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巡幸
天皇幸于蒼梧。
楊秉谏曰:“臣聞聖辟不徹政而玩世,哲主不輕權而荒體,非有碩功駿烈銘諸人心,而可以觀諸侯也。
昔禹治水壤,區畫萬國,以鎮民神,故巡狩諸侯,百姓若捧太陽之餘光,瞻候雲之潤氣。
故臨九河而頌禹烈,蹑會稽而懷禹功。
夫先王之于巡狩,亦不得已,驅馳車駕,經越山川,祀之以歲月者,豈荒于遊觀哉!陛下龍飛,初躬勤于政,天下想太平之風。
日食則赦,地震則省,此初政之勤是矣。
安、順之朝,貴戚怙寵以賣威福于天下,延及今日,海内愁困,相尋以兵。
市無商賈,陛下則以為清淨之治。
饑民号泣,陛下不悟其奸,而高拱無為,以聽其亂。
又為巡幸之舉,駐畢蒼梧,輕玩萬乘,涉不測之地,匮楚國之财,通奸臣之隙。
而宮闱若壘,臣恐蒼梧之雲向陛下而增悲也!請聖駕還宮,以慰邦畿臣民之望!”天皇納其言。
是歲,京師三輔地震。
洎曰:“危言激論,可為谏君之法。
” ○燕言 征君遊古息國,寄慨焉呤。
有燕憩于枯榆而言曰:“息國無君,吾子奚為此遊也!”征君聞而怪之,乃叩曰:“汝燕也,何以能言”對曰:“吾乃桓、靈之鬼也,是為幽、厲。
炎炎之室,其将頹乎!汝其輔諸侯!”言畢而泣,遂飛于冀州之墟。
征君語弟子曰:“其怪也若是,此亡國之象也,小子其識之哉!”乃以杯酒酹地而誓曰:“漢室不靖,奈蒼黔何!燕言息國榆之柯,負君之靈,曰:‘吾乃幽厲,炎炎者傾,汝其輔之!’憲也狷介,不敢以征。
天道悠悠,物有信然,其怪也耶其靈也耶若天假于言,靈假于物,憲敢不唯命竭股肱之力,以報所天!” 征君既作息而歸,見郭泰立于庭。
郭泰問曰:“子焉适而至暮也”曰:“甫釣于汝水之濱,樂而忘歸,是以暮也。
”曰:“然則子何為而有憂色耶?”曰:“不得魚則樂,得魚則憂。
”曰:“子何以不得魚為樂乎?”曰:“甫亦樂魚之樂,而亦憂魚之憂也。
不得則縱,得之則烹,魚樂于縱而憂于烹。
今吾之憂,是魚得其餌而吾得其魚也,故憂。
然則今之為士者,皆得餌之魚乎?”郭泰笑曰:“子其縱矣!窺子之意,将王室以為壑,諸侯以為池,洋然縱之而赴于壑,是子以王室為憂乎!”曰:“微子不吾知也,子且休矣!”乃取琴而歌。
郭泰喟然曰:“子之琴于斯也,其箕子《麥秀》之歌而托諸琴乎!”遂合榻,移日而去。
○交情 李膺訪征君于衡門,雪甚。
道遇郭泰而問曰:“子得見叔度耶!”曰:“泰也以布衣交,安得不見!子以軒冕交,亦軒冕者谒之耳,安得見!”李膺有慚色,乃稅駕于野,與郭泰乘蹇驢而造焉。
有樵者臨溪浣足而歌曰:“衡門之雪霏霏兮,有客袍。
寒溪澹而無聲兮,木落遠臯。
”二子聞而凄然。
時童子候門,見二子來,振衣長嘯而入。
征君及階迎之,複見郭泰而喜,謂李膺曰:“甫久不見元禮也!” 李膺再拜而道曰:“膺以羁故,不能仰挹清範,戾也。
久處僻壤,每聞令音,私自暢滌。
往歲發使者,渎以咫尺之書,穢以不腆之饋,亦惟是夢寐以相達也。
子何辭吾以饋,而報吾以書乎!” 征君答曰:“憲也聞之,貧者不報人以币,故辭于使,猶報也。
夫饋甫以币,分君祿也。
以君之祿而饋人,故亦以君之祿而完也。
完祿而報書,均無得焉。
憲之蔔廬于斯也,春秋之期,有牲醪足以供祭;一日之餐,有蔬食足以為嘗。
晝則杜門,有琴籍足以為娛;夜則寄卧,有蒲榻足以為安。
豈複餘乎!夫受而不報,恥也。
不能報而受之,亦恥也。
故君臣以全義,兄弟以全愛,夫婦以全禮,朋友以全恥,古之道也。
