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而堕,吾是以驚。

    嗟乎!二姬死矣,猶與夢寐何婉娈也。

    ” 倚風出帏,秉燭而谏曰:“妾以為君之夢,商岩也。

    而君雲雲,是二姬既死猶不愛君,況其生乎妾亦臣仆也,不敢以色誤君,生不願為二姬佞,死不願為二姬遊。

    君之明德,胡可障也妾今得幸于君,苟不自善,則天下亦必以妾之故而笑君,猶二姬也。

    妾聞二姬有固寵之過,有毀善之愆,而又有怨君之戾,以怨而死,何德焉今又蠱君于夢寐,妾以為君之思必深也。

    以是心而思士,其高宗乎妾昧死渎君,君其念之。

    ”王笑曰:“吾有汝以佐内,征君以佐外,夫奚憂乎?” 倚風曰:“妾聞《關雎》之詩,何義也?”王異之,曰:“汝聞殆及此乎吾聞征君雲:夫風始于《關雎》,基風化也。

    哀窈窕而不淫其色,思賢才而不傷乎善。

    以之風諸民而民化,以之和諸樂而樂隆,周之王業原始要終,罔非善也。

    是故《關雎》者,禮樂之原也。

    文王以懿睿之德,猶不自聖,惟後妃是求,以佐陽政。

    故正王宮而風天下,則文王之為也。

    吾誦《關雎》而思文王乎,事殷之心不渝于夫婦,而化洽中國,此所以為文王也。

    夫是之謂《關雎》。

    ”倚風曰:“君奚不哀窈窕而思賢才乎?”王怒曰:“汝烏知吾之不哀而思也。

    ”倚風頓足而言曰“二姬怨于君,而君哀之。

    其死也負于君,而君思之。

    妾是以謂君未能也。

    ”王乃歎曰:“吾不谷,天賜以诤姬,是吾福也。

    ”遂置酒作樂,命左右歌《關雎》之章,堂下,韓王與倚風撫瑟而和之。

     王謂左右曰:“寡人無句踐之恥,而竊有志焉。

    ”乃酹酒于楹,左右皆觞之。

    謝曰:“臣不敢盡命也。

    ” 是歲,韓國大稔。

     諸侯聞韓王得懿姬,鹹以千金購于四方如韓之倚風者。

    于是國人薦于市,農舉于野,布令累月,饋美女者乘載于路。

    韓王聞之,笑謂左右曰:“寡人得羅氏之女,方諸二姬何如?”左右皆曰:“二姬美而未仁,若倚風則仁美兼之,豈惟傾韓之宮哉,雖吳越燕趙之産不能匹也。

    故諸侯鹹以千金索其姬,必欲如君之倚風而後為美。

    是以國鄙之女有一目一眉之麗者,悉進于宮。

    雖然,如倚風者,臣未之聞焉。

    夫倚風,天下之寶也,而君得之,諸侯流聞皆慕君之詠《關雎》也,君亦唯是儀刑于宮阃,毋荒其色,毋耽其宴,毋淹其鄭聲以勤樹公室,不亦顯乎。

    且征君有顔回墨翟之賢,賓于茲國,諸侯若失重負。

    由此觀之,雌雄之形決矣。

    況諸侯之富皆埒王室,求如倚風者易,而求如征君者難,君勿忽焉。

    何以明其然也昔者文王拘之時,凡迎纣之欲以釋文王者,豈皆後妃之力耶,賢佐之謀不可誣也。

    君得倚風而委之宮,若國之大議必賢者佐于外,然後可。

    今君之得征君也,不能虛腹以下之,委政以隆之,坐謀以詢之,使諸侯倚藩籬而觀笑。

    此臣等所以不忘君之誓,而隳肝膽于前也。

    君有其國,而無其土壤,不可謂完,有諸侯之爵,而無其人民,不可謂貴。

    是勢不在君,君安得而守之。

    王室将有累卵之危,苟一日謝于天下,又何所恃乎。

    周公之攝,非篡也,成王弱也;桓文之興,非逆也,周室替也。

    故聖人權時而體運,豈能與繩墨之士同哉,君不可不熟計也。

    ”王不聽。

     是歲,楚人求睦于韓,韓王問于征君,将以辭使以楚書,有盟意也。

    征君謂韓王曰:“諸侯相睦,禮也。

    禮不可失于諸侯,失則鄰國之使不入于韓之疆矣。

    不入則韓必孤,奈諸侯何?”韓王乃享其使而報之。

     ○嫡庶 韓王欲以倚風為夫人。

    莊白谏曰:“不可。

    夫先王因名以定分,使尊卑貴賤無相渎也。

    是故内有後妃缤禦以佐内政,宣陰郁也。

    外有公卿大夫郎官之屬,以贊外務,暢陽蔚也。

    故天子以諸侯為級,有級而後有序,有序而後有則,和斯交焉。

