妾以死,無使為諸侯笑。

    ”齊王曰:“汝且休矣,吾将禮而用之。

    ” 明日,謂左右曰:“寡人将築台以拜士,可乎?”左右曰:“吾聞築台以積民怨,何士之為!昔高祖拜韓信而興漢,未聞築台也。

    君今傾心于愛士,而驟為築台之役,吾恐天下之豪傑解襟而怠也。

    若不得已,或宴之醴酒而賓之,未為簡士也。

    君其宴焉。

    ”齊王哂曰:“然已寡人其醴乎。

    ”左右曰:“今齊民已聞築台之命,而不聞醴酒。

    士聞此言,亦展心而疑君也。

    昔楚威王有寵姬通于阍人,楚王不知也,而庭有鹦鹉寤于王。

    此事雖鄙,可以喻理。

    故王言之出不可不密也。

    ” 征君聞之,遺齊王曰:“夫上為天下靖紛排難,而立功于國家者,豈徒受人之爵,謀人之祿而利其子孫乎哉忠不可隐,道不可沒,故去一壑之樂而羁于斯也。

    以士之初心,得天下之賢王,而建明之,何功之不成。

    然士之所以必俟賢王之禮貌而定去就者,豈飾戒于世哉士之委身于君,猶女之結發于夫也。

    禮不具而求媾,則女恥之;恭不崇而求遇,則士恥之。

    孟子曰:‘君子豈不欲仕哉,又惡不由其道。

    ’夫士,國之幹也。

    木無幹則根抵朽壞,而葉無所依;國無士則綱紀陵夷,政教蕩然,而民無所附,故賢王之待士,不可苟也。

    臣聞之,聖哲之處岩穴也,諷以詩書,陶以禮樂,被短褐而不戚,甘藜藿而不悔。

    故四皓有采芝之歌,楚狂有鳳兮之詠,彼豈樂于遺世耶,亦其所處之然也。

    賢王知其然,隆之以禮貌,養之以厚祿,聲色不蠱于其志,讒佞不奸于其心,則天下士亦傾肝膽以報于上,效牛馬之勞,履難死節而不辭也。

    臣雖不才,數奉谒于王之左右矣。

    今左右無椒蘭之讒,而臣蒙不禮之辱,雖給發于賢王而朝夕以心事之,恐四方之諸侯皆以妾婦畜臣也。

    畜臣以妾婦,其如賢王何此臣所以必行而不可留也。

    漢室告季,王知之乎權奸弄柄,王聞之乎臣行之後,願王其留意焉,無以臣言忘也。

    臣将遊秦楚魏晉,以告諸侯陳王室之故,請諸侯戮力而輔王室,臣之願也。

    王其圖之。

    ” 是歲,征君入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