” 李膺曰:“膺也陋,不能測子之度,若漢室結難,雖整步之儒,鹹效驅馳之勞;章句之士,鹹奮鉛刀之力,而況子之偉乎!” 郭泰隐幾而卧,征君謂曰:“林宗已蔔車于夢寐中。
”泰應之曰:“聖軌賢轍,一行一藏。
時哉,各努力也!” 是歲,梁冀作亂。
○兵法 有巨盜攻冥厄之關,一郡大恐。
居民遁逃,而無所歸。
賊有名司馬龍者,力敵三軍,勇冠百萬,懸千錢千百步之外,箭九發而九破,以此擅譽。
時群盜将陷關,司馬龍曰:“吾聞郡有黃叔度,未可攻也。
”乃結營于關外。
有司聞之,匍匐詣于征君之廬,以绮輿迎之。
征君辭曰:“憲,汝南鄙人也。
未嘗入簿書之室,遊刑罰之庭,是以不谙國家大議。
盍訪諸奉高乎!”有司詣曰:“征君,王佐才也,何足辭讓!賤令不職,不能靖安土壤,使男女愁歎,父老奔走。
群盜以殺掠為名,屯于冥厄,聞征君之賢,故未敢驟攻,而勢已破矣。
誓不往,是絕百姓以乘冠也,征君奚安乎!”遂行。
征君以綸巾玄服,乘輿至關下,謂諸将曰:“聞賊中有司馬龍,其人勇而能射,所向無不殘滅者。
必誅之為利,若以計卻之,猶開道而放熊,終為人患。
夫靖一郡而贻患于他,胡可忍也,且以動王室!故以計死之者安,以計禦之者半。
”有司及諸将謝曰:“民之福也,敢問計安所出。
”征君曰:“敵善射,則不可輕用其将。
敵負勇,則不可輕用其卒。
故兵家設機于虛實之間,是以決勝。
夫敵之所謀者在内而不在外,吾之所謀者在外而不在内,此兵之所緣而虛實也。
”諸将曰:“何謂謀在外而不在内。
”征君曰:“試之。
” 乃令壯士百人執戟守關,以文武四臣攝之。
谕以兵情,間道而出,遠近埋伏,騎卒遊其間。
令關吏登堠舉烽,關外鳥雀皆驚,使賊衆不疑伏兵在外。
又令關下勿擊柝,示以懈禁。
征君鼓琴帳中,司馬龍聞之,笑曰:“此必叔度作閑态也,吾知其弱矣!”遂急攻關門。
賊衆曰:“關不擊柝而鼓琴,此詐也,内必有伏,且勿攻!”司馬龍曰:“吾聞黃君多謀,而默以《六經》為文,《六韬》為武。
今吾衆臨關,彼優然鼓琴而戲敵,計誠詐也,且待其畔。
” 征君謂諸将曰:“賊中矣,擒之何有!”複令壯士舉烽火,後隊伏兵亦舉火應之,大呼曰:“救至!”賊衆駭,亦舉火以視。
延燒空舍,火光燭雲。
征君令關内勿舉烽。
煙氣昏慘,壯士守關者皆寂杳不喧,成列而不敢動。
司馬龍曰:“救至而内不應,吾料伏兵疲矣,救必懼而不逼!”遂躍馬彎弓而前擊之。
其後隊步卒且進且退,火遙不相接。
欲勒馬而歸營,前隊伏兵鼓之而起。
司馬龍橫戈馬前,向衆呼曰:“得火尚可戰也!”賊衆亂,步卒與騎馳其後而襲之。
司馬龍失火不能戰,自刎而死。
賊衆追及,見纓污血中,哭曰:“司馬将軍死矣,吾輩何以生為!”皆自殺。
一郡悉平。
征君之是舉也,不傷一民,不匮一庫,而措汝南于枕席之上,可謂奇矣。
君子曰: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其叔度之謂乎! ○祝頌 天皇封征君以慎陽之田,又以蒲輪玄聘之。
征君上表辭曰:“臣昧死言,向者<豸幹><豸八>之勞,奚補于社稷哉!以天皇之明,不察臣之菲劣,而聽左右之譽,賜臣以慎陽之田,寵臣以蒲輪,榮臣以玄,竊以為禮遇之過也。
昔者許由抗志于唐堯,務光執節于殷湯,二子者,亦遭際聖世而蒙隆禮殊錫之光,竟辭而不就,以窮困其身。
天下不以堯湯為棄賢也,且有令名。
臣賢非許由,智非務光,而有堯湯之遇,極寵錫之榮,以嘉菲臣!故草木落于待黃之秋,而衡門之蒿獨茂;塵礫沸于會風之候,而寒谷之雲不飛。
亦以休風之宣暢,而聖情之凝郁也。
臣實恧焉,是以荷日月之餘輝,而流汗交襟,惕然而怖栗者,有以也。