    故天子之于後,猶諸侯之于夫人也。

    聘以示禮,宴以示好,居正以示位,告廟以示宗,親蠶以示勤,故能為天下母,諸侯亦然。

    禮有之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缫以為衣服,唯齊體于君。

    是以光佐于内,而緻享于神祗也。

    由此觀之,嫡庶者,禮之經也,不可亂也。

    故嫡有庶而無降,庶有寵而無隆,寵之以色則不可逾于恩,寵之以賢則不可渎于禮,夫禮名之防也。

    天子以禮防兆民,諸侯以禮防國卿,大夫以禮防家士,庶人以禮防身,皆所以防乎名也。

    渎禮則名潰,名潰則不尊,不尊則悖,悖則淫,淫則狎侮刑罰,而為天下辱,此國家危亡之形色也。

    昔桓公葵丘之會,曰以妾為妻,則伐之,非私典也,所以尊王禁也。

    今倚風處君之宮,執庶之職,賢聞諸侯,君之明亦孚矣。

    倚風美而有娠,君之寵亦孚矣。

    夫美而賢,端也;執庶,恭也。

    君欲一朝而隆之,無乃不可乎。

    執是名也,不足以為君重;而隆是名也,亦不足以為姬重。

    且以玷姬之名,累姬之美,而返譽于諸侯,即臣見韓國之日卑也,君其慎之。

    ” 王不聽,乃訪于征君,對曰:“臣何必言。

    ”韓王曰:“何謂也?”曰:“臣聞莊子谏王,是也。

    臣故不言。

    ”韓王曰:“然則寡人為何如也?”曰:“以王之所為,子其晉文乎?”王悟而悔之。

     ○奪嫡 征君見韓王,坐而論政,乃設五喻以動王。

    王喜而飲酒。

    倚風鼓琴于宮,學《關雎》之音。

    征君聞之,叱曰:“是琴也,始作有仁雞之聲,繼而有此喬捕物之聲,誰其鼓之,誰其鼓之?”韓王笑曰:“此寡人之寵姬倚風也。

    ”征君曰:“然則何為而琴《關雎》之詩乎?”曰:“此其所嗜也。

    ”征君曰:“不可,夫《關雎》之詩詠後妃也,亦惟後妃得而琴之。

    若倚風雖賢妾也,妾何得而述關雎乎下淩上,卑越尊,不可謂順。

    臣聞倚風之好為《關雎》久矣,王以為賢,臣竊以為憂也。

    夫瑟以發音,音以昭志,志伏于内,則瑟之音平以和;志戰于外,則瑟之音激以乖。

    今姬也有戰志,王之夫人其将殆乎以姬之淑而播釁于瑟,非祥之征也。

    夫釁不可長,以寵而長釁,是玩百姓而渎諸侯,且以倍盟誓,王何利焉。

    王若從其所誓,則四鄙之諸侯皆欲無禮于王,而天下之謀士去矣。

    昔周之東遷也,猶依晉鄙以為固。

    今王室微弱,所望而依者,諸侯也。

    以韓之強,王将修政之不暇,而驟以一寵隳其紀綱,則千歲後王室卒不能向韓而依矣,何韓之大國而不晉鄙也。

    臣不佞,寄食于諸侯,亦視王之此舉以為去就,弗敢阿也。

    ” 倚風聞之,歎曰:“事不立矣。

    ”征君出,有嬖人讒于倚風,曰:“以夫人之賢而處卑位,雖有懿德婉行不能範于國,竊為夫人惜之。

    今乘君之寵幸而弗自圖,恐華落不再榮,而婕妤之怨踵矣。

    征君固賤士也,聞夫人之鼓琴而驟谏,彼将以二姬待夫人,恥孰孔焉。

    夫人欲得志于宮,必去征君而後可。

    ”倚風曰:“君今聽其計為之奈何?”嬖人曰:“夫人尚可為也。

    君嘗與夫人宴碧華之池,夫人是時宜窺君之酣,而泣于前曰:‘妾處幽獨,被日月之未光,得奉箕帚之役,舉宮無聞言,妾何幸有此譽也。

    君亦不以妾之賤而殘其寵,欲舉妾有不次之恩,以為君重妾實菲薄,不敢仰手而承也。

    側聞征君短妾于前,而結君之左右,君信以為谠,是妾罪也。

    然以君之明,不能照妾,而使為士者謗于道路,以傷君之明,君何以一妾而自累也。

    願君賜妾以死,無使賢士曠于市朝,以為君辱,昔二姬之死,愛君也,不可謂怨。

    妾欲與二姬遊于泉下,以觀多士之集韓圖也。

    ’夫人以此說君,君必啟前之心而去之,此堅寵隆愛之計也。

    ”倚風曰:“然,計其中矣。

    ” 明日,王果與倚風宴遊碧華池,倚風如嬖人之言以訴。

    倚風泣,王亦泣,遂議立倚風為夫人,是歲,征君行。