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辭受 征君去韓,魯聘先諸侯而至,乃不入魏而之魯。

     宿于濟陰,有盜者竊其笈。

    從者曰:“子窮矣。

    ”征君曰:“是何足以窮我哉,夫君子達于内而窮于外,樂于心而困于迹,此負道者之為也,如是甫焉往而不窮。

    故遊諸侯而不得志,是吾窮也。

    ” 頃有韓使至,饋百金以為赆,征君不受。

    從者曰:“若子,其矯者也。

    子欲以忠信為笈,仁義為赆,則弟子之從子也,安能食子之忠信,飲子之仁義,而免其饑餓耶吾聞君子出而不行其素,則寄口于諸侯,以為資身之策。

    故仲尼有絕糧之窮,孟子有受赆之義。

    窮則執,饋則受,禮也。

    子奚狷介而自困其身乎智者不為也。

    ”征君曰:“噫,是何言之陋也!汝不能食甫以忠信,飲甫以仁義,而欲寄口于諸侯以免死于道,是從遊者皆乞人之徒也。

    乞人一日不得食,則餓死溝壑,是欲寄口而不可得也。

    汝必為乞人之計,則箪食豆羹之間,殆有甚于乞者。

    汝亦畏死而取之耶充以乞人之心,則盜跖之貪為是,而伯夷之廉為非,是盜跖何智而伯夷何愚也。

    今有伯夷為師而盜跖為弟子,可乎汝以仲尼之絕糧為窮,孟轲之受赆為義,而病甫也。

    不知仲尼獲麟,出涕曰:‘吾道窮矣。

    ’又曰:‘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孟轲曰:‘萬鐘于我何加焉。

    ’由是觀之,仲尼亦未嘗以絕糧為窮,而孟轲未嘗以受赆為義也。

    且孟轲之受赆于宋,蓋有故矣。

    當是時,宋之君于孟轲未疏也,在國無嬖人之讒,去國非簡賢之故,是以受宋之赆而不辭也。

    不然何卻齊之兼金,辭齊之萬鐘,而綽綽乎有餘裕哉。

    今韓之遇甫也,以好色之心好士,而無悃誠。

    内蔽于讒,外障于佞,若之何就之。

    甫是以去韓而賓魯。

    不幸遇盜,日中無餐,仆有饑色,車不接群,空笈而往。

    韓王适饋甫以金,此稱義之福塗也,甫之不受,又何疑焉夫失志于韓而受其饋,是猶魚之失水于淵而又吞其餌也。

    受饋者傷于義,吞餌者傷于舌,其貪均也。

    汝欲甫受韓王之饋,而自同于吞餌之魚,死則免矣,其如義何?” 韓使為之于邑,乃棄馬而還。

    魯人聞而饋粟,征君受之。

    曰:“義也。

    ” ○辟邪 天皇祀老子于宮中,自謂紫微玉真帝君。

    群臣上表稱賀。

    李固谏曰:“臣聞陛下以聖德自崇而仰建玄極,此不可以為号也。

    昔我孝武皇帝誕求神仙,興肆土木,六經表章而未旌,是以方遊之士踵迹而進,以師事之。

    及其徂落,天下稱武,而不稱真者,以天子無遠民以自崇也。

    陛下即位以來,國無甯歲,匈奴諸種雁行而八寇,雨雹,日食,地震,太白熒惑。

    水旱之變不及奏,宮廟陵關之火不及聞;負比幹之忠者或幽于請室,張如簧之巧者或卧于廟堂,臣竊思之可為寒心哉。

    陛下誠宜恢裕德化,振肅綱紀,以消污穢郁濁之氣,朝夕儆惕,居之以恭敬無怠,然猶未能挽漢室之隆也。

    今又崇禮老子,表立玄号,惰萬幾之憂,易百姓之望,非所以熙光于祖宗而垂聲于後世。

    臣以菲劣之才,忝列三朝,顧無尺忠寸直以報陛下,亦無讠皮媚之行以為陛下辱。

    然臣隐忍于質帝之秋,而欲效忠于陛下之朝者,亦有待也。

    臣今吐心裂腹以覺悟陛下,陛下不以為然;老子不能為陛下忠,陛下反屈膝而師之,以重為權奸之竊笑,此微臣所以憤懑而流涕也。

    使老子有知,必以臣言為是,而亦不享陛下之祠矣。

    夫陛下疏周孔之道而親老氏之術,臣恐天下紳之士翕然向風,皆舍儒而崇老以渎朝廷,此非陛下之福也。

    ” 書奏,帝不納。

    征君聞之,謂李玄曰:“嗟乎!難日至矣。

    ” 洎曰:“李玄此疏,考之《漢書》皆無所據。

    若為漢之遺史,則範蔚宗失之多矣。

    大抵外史所載,往往不可考,陸宣公獨謂此《史》疑晉人所記而述者,不無見也。

    然李公此疏校諸《漢書》諸議,文更雄雅。

    ” ○時勢 征君見魯王,魯王築五丈之台以延賓客。

    賓客聞而來者揚眉洗舌,各負霸王之策,持長短之譚,而求得志于魯。

     魯王大賓客,奏樂于台下。

    賓客以卮為魯王壽而言曰:“今日之會,臣等何幸而廁于大王之末也,王以為天下之勢,孰強孰弱;天下之國,孰大孰小;天下之士,孰智孰愚;天下之民,孰衆孰寡?”魯王默然久之,乃答曰:“寡人處蕞爾之國,不能揣天下之形情。

    我先君封于魯,非周公之子孫而享其茅土。

    然先王之化至今賴之,寡人是以修過于四方之士,借光于藩封之列,宣揚文武以夾衛王室,無使豪傑之議,其後為天下戮笑,此寡人之願也。

    今者築台以延士,而天下士歸焉,不以寡人是棄。

    寡人辱以五鼎之宴,而天下士樂焉,不以寡人是诽。

    以魯之民人寄于不谷之一人,亦惟朝夕懼栗,而求四方之規寡人也。

    先王其若之何。

    ” 客曰:“大王知食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