臣自揣不能從事于輔
楊秉谏曰:“臣聞聖辟不徹政而玩世,哲主不輕權而荒體,非有碩功駿烈銘諸人心,而可以觀諸侯也。
昔禹治水壤,區畫萬國,以鎮民神,故巡狩諸侯,百姓若捧太陽之餘光,瞻候雲之潤氣。
故臨九河而頌禹烈,蹑會稽而懷禹功。
夫先王之于巡狩,亦不得已,驅馳車駕,經越山川,祀之以歲月者,豈荒于遊觀哉!陛下龍飛,初躬勤于政,天下想太平之風。
日食則赦,地震則省,此初政之勤是矣。
安、順之朝,貴戚怙寵以賣威福于天下,延及今日,海内愁困,相尋以兵。
市無商賈,陛下則以為清淨之治。
饑民号泣,陛下不悟其奸,而高拱無為,以聽其亂。
又為巡幸之舉,駐畢蒼梧,輕玩萬乘,涉不測之地,匮楚國之财,通奸臣之隙。
而宮闱若壘,臣恐蒼梧之雲向陛下而增悲也!請聖駕還宮,以慰邦畿臣民之望!”天皇納其言。
是歲,京師三輔地震。
洎曰:“危言激論,可為谏君之法。
” ○燕言 征君遊古息國,寄慨焉呤。
有燕憩于枯榆而言曰:“息國無君,吾子奚為此遊也!”征君聞而怪之,乃叩曰:“汝燕也,何以能言”對曰:“吾乃桓、靈之鬼也,是為幽、厲。
炎炎之室,其将頹乎!汝其輔諸侯!”言畢而泣,遂飛于冀州之墟。
征君語弟子曰:“其怪也若是,此亡國之象也,小子其識之哉!”乃以杯酒酹地而誓曰:“漢室不靖,奈蒼黔何!燕言息國榆之柯,負君之靈,曰:‘吾乃幽厲,炎炎者傾,汝其輔之!’憲也狷介,不敢以征。
天道悠悠,物有信然,其怪也耶其靈也耶若天假于言,靈假于物,憲敢不唯命竭股肱之力,以報所天!” 征君既作息而歸,見郭泰立于庭。
郭泰問曰:“子焉适而至暮也”曰:“甫釣于汝水之濱,樂而忘歸,是以暮也。
”曰:“然則子何為而有憂色耶?”曰:“不得魚則樂,得魚則憂。
”曰:“子何以不得魚為樂乎?”曰:“甫亦樂魚之樂,而亦憂魚之憂也。
不得則縱,得之則烹,魚樂于縱而憂于烹。
今吾之憂,是魚得其餌而吾得其魚也,故憂。
然則今之為士者,皆得餌之魚乎?”郭泰笑曰:“子其縱矣!窺子之意,将王室以為壑,諸侯以為池,洋然縱之而赴于壑,是子以王室為憂乎!”曰:“微子不吾知也,子且休矣!”乃取琴而歌。
郭泰喟然曰:“子之琴于斯也,其箕子《麥秀》之歌而托諸琴乎!”遂合榻,移日而去。
○交情 李膺訪征君于衡門,雪甚。
道遇郭泰而問曰:“子得見叔度耶!”曰:“泰也以布衣交,安得不見!子以軒冕交,亦軒冕者谒之耳,安得見!”李膺有慚色,乃稅駕于野,與郭泰乘蹇驢而造焉。
有樵者臨溪浣足而歌曰:“衡門之雪霏霏兮,有客袍。
寒溪澹而無聲兮,木落遠臯。
”二子聞而凄然。
時童子候門,見二子來,振衣長嘯而入。
征君及階迎之,複見郭泰而喜,謂李膺曰:“甫久不見元禮也!” 李膺再拜而道曰:“膺以羁故,不能仰挹清範,戾也。
久處僻壤,每聞令音,私自暢滌。
往歲發使者,渎以咫尺之書,穢以不腆之饋,亦惟是夢寐以相達也。
子何辭吾以饋,而報吾以書乎!” 征君答曰:“憲也聞之,貧者不報人以币,故辭于使,猶報也。
夫饋甫以币,分君祿也。
以君之祿而饋人,故亦以君之祿而完也。
完祿而報書,均無得焉。
憲之蔔廬于斯也,春秋之期,有牲醪足以供祭;一日之餐,有蔬食足以為嘗。
晝則杜門,有琴籍足以為娛;夜則寄卧,有蒲榻足以為安。
豈複餘乎!夫受而不報,恥也。
不能報而受之,亦恥也。
故君臣以全義,兄弟以全愛,夫婦以全禮,朋友以全恥,古之道也。
” 李膺曰:“膺也陋,不能測子之度,若漢室結難,雖整步之儒,鹹效驅馳之勞;章句之士,鹹奮鉛刀之力,而況子之偉乎!” 郭泰隐幾而卧,征君謂曰:“林宗已蔔車于夢寐中。
”泰應之曰:“聖軌賢轍,一行一藏。
時哉,各努力也!” 是歲,梁冀作亂。
○兵法 有巨盜攻冥厄之關,一郡大恐。
居民遁逃,而無所歸。
賊有名司馬龍者,力敵三軍,勇冠百萬,懸千錢千百步之外,箭九發而九破,以此擅譽。
時群盜将陷關,司馬龍曰:“吾聞郡有黃叔度,未可攻也。
”乃結營于關外。
有司聞之,匍匐詣于征君之廬,以绮輿迎之。
征君辭曰:“憲,汝南鄙人也。
未嘗入簿書之室,遊刑罰之庭,是以不谙國家大議。
盍訪諸奉高乎!”有司詣曰:“征君,王佐才也,何足辭讓!賤令不職,不能靖安土壤,使男女愁歎,父老奔走。
群盜以殺掠為名,屯于冥厄,聞征君之賢,故未敢驟攻,而勢已破矣。
誓不往,是絕百姓以乘冠也,征君奚安乎!”遂行。
征君以綸巾玄服,乘輿至關下,謂諸将曰:“聞賊中有司馬龍,其人勇而能射,所向無不殘滅者。
必誅之為利,若以計卻之,猶開道而放熊,終為人患。
夫靖一郡而贻患于他,胡可忍也,且以動王室!故以計死之者安,以計禦之者半。
”有司及諸将謝曰:“民之福也,敢問計安所出。
”征君曰:“敵善射,則不可輕用其将。
敵負勇,則不可輕用其卒。
故兵家設機于虛實之間,是以決勝。
夫敵之所謀者在内而不在外,吾之所謀者在外而不在内,此兵之所緣而虛實也。
”諸将曰:“何謂謀在外而不在内。
”征君曰:“試之。
” 乃令壯士百人執戟守關,以文武四臣攝之。
谕以兵情,間道而出,遠近埋伏,騎卒遊其間。
令關吏登堠舉烽,關外鳥雀皆驚,使賊衆不疑伏兵在外。
又令關下勿擊柝,示以懈禁。
征君鼓琴帳中,司馬龍聞之,笑曰:“此必叔度作閑态也,吾知其弱矣!”遂急攻關門。
賊衆曰:“關不擊柝而鼓琴,此詐也,内必有伏,且勿攻!”司馬龍曰:“吾聞黃君多謀,而默以《六經》為文,《六韬》為武。
今吾衆臨關,彼優然鼓琴而戲敵,計誠詐也,且待其畔。
” 征君謂諸将曰:“賊中矣,擒之何有!”複令壯士舉烽火,後隊伏兵亦舉火應之,大呼曰:“救至!”賊衆駭,亦舉火以視。
延燒空舍,火光燭雲。
征君令關内勿舉烽。
煙氣昏慘,壯士守關者皆寂杳不喧,成列而不敢動。
司馬龍曰:“救至而内不應,吾料伏兵疲矣,救必懼而不逼!”遂躍馬彎弓而前擊之。
其後隊步卒且進且退,火遙不相接。
欲勒馬而歸營,前隊伏兵鼓之而起。
司馬龍橫戈馬前,向衆呼曰:“得火尚可戰也!”賊衆亂,步卒與騎馳其後而襲之。
司馬龍失火不能戰,自刎而死。
賊衆追及,見纓污血中,哭曰:“司馬将軍死矣,吾輩何以生為!”皆自殺。
一郡悉平。
征君之是舉也,不傷一民,不匮一庫,而措汝南于枕席之上,可謂奇矣。
君子曰: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其叔度之謂乎! ○祝頌 天皇封征君以慎陽之田,又以蒲輪玄聘之。
征君上表辭曰:“臣昧死言,向者<豸幹><豸八>之勞,奚補于社稷哉!以天皇之明,不察臣之菲劣,而聽左右之譽,賜臣以慎陽之田,寵臣以蒲輪,榮臣以玄,竊以為禮遇之過也。
昔者許由抗志于唐堯,務光執節于殷湯,二子者,亦遭際聖世而蒙隆禮殊錫之光,竟辭而不就,以窮困其身。
天下不以堯湯為棄賢也,且有令名。
臣賢非許由,智非務光,而有堯湯之遇,極寵錫之榮,以嘉菲臣!故草木落于待黃之秋,而衡門之蒿獨茂;塵礫沸于會風之候,而寒谷之雲不飛。
亦以休風之宣暢,而聖情之凝郁也。
臣實恧焉,是以荷日月之餘輝,而流汗交襟,惕然而怖栗者,有以也。
臣自揣不能從事于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